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良渚”明年申遗 如何策划呈现良渚五千年文明

1楼
123456 发表于:2018/7/4 11:19:00

2018年07月04日  澎湃新闻

  浙江杭州良渚博物院于上周完成了为时一年的改造升级工程,全新开放。

  而良渚古城遗址明年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作为配合良渚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一个窗口,良渚博物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近日专访了总策展人,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高蒙河。

  国外学界过去曾长期认为中国只有大约不到4000年的文明发展史。然而,这些年的良渚考古发现的都城及其水利系统,已实证了中国早在五千年前,已出现了城市文明形态并进入了早期国家阶段。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剑桥大学著名考古学教授科林·伦福儒指出,过去远远低估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发展程度。良渚文明已经进入国家阶段,是东亚最早的国家社会。

  在巴林麦纳麦举行的第4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贵州梵净山两天前刚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接下来的2019年,著名的良渚古城遗址也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位于杭州距今5000年前良渚遗址内的良渚博物院于上周完成了为时一年的改造升级工程,全新开放。“服务申遗、展示成果、阐释遗产、呈现文明”。作为配合良渚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一个窗口,良渚博物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早在2008年,良渚博物院既已建成开放,其建筑由英国戴维·奇普菲尔德(David Chipperfield)设计事务所承担概念性设计,采用了“一把良渚玉锥撒落在大地上”的设计理念。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良渚博物院全景

  改造升级后的良渚博物院通过“水乡泽国”“文明圣地”“玉魂国魄” 三个展厅,真实地展示了良渚文化规模宏大的古城遗址、功能复杂的水利系统、等级分明的王族墓地、象征权力、礼制与信仰的玉器、原始的文字等, 揭示了良渚文化时期在长江下游的环太湖流域地区,曾经存在过一个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的,出现明显社会分化、城乡分野,具有统一信仰的早期国家。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良渚博物院总策展人高蒙河

  作为先后两次亲自主持了良渚博物院策展的当事人,本次良渚博物院展览的总策展人、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高蒙河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专访时表示,这次展陈他们以国际化的策展理念,科技感的展示手段和时代感的观展方式来呈现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良渚遗址,并对中国考古遗址类博物馆展览模式做了全新探索,是良渚考古80年,特别是最近10年考古成果的一次集大成展览,将良渚考古新发现第一时间、以第一手资料进行了全展示。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玉琮(局部纹饰) 浙江省博物馆藏 1986年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反山遗址M12出土

  十年考古成果的集大成展览

  澎湃新闻:良渚博物院此次升级改造的契机是什么?

  高蒙河:1994年建了良渚文化博物馆,到2008年的时候又在该馆基础上建成一座良渚博物院。10年以后,我们对良渚博物院进行了全新的升级改造,改造一方面是因为这10年里面良渚考古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一个是发现了古城,确定了古城的功能和格局。第二个就是围绕着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它是一个对外展示的窗口单位,基于这两个原因,我们对老的陈列进行了改造。如果还有第三个原因,那就是10年以来新的展览展示技术大量的出现,老的设备,老的展览风格已经不再适应新时代的观展要求了。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新升级改造的良渚博物院展厅

  澎湃新闻:良渚考古前后历经82年,可以说是继1928年河南安阳商代殷墟遗址发掘以来,中国连续考古时间最长的考古遗址之一,经历了哪些关键节点?

  高蒙河:良渚遗址发现于1936年;1959年,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将良渚遗址为代表的史前遗存命名为“良渚文化”,这属于当时中国最早命名的史前考古学文化之一;1980年代中期以后,这里又先后发现了反山王陵、瑶山和汇观山祭坛、莫角山大型宫殿基址。后来证明,这些大型建筑设施和珍贵玉器等的使用者和拥有者,很可能是良渚古国的国王或贵族;1990年代中期,良渚遗址群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划定了约近35平方公里的保护范围,还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申报《世界遗产名录》预备清单。2006年起,在良渚遗址发现了占地约3平方公里的良渚古城,之后还在古城之外,发现了占地约8平方公里的外城迹象。到最近的2015年,又在古城外围发现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水利系统。去年9月份,良渚遗址申遗工作正式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行预审。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新升级改造后的良渚博物院展厅

  
澎湃新闻:近10年里的良渚考古新发现具体指哪些,有何重大意义?

  高蒙河:2006年发现的良渚古城遗址和2015年确认的大型水利工程,不断刷新着世人对中国城市文明起源和早期国家形成的认识。这些新发现坐实了良渚文明这个结论,坐实的意思是什么?一个是良渚古城的格局和功能,基本上都搞清楚了;另一个是发现了大型的水利系统。正是因为有了这两个重大发现,我们才敢说,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典型遗址,被誉为“圣地”。这用中国考古学会前理事长张忠培先生的话来说:“从目前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来看,如果我们要谈中华五千年文明,只有良渚文化的良渚遗址能拿出来。”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水坝与古城位置,及古城周边地形等高模拟图

  2008年的那次策展,我们还不敢叫良渚文明,那时主要展示的是良渚文化,因为那时候刚发现古城城墙,也没有发现原始文字,只发现了玉器,光有玉器不能称之为文明,当时我们一直在讨论是不是已经出现了文明的曙光?我们甚至还用了一个表述,叫一只脚已经迈入了文明的门槛。但是2006年发现内城墙,这10年来又陆续发现外城墙,把几个最重要的功能区都搞清了,宫殿区、王陵区、作坊区、仓储区,把它们组成了一体,四个区互为关联,具备了“首都”最基本的功能。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良渚古城内的反山王陵区

  良渚古城宫殿区、外城、内城的三重格局,与后世都城,比如我们熟悉的明清北京城“宫城、皇城、郭城”的三重结构体系类似,是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早期城市规划的典范。为什么说中华文明五千年绵延不绝一脉相承,从城市格局上、功能设置上都能看出来。可以这么说,五千年前良渚古城的三重格局,和五千年后明清都城的三重格局,不能说完全没有内在的联系,一个是源,一个是流。

  国外学界过去曾长期认为中国只有大约不到4000年的文明发展史。然而,以八十二年良渚考古为代表,良渚考古发现的都城及其水利系统,以其规模大、保存好、认知度高、都城性和国家性明显等特征,已实证了中国早在五千年前,已出现了城市文明形态并进入了早期国家阶段。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剑桥大学著名考古学教授科林·伦福儒指出,过去远远低估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发展程度。良渚文明已经进入国家阶段,是东亚最早的国家社会,而水坝可能是世界上最早达到如此规模的公共工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良渚文明同时代的世界早期文明

  澎湃新闻:落实到具体的展陈上,你们怎么样把最新的考古成果用物化的方式,用展览展示的方式呈现出来?

  高蒙河:我们采取了实物展项和辅助展项相结合的方式,这种方式过去也有,但是我们这次又加入了很多新的,具有时代感、科技感、国际范儿的东西。比如在灯光营造方面,一改过去黑黢黢的效果,追求一种亮堂堂的展示效果,展览照明,既要与我们的文明相匹配,又要符合现在国际博物馆的潮流。过去一说到原始社会,脑海里浮现的就是比较落后、昏暗、神秘,甚至有悬疑的那张调性,采用1:1复原场景都是原始人穿着兽皮、扛着一头鹿,围着篝火的这样一种展示方式。这次展陈,我们在总体上定位良渚文明已经进入了文明时代,,而不是原始的古村落或古部落,它是一种文明,一个城市,一个国家。这样的一个文明应该是具有很大的创新性的。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全新升级改造的良渚博物院

  再比如这次600多件文物所用的展柜都是低反射玻璃,你走近它的时候,不太能看到自己的影子,也就是说,拍照的时候,不用怕有反光。尤其是玉器展厅的四个独立展柜,启用了目前国际先进的德国“汉氏柜”,大英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埃及国家博物馆一些珍贵的藏品,都用到了它。这次良渚博物馆的四只“汉氏柜”是单独为良渚玉器的“三大件”琮、璧、钺打造的。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单独为良渚玉器打造的德国“汉氏柜”

  同时展览中还运用了多种黑科技如目前国际很流行的3D打印技术、球幕影院、大型多媒体投影等,打造全新的观展体验。比如在第一展厅,专门为少儿观众设计了一个互动游戏室,小观众们可以通过“答题英豪”进行良渚文化知识竞赛,用“考古达人”AR互动沙盘为良渚古城建水坝造房屋,以及通过“梦回良渚”VR体感游戏狩猎动物、制作玉器,更生动地感受良渚文化、良渚文明。在第二展厅内,展示了3D打印的良渚文化的房子、村庄和撑船行舟的先民,甚至在微缩的墓葬模型中也有3D打印的随葬玉器;第二展厅还新增了球幕影院,影院内定期循环播放一部10分钟的良渚大片。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运用了多媒体和交互功能的辅助展项

  在文创空间,采用良渚“神人兽面纹”来制作的冰箱贴、折扇、便笺本、杯垫、布袋,还有工艺精美的项链、胸针、耳环等首饰,让参观者在逛展的同时实现“买买买”的欲望。更有可能当你点了一杯咖啡,会在咖啡拉花上看到自己的头像,它使用3D打印技术呈现了良渚出土的玉器、纹饰,乃至你进入博物馆时被抓拍的自己的照片。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3D打印技术呈现的良渚出土玉器的咖啡申遗的核心目的是为了传承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升级改造后的展柜都是低反射玻璃

  澎湃新闻:良渚遗址范围这么大,其申遗的范围包括哪些,相关国际组织对申遗遗址的考察最注重哪些方面?

  高蒙河:这有明确的标准,考察注重两块内容,一是遗址的真实性;二是遗址的完整性。真实性是指通过考古发现,一点一点挖掘出来的五千年前的大遗址。完整性就是通过这么多年的保护,怎样使得遗址不被破坏,可以较完好的保存。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良渚古城遗址

  良渚古城遗址是距今5000年前的一个遗址,而且范围很大,所以需要一个比较集中的浓缩性的窗口展示。

  良渚古城遗址申遗主要集中在四个点:第一点就是古城遗址。实际上申遗的核心就是这个古城遗址,它规模宏大。第二个点是水利工程,当前考古学者倾向于认为,当初主要为了修建古城而修了这个大型水利工程,是为了运输山林里的木材和石料;。第三个点是王陵区,体现了良渚社会存在不同阶层特别是王族的高等级墓地;第四个点它还有祭祀的,就是瑶山的祭坛。这样的话,作为一个城市,它的功能就很齐全了,不单有城市系统,还有王陵区,,有水利工程,还有祭祀观天象的地方,这些要素综合构成了良渚古城。良渚遗址有100平方公里,但是良渚古城的核心申遗大概就9平方公里这么大。

  澎湃新闻:现在全国各地都有申遗热情。申遗热背后是什么?申遗是为了什么?

  高蒙河:申遗能带来经济效益,又可以提高这个属地的知名度,可以引来投资、融资,满足当地人向往的美好生活。除了经济效益,申遗更重要的还能带来文化效益,把这个遗产保护传承下去。比如列入遗产名录后,就不能在上边乱建,比如说原则上只能迁出不能迁入,它不就保护好了!保护好了就能传得更久一些。所以保护和利用的核心目的都是为了传承,即传给未来,传给我们的子孙后代。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良渚遗址保护特展

  
澎湃新闻:说到保护和传承,你们这次在三个常设展之外的临展厅专门策划了一个“上下五千年——良渚遗址保护特展”,主题是关于良渚遗址的保护和利用。这是基于什么考虑的?

  高蒙河:近年来,学界对考古学的定位已经发生了一些改变,原来唯发现和研究为上的考古学,近几十年来又延展出了保护和利用等全新领域。纵观良渚考古八十年来,从初期只是发现和研究,发展到而今形成了边发现、边研究、边保护、边利用、边传承的“五位一体”全考古模式。

  这个良渚遗址保护特展主要是展示良渚遗址不只是考古学家的发现和研究,更多的还有当地政府的管理工作和广大民众的共同参与,深入挖掘良渚故事,把它归入三个单元,分别讲考古、保护、传承。良渚遗址的考古、保护、传承这三个方面基本上是与考古发现和研究同步推进、相辅相成的,并由此创新出了“良渚模式”。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良渚王陵出土的“玉琮王”,重达6.5公斤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镂空神人纹玉冠状器 良渚博物院藏

  澎湃新闻:当地政府和民众在遗址保护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听说104国道祥彭线路段曾因良渚遗址而改道?这在你们的“良渚遗址保护特展”中也有所体现。

  高蒙河:这个104国道实际上是在民国时期修建的交通要道,到1980年代,为配合104国道拓宽工程,考古学家在国道旁进行发掘,结果就在这里陆续发现了良渚文化的宫殿遗迹,这才发现这条国道竟然是从古城中间穿了过去,破坏了遗址的完整性。

  于是,老国道到底要不要改道成为一个议题。最后当地政府下了决心,耗时两年,投资2亿,把这条老国道南移,迁到古城的城墙外面去了,变成了我们现在的104新国道。

  另外良渚遗址的保护既是政府的事,也需要民众的积极参与。最早良渚出古玉,这件事在民国时期大家就都知道,当地早就成立文物管理所、安排专人巡逻,设置警务站。民众参与的一件比较典型的事迹就是当地村民在建房子时,从自家的宅基地挖出的文物,都会主动上缴,成为我们称之为从自发的保护发展到自觉保护的典型。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9375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