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广州灰塑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屋顶匠人”风雨37载

1楼
123456 发表于:2018/6/3 9:57:00

  来源:广州日报  文/图:黄丹彤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邵成村正在修复广州陈家祠屋顶的垂脊狮子灰塑。

  “屋顶匠人”风雨37载

  广州灰塑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邵成村曾承接多项古迹修复工程

  灰塑是岭南地区独特的传统建筑装饰工艺。除了陈家祠,在南海神庙、光孝寺、六榕寺等建筑文物中都可见到灰塑构件。

  2008年,邵成村被广东省和广州市先后命名为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广州灰塑’代表性继承人”,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灰塑,民间又称为“灰批”,是岭南地区独特的传统建筑装饰工艺。根据《宋高僧传》记载,灰塑工艺在唐僖宗中和四年(公元884年)就已存在。灰塑工艺到清朝发展最盛。灰塑主要用在门额窗框、山墙顶端、屋檐瓦脊、亭台牌坊等处美化装饰,与传统的岭南建筑三雕(砖雕、石雕、木雕)齐名。其原材料主要以石灰为主,具有耐酸、耐碱、耐高温、防水、防台风等特点,适合炎热潮湿的岭南气候。从灰塑最繁盛的明清时期算起,至少经历了500年以上的繁荣发展期。

  5月30日,广州灰塑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邵成村,在他位于花都的灰塑半成品工作室,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为了多吃牛腩粉 进了灰塑这个门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州灰塑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邵成村至今已经经历了37年的“灰塑时光”,仅仅参加广州陈家祠的灰塑维护就达7次之多,但他总是谦逊地称自己仍未完全理解和掌握灰塑奥妙,“仍在不断努力学习中”。

  1979年春节邵成村15岁,好奇心驱使让他跟随父亲邵耀波到省城广州工地。当时,最吸引他的不是灰塑,而是一碗一毛五分钱的牛腩汁猪肠粉。打工一天能赚到四五块工钱,可以买很多碗猪肠粉,这就让他一直在工地做了下去。之后,因为邵成村不想去上学,为了管教孩子,邵耀波就让儿子跟着学艺。

  1981年,陈家祠首次灰塑大修,邵成村懵懵懂懂中就被父亲拉到发烫的陈家祠屋顶学做灰塑。邵耀波从配灰浆开始,手把手地教儿子学习这门技艺。邵成村回忆,他的父亲当年对他逐一示范了草筋灰、纸筋灰和色灰三种灰浆的制作:把干稻草与石灰膏混合、密封、发酵后,加红糖搅拌,即成为“草筋灰”;将玉扣纸与石灰油混合,加红糖和糯米粉搅拌、密封并发酵,就是“纸筋灰”;将制作好的纸筋灰中掺入颜料,就变成“色灰”。

  掌握了原料制作,紧接着学习打草稿,其中最关键是如何塑形和加彩等技艺。邵成村在父亲的耐心示范和解读下,学会了灰塑。再往后,邵耀波经常带着邵成村到每一个工地去学习,直到1993年12月,73岁的邵耀波因病逝世。

  失传矿物质材料 修复南粤名建筑

  一路下来,邵成村先后中标并承接了广州六榕寺、镇海楼、南海神庙、佛山祖庙、石湾留耕堂等多处重要建筑古迹的修复工程。

  2008年,邵成村应邀承接对佛山祖庙灰塑的修复。那一年,碰巧灰塑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一直承担佛山祖庙灰塑维修的石湾灰塑大师布威已经病重。邵成村首次采用失传的矿物质材料维修佛山祖庙灰塑,这也是广东第一次用回传统办法维修灰塑。如今佛山祖庙修复工程已历经10年,效果果然比用化工颜料好很多。

  邵成村发现,矿物质材料除了不易褪色,还令屋顶更透气和循环。

  四大步骤制灰塑 工匠手法有讲究

  邵成村详细解读了一件灰塑作品的制作过程:制作一件灰塑作品,构图结构是第一步,在承力结构的核心部位使用钢筋、铜线塑造基本框架。第二步使用草筋灰填塞批底,完成这道工序后作品轮廓初现。第三步通过纸筋灰细化作品细节,质地细腻油滑的纸筋灰,令细节惟妙惟肖。第四步是上色,这个步骤特别注重涂色时机的把握,必须等到灰塑干到七成左右方可运动画笔。上色工具是一般的油画笔,下笔之前一定要心中有数,颜料不要蘸得过多,要细而匀称地落笔,但是又不能过多地反复,避免造成伤害。从造型,轮廓,细化,到最后上色,环环相扣且互为关联,每一步骤都至关重要。

  邵成村说,其中对作品细节的刻画,主要通过纸筋灰完成。纸筋灰的厚度在5毫米左右,最多不能超过1厘米。工匠的手法在此就显得尤为重要,纸筋灰的厚薄深浅务必要一次到位,增增补补的返工会徒增灰塑的硬伤。

  “屋顶艺术”考验意志

  与其他非遗项目不同,灰塑必须在现场制作,要求户外高空作业,日晒雨淋条件艰苦不说,对灰塑制作者的应变能力是一种考验。完成一件灰塑作品,少则耗时数天,多则数月才成型。在这个过程中,坚持采用传统工艺和材料是灰塑传承人要守住的底线。在湿热高温的岭南地区,首先考验的是工艺人的坚守,要把烈日高温下的屋顶当成是灰塑匠人的“工作室”。

  邵成村说,自己入行37年,在最近20年中,所带徒弟总数曾超过60人,至今留下来的徒弟包括自己的儿子,仅剩22人。值得一提的是,邵成村的儿子邵煜山最近也被列入广州市灰塑“非遗”传承人。邵成村表示,从现在开始,他打算让徒弟带“徒孙”,自己则把重心转到对灰塑工艺的研究上。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9766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