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来源:北京青年报
众所周知,“文艺复兴”发端于佛罗伦萨,迅速扩展,开始于15世纪早期,延续到16世纪末。在艺术领域,一项重大创新和发现便是运用数学方法在二维平面上展现空间关系,画家对真实世界高度关注,要求用科学的方式再现人们所见。从15世纪开始,绘画艺术便与中世纪决裂。
佛罗伦萨的天才建筑家布鲁内莱斯基不仅为教堂建造了巨型穹顶,还发明了全新的线性透视法,这无疑是当时最大的绘画创新。诗人但丁曾评论:“依靠名为透视法的方法,还有算术与几何学,人们自然而然地以理性的方式观察事物。”正如我们所见,15世纪画家有关透视法的基本原理十分简单:平行线从画面的假想平面后退,交会于地平线上一点,即视觉消失点上。画家如何运用这些原理创造画面空间,体现于拉斐尔的老师佩鲁吉诺绘制的《圣塞巴斯蒂安殉难》一图中。
在基督教早期受迫害年代,身为罗马皇帝近卫队长的圣塞巴斯蒂安宁可被绑在树上乱箭射死,也义无反顾地成为基督教的信徒。人们为了纪念他,每年1月20日设立了圣塞巴斯蒂安节。于是,在瘟疫暴发时,人们常去求助其神像。画面中可以看到他站在古罗马式样的台座上,画家佩鲁吉诺利用线性透视,在画中构建了精准的空间。中心前景中的台座与地面上呈现长方形图案的石面形成视觉中心区域,随着地面长方形石面逐渐后退,尺寸也成比例缩小。
另一位文艺复兴时期“透视学”的开拓者阿尔伯蒂称此现象为“路面”。从理论上讲,这是一个按规律后退的棋盘。在许多绘画中确实如此,在类似棋盘的正方形上,画家设定并计算其作品的尺寸。原理虽然十分简单,但在真实的绘画中,如何安排好复杂物体之间的合理关系,仍有待艰苦实践。达·芬奇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为当时的画家处理画面透视效果时,提供了全面而完善的示范。循此做法,的确大大简化了艺术家以往需要绞尽脑汁的物体位置问题。
在15世纪画作中产生了比自然或之前中世纪作品中更多的合理角度、更多的直线、更多的有规则物体。建筑绘画无疑最能体现透视,在《佛罗伦萨大教堂广场上的宗教游行》中,市中心高耸的教堂巨型穹顶正出自布鲁内莱斯基的设计,壮观宏伟,至今令人赞叹。处于城市任何一个角落,都能一眼触及。这本是一座宗教的丰碑,但在15世纪政治与社会深刻变化的背景下,这座建筑再次证明人对技术和材料的高超驾驭能力,使人重新认识到自己才是宇宙中心的象征。
无法忽略的“圣母子”画法变革
本展中的“圣母子”展现了一条人像绘画艺术的发展脉络。与中世纪相比较,造型语言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根本原因在于三点:一、画面形象自直接观察而来,肯定了人的真实视觉经验;二、画家具备了把控可见形体一切细节的能力,使人物丰富、饱满,从而为表达感受铺平了道路;三、视觉经验的表达有了可以委托的具体技法。
请看绘制于14世纪的《圣母子》,尽管此画作者不明,但可以看出其构图非常接近杜乔。这幅金色衬底画描绘了玛利亚和小耶稣,立刻让人联想到拜占庭风格的圣母形象。美丽的光轮用冲压器压制而成,这种工具常被用来在金色背景上压制花朵和装饰性图案。这时的人像显得呆板,二维平面感和装饰感强。
而到了15世纪早期的《圣母子与圣徒巴多罗买及哲罗姆》一图中,人物形象呈现出柔和的趋势。作者的画风接近拉斐尔老师佩鲁吉诺的风格,对表情和情感的描绘追求真实自然。画面上的小耶稣越来越像一个真实生活中受到母亲呵护的婴儿。他伸出右手,正准备玩弄母亲的面纱,圣人被赋予了人性化的表现。
风格应归属于佛罗伦萨画派的《圣母子和两圣徒》中,体现出达·芬奇的多样手法,画家显然受到迪奥吉奥诺的重要影响。圣母以及她怀中按捺不住的小耶稣,还有两侧一男一女两位圣徒的面容均直接来自达·芬奇的素描和对人物脸部的研究。同样创作于16世纪的《圣家族与小圣约翰》显然在表现手法上又推进了一大步。小耶稣与圣母被描绘为极亲密的样子。对形体的把握十分准确,是有体积感和重量感的真切呈现。在此基础上,这位画家已经非常娴熟地运用光影来塑造形象。这正是“文艺复兴三杰”的作品中呈现出的一种朦胧的光影。母亲俯身怀抱爱子的姿态,深入普通人的内心。这时的宗教绘画作品,体现出画家对人物情感的深入研究与强烈的表达诉求。古典写实绘画的造型与色彩之间,在“朦胧的光影”与“真色”之间,建立了一种内在的联系,达到了精神上的相通。虽然那时的画家和雕塑家很少在其作品上署名,但其作品越来越具有个人艺术创作的特征。
文艺复兴通过接受、利用和改造古典文化传统,即希腊罗马文化精华,实现了文化革新。在文化、艺术、政治以及社会生活等方面都引发了深刻而持久的转变,开启了西方文明史上的一个新时代。本次展览不仅包括绘画,还有服装、日常生活用品和建筑影像,借此探究那个时代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的独特之处,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艺复兴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