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明代瓷画上的“眼镜”

1楼
123456 发表于:2018/9/19 6:43:00

  来源:收藏快报 文:曹兆燎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现在眼镜为寻常物,在明晚期青花瓷画上就有眼镜图案,开始连我自己都不信,可这是事实。你看这瓷画(见图)上一戴乌纱帽,胡须花白脸庞清瘦之官人,鼻梁上有一副眼镜,应该是老花镜,从底足修胎釉色青花发色以及粘沙底来看是明晚期的瓷器,但还是有人会讲这可能是景德镇制瓷画匠信手涂鸦之物。

  明万历时期文学家田艺衡在《留青日札》卷二《叆叇》条中道:“每看文章,目力昏倦,不辨细节,以此掩目,精神不散,笔画信明,中用绫绢联之,缚于脑后,人皆不识,举以问余,余曰:此叆叇也。”明末张自烈《正字通》:“叆叇即眼镜。”看来明晚期有眼镜不会有问题,那么明朝的眼镜到底从哪时开始呢?嘉靖年间,张靖在《方州杂录》中说,“所得宣庙赐叆叇,如钱大者,形云母而质甚薄,以金镶轮,纽之合则为一,歧则为二,老人目皆不辨细书,张此物于双目,字大加倍”,看来明代的眼镜还是很奢华的:宣庙所赐,以金镶轮,可以折叠。明嘉靖郭瑛在《七修类稿》中云:“闻贵人有眼镜,老年观书,小字毕见,诚世宝也。”怪不得清赵翼《陔余丛考》载:“古未有眼镜,至明始有之,此物在前明极为贵重,或颁自内府,或购自贾胡,非有力者不能得。本来自外洋,皆玻璃所制,后广东人仿其或以水晶制成。”明景泰三年,进士张宁在其著述中提到他见过两副眼镜。活动在万历年间的小说家,罗懋登在其《三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中第五十回写道:“永乐八年(1410),满刺加国王朝贡叆叇十枚。”从中国历史博物馆所藏的明人绘画《南都繁会景物图卷》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明永乐时已有眼镜不假,图卷中在挂有“兑换金珠”招牌的金店门口有一位老者鼻梁上架着眼镜,只不过没有看到挂于耳后的双腿和系于脑后的线带。明永乐以后的眼睛,或进贡,或“购置贾胡”,那么,明代可有国产的眼镜呢?

  明崇祯初年(1628),苏州眼镜史上出现了一位杰出的技师,名叫孙云球,当他看到视力不佳的人很痛苦,用单照镜之类又不方便,他经过反复多次试验,利用机械原理发明了镜片研磨机器——牵陀车。这种牵陀车可以把镜片磨成凹凸透镜,以适应眼屈光的需要,同时又掌握了对光技术,按照人的年龄和不同的视力研制出老花、近视、远视等品种光度的镜片,并编制了一套“随目对镜”的原始验光方法以验目配镜。可惜他英年早逝,但他给后人留下科技制作《镜史》一部,影响指导着后人对眼镜的制作。

  目前有观点,说最早的眼镜出现在意大利,历史上第一次戴眼镜的画像也出现在意大利,绘成相当于我国明洪武年间。宋朝赵希鹄《洞天清录》记:“叆叇,老人不辨细书,以此掩目则明。”宋代著录眼镜的还有《刘澜暇日记》《方舆胜览》等,当时已能磨制十几种单片水晶凸镜片(不同度数的老花镜)。还有观点说南宋时期国人就发明了双片有梁架以线挂耳的眼镜,更有观点讲在《清明上河图》中发现宋代有眼镜店,这些是不是真的有待进一步研究。

  但远在魏晋古墓中出土过用水晶制的放大镜片确是事实,(以前的眼镜就如现在的单柄放大镜,以此掩面)那么眼镜怎么会到西方国家去的?是曾为元朝宫廷办事,在中国生活了17年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把眼镜技术带回家乡,意大利眼镜的起源地是马可·波罗的故乡威尼斯,在马可·波罗的游记中,也有老年人戴眼镜阅读的记载,也许就是马可·波罗把眼镜开辟了一个新时代,经过一个世纪的异地发展和改良,随着郑和七下西洋又把眼镜带回来娘家。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9570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