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倪瓒体系下沈周与董其昌的分野

1楼
123456 发表于:2018/7/17 16:54:00

  文/李路平

  不见倪迂二百年,风流文雅至今传。

  东城水竹知何处,抚卷令人思惘然。

  —文征明

  不见倪迂二百年,相思每在研池边;

  疏林写就饶寒色,要与先生一并传。

  —龚贤

  不见倪迂三百年,故山乔木嶺苍烟;

  晴窗展轴观图画,淡墨依然见古贤。

  —王翚

  三首七言绝句,分别出自明清两代画坛巨擘,字里行间吐露着说不尽的喟然之叹,这“不见倪迂”大抵与画史上赫赫有名的米芾“无李论”之说相类也!可见倪迂之高标为世所重。诗中所说“倪迂”者,即倪瓒(1301—1374),字元镇,号云林。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元四家”。与黄公望并称“倪黄”。

  倪瓒“风雅传绪”的流衍,赋予的艺术创造涵盖了明清两代山水画流派,其隐逸之太湖流域更以艺术宗派的产生而引领东南,举凡“吴门画派”、“松江画派”、“金陵画派”、“四王吴恽”、“新安画派”、“四僧”等无不以倪瓒筑基,倪瓒画派格局置七百年文化发展史,地位之隆然,举无其匹。

  本文试图以沈周、董其昌两家对倪瓒体系的承袭与流变,通过画本题跋、文献征引以作条分缕析,从横向与纵向的交错,维度考察明代“吴门”、“松江”两派宗师对倪瓒画风的取舍及其发展脉络,以张“倪瓒画派”一帜。

  “吴门画派”大宗师沈周,在元明以来文人画领域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其幼承家学,兼师杜琼,远承董源、巨然,于“元四家”无不心追手运,故宫博物院所藏名迹倪瓒《水竹居图》即为沈氏家藏,更为其提供了绝佳的学倪范本,沈周存世仿倪瓒画本约三十余,如《仿倪山水图》、《京江送远图》  、《松林亭子图 》、《青园图 》等庋藏于北京故宫等公私机构。

  以台北故宫所藏沈周《策杖图》分析,近景林木萧疏,枝干挺直,小枝均作平行,一高士着履戴笠策杖于山溪曲径之上,河水分隔画面,与远景山丘相应,典型仿倪瓒三段式平远法构图。沈周虽不以倪法侧锋折带皴,山石的厚重老硬,却是沈周揣摩“倪黄”简洁笔意的传神处。然而,董其昌借王世贞评沈周“每作倪瓒则笔力太过,倪画在腕弱,故轻柔而得秀润,石田翁则用笔奋疾”。抑以沈周学倪“力胜于韵”而不得简逸,遂成画史公案,由于董其昌在画坛的突出地位,史家均沿袭此说。

  数年前,尝见沈周《云林苍润图卷》长卷(水墨纸本,画心纵33厘米,横1013.5厘米),画卷以“隐逸”为题,笔法借鉴倪瓒渴笔勾皴,画面近岸古木扶疏,中景山峦逶迤,远山静谧旷远,尽得云林苍润韵致,署款:倪云林得荆、关笔意,墨法又能轶出其畦迳,烂熳惨澹当时,可谓自能名家者,盖心得之妙,非易可学。余虽爱而不能追其万一,间为此卷,生涩自不足观,犹邯郸人学步,而倂失其故矣。长洲沈周画并题。清代学者梁章钜后跋:此石田翁以涩纸枯笔学云林,全藏起本来面目。自跋所谓邯郸失其故步者,乃有意为之,且自知萧闲淡远不能上掩懒迂,而隐以魄力与之相角耳!款字不觉自露本色,所谓金刚杵者,实合字与画为一也。跋尾“所谓金刚杵者”语出王原祁自题《秋山晴爽图》“笔端金刚杵,在脱尽习气”语。王原祁研求画理著《雨窗漫笔》一卷,梓行《麓台题画稿》共收画论题跋五十六则,正是梁章矩参阅审定的。其幼承家学,以画供奉内廷,肆力山水画理,领袖群伦,创立“娄东画派”。与王时敏、王鉴 、王翚画坛比肩,世尊“四王”,被北方朝廷奉为清代正统画格。

  “四王”之王时敏、王鉴受业于董其昌,及门弟子王翚、王原祁均为“松江画派”嫡派,王原祁五十六岁作《疏林远岫图》 (徐平羽藏本)款识“画忌笔滑,要觚棱转折不为笔使,所谓转折者,在断而不断、续而不续处着力。董宗伯得于倪黄甚深,故有是论。”虽言尊太师董氏,然并非有绪传祚,其“笔端金刚杵”已与“松江派”有异,自称仿“倪黄”,实借元人追董巨,笔端韧性发挥得淋漓尽致,显得苍厚而略带拙趣,此“金刚杵”关捩所在,其用意与沈周“仿倪”有暗合处。梁章矩于画理察勘甚深,故有此跋。王原祁正是以这种本领去批评王翚步履古人“太熟”,又评判“新安画派”查士标疏野“太生”,可见他是以这种“不生不熟”自处的。王时敏更多承袭董其昌倡导的“柔美”笔韵,用笔细润,至晚年,始兼顾“元四家”,多了些许苍劲浑厚之趣。所以王时敏也不避慊,夸赞王原祁“神形俱得”,而王鉴更为激赏,对曰“吾二人当让一头地”,可谓不畏前贤畏后生。“笔端金刚杵”诚画学箴言良药,突破前规。“四王”中,王原祁年纪最轻,但成就最高。自始,“娄东派”左右清代三百年画坛,成为正统派中坚。

  吴历亦师事王时敏,所著《墨井画跋》曾云“云林吴淞山色,层叠高岩,磅礴之气,直逼巨然,非平远手笔也。”这实质上已相诘于“松江画派”对倪瓒的取法。1931年,黄宾虹赏鉴《云林苍润图卷》题耑:自来学云林者,最难得其苍润,白石翁因以苍润名轩,是诚善学云林,非徒貌似可拟议。卷尾复跋:白石翁学宋元诸家,致力董北苑、释巨然、李营邱尤深。独仿倪云林画,当时赵同鲁谓其落笔太过,多不甚似。盖临摹古人贵在精神,不在形貌。后代传北苑者各各不同,得其偏长已足名世,故画家宜有自己真面,不徒以貌似为工,诒诮优孟衣冠己也。此卷笔墨苍润,骨格坚凝,而秀劲之气隐见楮素间,正是倪迂师法关、荆极能盘礴杰作,非同轻薄促弱自诩云林一派可比…”。此跋对沈周甚为推许,品评切中肯綮。黄宾虹学倪瓒是取其简、逸,于白与黑、简与繁的辨证画理多有所阐发。“北宋荆关开画诀,虚当求实法倪迂”、“倪迂师法关、荆极能槃礴”(《黄宾虹画语录》),论调与吴历正相契合。黄宾虹初识画理,临仿董其昌、沈周两家,中年又深研倪瓒体系“新安画派”诸家,然取法与沈周学倪同格,皆欲借倪法直破古人,数十年间墨迹砉然可见。“新安画派”之先声李永昌(周生)与董其昌过从甚密,亦为“新安四子”汪之瑞师,龚贤《题山水卷》(美国哈佛大学福格美术馆藏)曾论说“孟阳开天都一派,至周生且气足力大,孟阳似云林,周生似石田仿云林”。这“气足力大”其实涵盖了所谓“开派”者不可或缺的人力与气魄并重,当为“盘礴杰作”作一注脚。

  又案被王原祁誉为“大江之南当推为第一”的石涛说过“倪高士自有一段清润空灵之气,冷冷逼人,后人徒摹其枯索冷寒处”,石涛最服膺倪瓒、沈周两家,平生不随人脚踵,诸家体貌已濡染于其笔墨情趣中,曾高呼“师古人之迹,而不师古人之心,宜其不能出一头地也,冤哉!”直破董其昌“笔笔有来历”学说所左右的的清初画坛格局。以石涛反证沈周仿倪,真谓知己者语 。

  董其昌对倪云林的继承,首先表现在画学思想上的一致,对“元四家”进行重新的厘定,以倪瓒取代赵孟頫,将审美情趣的变迁归结为士人旨趣,从而揭橥倪瓒之于“逸气”和“淡”空境所在,这对于山水画简逸一路的开拓,无疑表现出极大的创造性。在倡导“南北宗论”、拈出“笔墨论”后,《画旨》中提出“画与字各有门庭,字可生,书不可不熟。字须熟后生,画须熟外熟。”在《画禅室随笔》中又评沈周“石田先生于胜国诸贤名迹无不摹写,亦绝相似,或出其上。独倪迂一种淡墨,自谓难学,盖先生老笔密思于元镇,若淡若疏者,异趣耳。”可见其画学思想衍生的轨迹。万历年间的曹履吉亦师承倪瓒,分析沈周“石田翁画多用退笔中峰”一语中的。由此笔法窥探,沈周学倪是翻出已性的变易之迹,其“熟后生”磅礴之气,已隐藏起自家的师承所自,这与董氏所崇尚“画须熟外熟”即“精熟神妙”的“内美”意趣,在取法和审美旨趣上有着本质的分歧,盖两者着力不一,一虚一实,笔端流露的,已有截然的界限。

  “吴门画派”由沈周开派,画法传文征明,而征明“细文”之笔往往以工致胜,风调迥异恒蹊,能柔能刚,变化齐一。文氏继沈周后“主盟吴门风雅数十年”,承载、扩充了“吴门画派”,使吴门丹青雄踞艺坛,呈现出至赵孟頫二百年后的又一历史高峰。而董其昌“松江画派”崛起,终极了明代中叶声势浩大的“吴门画派”。其画学道统又延续了有清以降三百年。

  倪瓒宛如棱镜一般,将中国画史折射出多元的面貌。沈周大隐于市,独标气骨;董其昌悠游入仕,静逸简淡。而这人品与艺品所隐含的矛盾性,确乎是个难以取舍的哲学命题。

  戊戌黄梅时节于钟山之麓

  李路平,教授、艺术史学者、西泠印社社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江苏省篆刻研究会会长。

来源:新浪收藏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7813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