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所谓“三公政策市”,首先要消除市场内含的不利于维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机制,在此基础上,还市场主体博弈形成价格的权利,戒除以行政手段打压指数的做法。
本周,在降低印花税率等纠错举措出台背景下,市场初现止跌征兆。近期接受媒体采访,对于股市危局,我一直表达两层意思:一是出台实质性护盘政策稳定投资者信心;二是在稳定市场信心后,立即进行必须的改革。改革一步做不到公平、公正、公开的真正市场化,那就先搞个“三公政策市”。所谓“三公政策市”,首先要消除市场内含的不利于维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机制,在此基础上,还市场主体博弈形成价格的权利,戒除以行政手段打压指数的做法。唯有这样,股票市场才说得上开始转轨之旅,否则,连“转轨”也无从谈起。
2005年4月底启动的股权分置改革即将三周年。回顾三年的历程不难发现,股改本身是正确的战略决策,然而,伴随股改过程,股市内含的顽症、积习并没有祛除,反而因为入市资金大增、市场规模大扩容而变异,更具伤害性。于是,二级市场未能摆脱“诱多-暴涨-打压-崩盘-救市”的宿命。
三年来,二级市场投资者支付天量真金白银贡献巨大,粗算即有:2004年,国有商业银行注资股改还处于背水一战、“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要求中,当时内地股市病入膏肓,建设银行谋求境外上市,“贱卖”资产,国际投行也搭架子不买,要求中国政府直接提供“担保”;利用牛市范围,在不到三年时间内,银行业迅猛上市,在总市值中占比已高达40%以上。证券业本已全行业资不抵债,连续数年靠挪用客户保证金苟延残喘,利用牛市,券商们早已咸鱼翻身,股改启动前注资证券公司的汇金公司更是赚得盆满钵满。实业类大型国资控股公司同样收获惊人,伴随股改,新股发行市场化程度不进反退,除一家台资控股公司晋亿实业外,沪市主板全部上市资源为国资大公司独占,发行市盈率节节高攀。当然,还有财政部入账的数千亿元印花税……
以上赢家以外,廉价“战略入股”大型国企、网下网上大量拿取原始股、参与低价定向增发等资本运作的大资金,旱涝保收的基金公司,以及从获得股改对价信息开始大搞内幕交易的机构、热钱、庄家也是大赢家。而算算散户、基民的账户呢?现在,上证指数远远乖离于年线,表示去年入市的投资者损失惨重,而散户大量入市是在2007年春节期间亲友互传财富故事之后。
无疑,任何改革都是对旧有既得利益格局的打破。今天,努力做到平心静气地回顾:股改之初,为了赎买既得利益(虽然这些既得利益大都已因上一轮大熊市而名存实亡),遏制利益集团的反对,监管者开出种种期票予以利诱属于不得已之举。但是,必须看到,正是因为起点如此,改革的动机与驱动机制存在先天不足,以及过程之中过分重视调动利益集团与大资金的积极性,而对广大投资者的参与积极性估计不足,甚至负面地对待。最终导致市场陷入一场宿命的轮回。
鉴于本次股灾本质原因,我以为,建立“三公市场”,进行改革必须做到对症下药,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一、在认识上,牢固树立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意识不动摇。这个态度问题看似简单解决起来并不容易。往深处说,它涉及对人性的尊重问题。一些高高在上的人乐于嘲笑散户的恐惧与贪婪,其实,没有恐惧与贪婪,哪来资本市场?西方社会主流的基督教文化视恐惧与贪婪为原罪,日日祷告、周周礼拜同它们做斗争,但遇到货币升值、经济高增长、技术革命之类的时期,投资者照样把股市炒至泡沫破灭为止。唯有用对冲的金融工具对付附着在一种金融品上的恐惧与贪婪,当用作对冲的金融工具也成为恐惧与贪婪的载体时,再对它进行对冲,这是现代金融市场的选择。十多年来,中国内地股市一直竭力以行政手段管理基本人性,结果越管理,恐惧与贪婪越膨胀,毫不夸张地说,走出这样的老路,本身需要一场思想解放。树立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意识,还需要破除把股市用作达到某种目的之工具的思维。什么叫保护投资者利益?就是把投资者利益作为最高利益。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就是在任何时候制订任何政策时,都把中小投资者利益放在首位。
二、祛除利益输送机制,改进并强化制度建设。在建立以投资者为本意识同时,行动上首先要全面祛除与堵塞市场存在的利益集团无风险套利机制与管道。诸如改革新股发行制度、开闸发展管理人与投资者资金配套操作的新型基金,规定社保、央企财务公司等公有资金长期投资等。股改过程中,机构和大流通股东以对价沟通的名义获得内幕信息是被许可的,当下,则必须强化对市场操纵行为的打击力度,做出“举证倒置”等制度安排。打击内幕交易、市场操纵应同反腐败结合,小庄家要打击,那些有背景的大庄家更要打击。不如此,无以服众,也无法取信于民。
三、了解市场、研究市场,提高管理水平。“三公政策市”阶段不仅需要监督,更需要管理。管理的核心内容是把握好入市资金与筹码供应的平衡。这不是一个容易的任务,因为股市天然是流动变现能力最强的场所。如果把保护中小投资者工作做好了,投资者有长期持筹的信心,对资金与筹码平衡的管理要容易得多,但要令投资者有信心,反过来的前提又是市场不能大幅波动。防止大幅波动,就需要对市场主体的心理与行为有洞察,在此基础上,做出适度反应。至今为止,对股市的行政干预基本上都是滞后反应。比如,本次轮回上涨至5000点时,监管者通过证券专业报纸讲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炒股损失的故事以示不悦,以后又涨千点令人恼怒。其实,在市场中有点资历的人都知道,此时有组织大资金已经高度紧张,这千点上涨不过是在掩护出货和拉高出货。不妨统计一番,最后千点上涨,有多少股票不涨甚至不涨反跌?那些最后进入拉升阶段的大蓝筹,又是经过多长时间吸筹蓄势的?如果对市场中有组织大资金的行为有研究、有预测,以后不再继续加大打压市场力度,或许最后大盘不至于被腰斩。
我以为,如果得见围绕股市的认识与制度安排朝“三公市场”方向努力,投资者应该对它成为一个“增进财产性收入”的场所抱以信心。(袁幼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