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中国紫砂艺术年鉴 2017-2018”项目意在总结、梳理中国紫砂艺术独特的民族艺术语言与崭新魅力,同时在当下的基础上扩展开来,瞻仰未来新的面貌。在项目的行进过程中进行学术上的探讨与精进,同时提供一个交流与解读的全新艺术角度。
此项目包含《中国紫砂艺术年鉴 2017-2018》书籍与“薪火相传:行进中的中国紫砂艺术”学术邀请展两部分。
《中国紫砂艺术年鉴 2017-2018》一书以紫砂艺术家为叙述单元,全景梳理和再现本年度中国紫砂艺术发展与繁荣全貌,忠实、客观地记录中国紫砂艺术领域代表性艺术家的创作情况,清晰地体现中国紫砂艺术传承发展的蓬勃状态。 力求以学术为标杆,以紫砂艺术家为基本叙述单元,全面、系统的梳理和再现2017-2018年度中国紫砂艺术的发展和繁荣全貌,力求客观、公证,以年鉴的方式,为广大读者提供一本实实在在的中国紫砂艺术的工具书。
“中国紫砂艺术年鉴 2017-2018”项目
第十九期推荐紫砂艺术家:范永叶(艳)
 艺术家范永叶(艳)
艺术家范永叶(艳)一、艺术家简介
范永叶(艳),工艺美术师、优秀青年陶艺家、紫砂行业协会会员。
1970年生于陶都宜兴,1988年从艺,师承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高级工艺师徐元明。先后进入中国工艺美术学院陶瓷进修班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紫砂艺术高级研修班深造,从陶艺理论上得到了较为系统的灌输和提高。作品也多次获奖,并多次被各省博物馆永久收藏。制壶基本功扎实,尤其花货在传统的技法上力求创新,作品大方,气韵生动。
 艺术家范永叶(艳)作品
艺术家范永叶(艳)作品 艺术家范永叶(艳)作品
艺术家范永叶(艳)作品2001年 夫妻合作的《报春套具》作品荣获第三届工艺美术大师博览会银奖
2012年 作品《桃韵竹影》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
2013年 作品《智竹》在中国紫砂全手工制陶大赛中荣获银奖
2015年 《高竹》在中国紫砂“景舟杯”制壶大赛中荣获铜奖
 艺术家范永叶(艳)作品
艺术家范永叶(艳)作品 艺术家范永叶(艳)作品
艺术家范永叶(艳)作品 艺术家范永叶(艳)作品
艺术家范永叶(艳)作品二、艺术家成就评说
平平淡淡才是真——范永艳的紫砂艺术
一捧土 一把壶 遇水,净化腐朽;遇火,呈现绚丽;遇人,吐露兴趣;遇茶,心心相印;平平淡淡就是有所求而亦无所求,平淡鄙视庸俗的功利目的,而追求的是精神的升华,灵魂的涅槃。我在工作空闲之余,往往会泡上一壶茶,享受夕阳西下的美景,心情也会随之放松很多。有时也会外出走走,呼吸新鲜空气,感受公园里的宁静如水,鸟语啼鸣,身处的环境不同,也会产生不一样的心情。
因为我的妈妈是做茶壶的,所以从小就受到了紫砂的熏陶,自己也一直对紫砂有着浓厚的兴趣,小时候便会经常拿着板凳,坐在妈妈的泥蹬旁,看着紫砂壶的制作过程。
我从1988年开始做壶,师承徐元明,后经中国工艺美术学院陶瓷进修班深造。很多茶壶细节上的动作都是自己在摸索过程中完成,有些自己完成不了地方,便会去请教别人,再回来反复的练习。
我喜欢从容的去感受生活,这是一种心态,顺其自然,不标榜,不炫耀,这也是平凡的真谛!我经常一个人独自翻阅紫砂茶壶的资料,对有帮助的地方,有学习的地方,都会记录下来,然后慢慢体会和理解,让其转变为自己的东西。虽然有些时候对壶型感觉茫然无措,在壶的造型出来以后,会有不满意的地方,反复调整修改,甚至会多达几十次的修整,达到最满意的效果后再定型下来,制出作品。
每个新的开始,都始于平淡,我壶大多以传统器型为主,虽平平淡淡但并不拒绝轰轰烈烈,在光器的基础上,我会跟其他书法、字画、刻绘艺术家合作在壶上做装饰,或是加以自然界植物花卉的形态作为点缀。我对“竹”形态的造型做装饰点缀情有独钟,是我认为“竹”是品性高洁的植物,它刚劲、蓬勃,即使在严寒之下也有着正直,质朴和担当的精神。
这把壶借鉴“松、竹、梅”的题材来表达, 万木凋零,严寒之下,唯有“松 竹”颜色依旧, 数九寒天,百花失色,唯有“梅”花含颜怒放,因此拥有“岁寒三友”的称号。
 三友壶 
艺术家范永叶(艳)作品
三友壶 
艺术家范永叶(艳)作品 艺术家范永叶(艳)作品
艺术家范永叶(艳)作品 艺术家范永叶(艳)作品
艺术家范永叶(艳)作品 丰硕连年 
艺术家范永叶(艳)作品
丰硕连年 
艺术家范永叶(艳)作品 高竹壶 
艺术家范永叶(艳)作品
高竹壶 
艺术家范永叶(艳)作品 桃华永寿 
艺术家范永叶(艳)作品
桃华永寿 
艺术家范永叶(艳)作品 新篁壶 
艺术家范永叶(艳)作品
新篁壶 
艺术家范永叶(艳)作品 悠悠情壶 
艺术家范永叶(艳)作品
悠悠情壶 
艺术家范永叶(艳)作品 悠悠情壶 
艺术家范永叶(艳)作品
悠悠情壶 
艺术家范永叶(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