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那些年,我们一起集邮!追忆80年代的曾经的「马路邮市」...

1楼
123456 发表于:2018/6/21 0:12:00

上海是中国集邮文化的发祥地,上世纪四、五十年代,除了邮政部门的集邮柜台、商店以外,四川中路桥沿街居民楼边的邮摊更是上海老集邮迷们不可或缺的回忆。这些居民楼的楼道墙上挂着装有各色邮票的镜框,来交易的集邮迷们就拿个小板凳坐在楼道里看邮票、买卖邮票。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许多人开始寻找工作以外的娱乐,而集邮因为门槛低,成了当时许多百姓的选择,集邮的热潮开始涌动。

那个年代集邮的人,大多都有从信封上剪邮票的经历,集邮也作为一种“有文化”的象征,开始在社会上蔓延,当时要是跟别人说喜欢邮票、收藏邮票,别人就会对你刮目相看,觉得你是“文化人”。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那个年代集邮的人都有从信封上剪邮票的经历

集邮热的兴起,让一部分人嗅到了商机,最初的物物交换很自然地发展成了物钱交换。早期上海人所谓的“打桩模子”中的有些人也开始介入邮票交易,这从另一个侧面带动了集邮热潮。

于是,在邮政门市部的门口和弄堂里自发形成了一些早期的邮市,比如思南路、淮海中路口的邮局门市部,每天傍晚4、5点钟开始,人就慢慢多起来,最多的时候能到几百人,后来邮市不断扩大,逐渐延伸到了旁边的南昌路上。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马路邮市

在这些马路邮市中,就有很多追逐利润的“打桩模子”,他们把买来的邮票加价几分甚至一毛多再卖掉,每天的销售利润相当可观,对于当时工资还很低的人们来说,几分、几毛已经是相当刺激了。

买卖邮票的可观收益使得一部分集邮爱好者动了“下海”的念头,但更多的一批人还是只把自己多余的邮票卖出,用获得的收益再去买自己喜欢或者缺少的邮票,这就是所谓的“以邮养邮”。

上世纪80年代初的中国,邮票交易还只能是私下进行的,为了顺利进行买卖,这些自发形成的邮市不得不转换“根据地”,从思南路邮电局转战到了南昌路,而后又到转到人民广场三角花园和中山公园等地。由于太原路口的肇家浜路街心花园交通方便,而且在枫林、天平和斜土的交界地带,弄堂“游击队”在此大量聚集起来。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太原路口的肇家浜路街心花园成为“游击队”聚集的地方

太原路邮市的名气越来越大,大量的外地邮商利用邮票的地区差价,从外省市大量收购邮票来太原路销售。不过,此时的太原路邮市仍然不是一个正规的交易场所,直到1988年10月4日,经徐汇区人民政府批准,“太原路邮票交换市场”正式挂牌,成为上海市第一个露天邮票钱币收藏品市场。而那时太原路邮市的一些标志,像蘑菇亭、门口买冰棍和油墩子的小摊,至今都是集邮迷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太原路邮票交换市场

上世纪80年代初,除了自发形成的邮市以外,各家工人俱乐部也出现了邮票交换活动,其中以静安和卢湾两个区最有特色,它们就是后来“静工”和“卢工”邮市的前身。

静安区是上海的文化特色区,收集外国邮票的爱好者较多,静安工人俱乐部和区集邮协会因势利导,决定把每星期天上午作为固定的邮票交换活动时间,由于外邮交流占据绝对主力,“静工”邮市就独树一帜成为外邮交流的主要场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静工”邮市是外邮交流的主要场所

“卢工”邮市脱胎于思南路上的自发邮票交换市场,后来从马路迁入卢湾区工人俱乐部,形成了“卢工”邮市的雏形。1996年,“卢工”邮市进行了改建和扩建,可容纳上万人入市交易,从而彻底告别了地摊式交易。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卢工”邮市

改建后的“卢工”邮市也吸引了一批“老太原”的入驻,随着1997年2月太原路邮市搬入云洲商厦,“卢工”和“云洲”一起迎来了1997年邮市的狂潮。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1997年太原路邮市整体迁入云洲大厦

太原路邮市、“卢工”邮市见证了改革开放后上海经济的发展,集邮也由此成为人们财富积累的缩影。那些疯狂的集邮岁月早已留存在整个城市的记忆之中,偶尔还是会被人们回忆起来,津津乐道。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拓展阅读

Expand Readin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清光绪四年(1878年),上海海关造册处应主管海关试办邮政的天津海关税务司要求,在上海印制的中国第一批发行邮票——大龙邮票问世后,即成为集邮者收集的对象。同年8月,经天津海关税务司同意,上海海关造册处拨拉茂旦(Palamountain)在上海向集邮者欧瓦尔(Everall)出售三分银大龙邮票1675枚和五分银大龙邮票625枚。价款银81.5两由欧瓦尔用支票直接寄天津海关,作为天津海关出售邮票的收入。这是在上海最早成交的一笔集邮业务。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随着集邮爱好者增多,在上海陆续出现一批经营集邮业务的摊、店。光绪五年五月十三日(1879年7月2日),上海《申报》首次刊登收购旧邮票广告:工部局书信馆人头每百个价二角;海关人头(海关书信馆邮票)每百个价二角;东洋人头(日本邮票)每百个价三角。

民国22年(1933年)11月1日,上海邮政管理局为方便集邮者购买集邮邮票,在会计处设一集邮窗口,名为集邮邮票出售处,这是上海邮政专设经办集邮业务机构的开端。民国34年9月,集邮邮票出售处改称为集邮组,至1949年11月以后曾先后改称集邮股、台和组。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1955年10月23日,中国集邮公司上海市分公司在南京东路286号成立,专营集邮业务,归上海市邮局领导。以后在市区邮政支局设集邮邮票代销点,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高潮时,上海集邮商申请公私合营,由分公司归口管理。1958年,邮政支局的代销点改为经销性质。1959年,分公司迁址上海市邮电管理局大厦营业大厅,原址改为门市部。翌年,分公司和门市部迁至南京东路383号,附设的邮册工场迁至延安中路。以后又在静安寺和南京西路各设一门市部。“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集邮活动受到冲击,业务几近停顿状态。1969年9月1日,分公司和所属单位奉令全部撤销,集邮业务停办。

1978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邮电部恢复国内集邮业务。1979年9月20日,上海市邮政局根据上级指示,在南京东路244号组建成立中国邮票总公司上海市分公司,经营集邮业务。1982年6月,为贯彻邮电部加强全市集邮专业管理的精神,撤销中国邮票总公司上海市分公司,同时在原址成立上海市邮票公司,负责全市集邮业务的经营管理和业务领导,仍归市邮政局领导。1983年10月,市公司在四川南路33号设金陵东路门市部。1984年2月,市邮票公司改由上海市邮电管理局直接领导。同年5月,市公司在南京东路286号设信托门市部,办理收购和寄售业务。1987年12月和1988年10月,市公司又先后在局门路和乳山路两处各设一个门市部。为适应邮票发行渠道的调整及加强业务经营管理,上海市邮电管理局于1990年1月成立邮票处,对外称上海市邮票公司,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体制,同时将原由市公司领导的金陵东路、局门路和乳山路三个门市部划归上海市邮政局领导。

来源:上海邮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7813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