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中国邮政开始发行作品选邮票,始于1980年的《齐白石作品选》。当那种19.25*62毫米的苗条型票幅,以齐刷刷的16枚大阵列表现出来的时候,也虏获了广大集邮爱好者的芳心。
1982年的中日邦交正常化十周年邮票,规格是27*60毫米,采用关山月和肖淑芳的作品,整体感觉像是立轴。
1984年的《吴昌硕作品选》,邮票规格是25*60,邮票设计采用“一色装”装裱形式,天、地头以银色花绫装饰,突出了画芯的作品,很有立轴的古朴感,幅幅雅俗共赏。
1993年的郑板桥作品选,规格31*52mm,设计者选用古色古香、偏暖色调的绫子作衬底,每幅画面的底色也相应加以调整。内容是竖幅立轴,册页、扇面对称排列。
然而到了1994年,傅抱石作品选采用竖式31*52票幅,画作放在右边,铭记放在左边。这样的设计手法一经定型,则后面无数的邮票群起效仿。
1996年黄宾虹作品选。
2002年八大山人作品选
2009年石涛作品选
2018年现代作品选2。设计手法大同小异,无非是后期加上了画家签名。是不是感觉有些脸盲?
连不是3050规格刘海粟作品选也来凑热闹。
在回头看看早期的作品选的设计,只能说后面的这些设计太过千篇一律了。除了设计者不动脑筋之外,票幅的局限也是产生这样雷同设计的硬件基础原因。3050票幅不够长,长宽比不够大,是导致中国画邮票题材不出彩的根本原因。只要使用了其他票幅,也是可以设计出别的风格的作品选邮票的。
票幅需要多样,格式安排也要多样,这样中国画才能更多更好的搬到邮票上,而不是千人一面。
来源:集邮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