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历代官印识别指南

1楼
123456 发表于:2018/8/20 20:07:00

  来源: 博物馆丨看展览

  印章大概是我们生活中最熟悉的东西了。各种证明、各类手续和协议……无论什么重要文件,最后都少不了一枚鲜红的公章,作为文件生效的证明。

  印章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商代。至迟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了比较成熟的官印。几千年来,官印虽然在外形、印文字体等方面变化颇多,但表示“信用”的这一功能从未发生大的变化。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安阳殷墟出土商代玺印,印文可能为族徽

  现在,单位和组织机构的印章多为圆形,印章上的字基本上沿着圆周排列。那么,古代的官方用印又是什么样子,历朝历代的官印都有些什么特征呢?一起和小编来看看吧!

  首先,先秦时代官印的一大特点,就是上面的字都不认识!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战国燕“日庚都萃车马”印,日本有邻馆藏

  仔细想想,原因也好理解: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各个国家用的是不同的文字,而象征各国官方权威的官印,上面的文字肯定也要用自己国家的。这一时期的印章,就被各种奇奇怪怪的文字占领啦。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战国楚“陈之新都”印

  但战国官印的这一特点,也为古文字学家研究战国文字提供了方便。官印作为权威、信用的象征,上面的印文是不太可能有错别字的。(你能想象你学校或单位的公章上有错别字?)

  因此,出土位置明确、来源可靠的春秋战国官印,是古文字学家研究这一时期文字的宝贵资料。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战国燕“平阴都司徒”印,故宫博物院藏

  经过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蓬勃发展,秦汉时期的印章开始走向正轨。书法篆刻界有一句老话:“书效晋唐,印宗秦汉。”书法从晋唐书法开始学起,印章从秦汉时期的开始摹刻,是比较传统的路子。

  秦汉时期的印章,无论是官印还是私印,在形制、字体等诸多方面都十分规整、精美,为后代的印章树立了典范。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秦“南宫尚浴”印,笔画均匀,起收处圆润

  这一时期的官印,印面多为方形,边长在2—3厘米,与汉朝的一寸相差不多,因此又称“方寸印”。也有一些下级官吏的印章,印面呈长方形,是正方官印的一半,名为“半通印”。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秦“邦侯”印,半通印

  各种官印根据官职、等级的不同,还会把印章的纽(钤印时手拿的那个地方)做成不同的小动物状。比如南越王墓出土的“文帝行玺”为龙纽,民族首领用印则为羊纽、驼纽等。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西汉龙纽“文帝行玺”

  这一时期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新莽时期的印章。新莽时期虽然只有短短的14年,却在中国官印发展史上留下了“印莫精于莽”(没有比新莽时期的印章更精美的了)的美名。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新莽“太师公将军司马印”,故宫博物院藏

  新莽时期的官印,不仅印文笔画粗细均匀,字体格外美观,就连印文布局也是赏心悦目。一个修长的“印”字,常常被平均分为上下两部分,每部分约占平常一个字大小,这是新莽时期印章的显著特征之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新莽“军司马丞印”,故宫博物院藏

  汉代以后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印章的风格也不像秦汉时期那么规整了,转而放飞自我起来。笔画粗细不一样了: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广武将军章”

  横平竖直也不在乎了: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东晋“零陵太守章”,六朝博物馆藏

  还出现了类似独孤信多面体煤精印的这种“异端”,不仅官印、私印合一,连印文也放弃了篆书,直接用楷书往上一刻。反正独孤信身兼无数要职,时间宝贵,管它官印私印,能提高办事效率的印才是好印!OK?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西魏多面体煤精印,印主独孤信,为西魏八柱国之一。其长女是北周明敬皇后,第四女是唐朝元贞皇后,第七女是隋朝文献皇后(多么会替女儿找男朋友的父亲!)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煤精印共26个面,其中14个面上有印文,包含了公文用印、上书用印和书信用印三种功能

  官印的法度经过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大破坏,到了隋唐时期也没能完全复原,而是走上了一条与秦汉官印颇为不同的发展道路。

  唐代的官印,有很多为青铜印,印文用青铜丝盘曲而成,焊在印面上。前代印文那种方正沉稳的感觉因此不复存在。后代的学者给这种字体起了个很形象的名字“盘条篆”。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唐“中书省之印”,故宫博物院藏

  即使是那些用其他方法制成的印章(比如说铸成的或者刻成的),在字体上也着力模仿这种像面条一样柔软的风格。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唐代官印的风格也影响到周边地区。图为黑龙江省博物馆藏渤海国“天门军之印”

  柔美?个性?软萌?反正和我们熟悉的印章字体有些不一样。

  而宋代的官印字体也继承了唐代的这种谜之特点,更加娇柔婉约,并开始有意识地在字的笔画里增加一些弯弯绕,目的是让人看不懂印文,增加神秘威严的感觉,为同时期的金,以及后来的元、明,树立了一个不怎么好的榜样。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北宋“通远军防城库铜朱记”印,故宫博物院藏

  这种笔画盘曲繁复有如山路十八弯,以占满印面为宗旨的字体,也有一个专门的名字——九叠篆,在金、元、明的官印上广泛使用,并且向着笔画越来越方折、越来越僵化的方向发展。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金“勾当公事之印”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元“常乐站印”,其中“站”字写为“蘸”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明“灵山卫中千户所百户印”

  宋代官印在没有印文的那一面普遍有刻字,这一特点也被金、元、明承袭。官印背面的刻字通常为年号、铸(刻)印机构等,有时还会刻一个“上”字,标明印章的正确钤盖方向,以免认不出来九叠篆的官员把印章盖倒了有损官威。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宋“宜州管下羁縻都黎县印”及印背拓片,上海博物馆藏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明洪武“怀仁县印”及印背拓片

  而官方审美最为大众所诟病的清代,在官印上的审美却似乎扳回一局。

  与元明两朝常见的九叠篆印文不同,清代官印的字体除了九叠篆,还有玉筯篆、芝英篆、柳叶篆、悬针篆、垂露篆等多种,用来区分官员的等级和任务。满文、汉文双语对照,也是清朝官印的一个显著特点。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清“提督广东水师总兵官印”,上海博物馆藏,满汉对照,字体形似柳叶,故名柳叶篆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清“和硕怡亲王宝”,满汉对照,这种笔画首尾分叉的篆书名叫芝英篆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12695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