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徐悲鸿的收藏大法:寻“冷坑” 找“圈子”

1楼
123456 发表于:2018/9/19 19:39:00

  来源: 收藏杂志

  徐悲鸿的收藏见解与众不同,有独特之处。他认为:在收藏古画时,对于那些作品脍炙人口的画家,虽然他们的名气很大,遗迹也流芳百世,但是市场上不可避免的是伪品泛滥,倘若追这个时髦,赶这个热门,势必会陷入“古董鬼”设下的圈套。不如选择“冷坑”,也就是无名作者,虽然他们名望微小,但作品精湛。这些作品往往不为人知,或者不见著录,甚至无收藏款识,一旦被发现即光彩夺目。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宋  佚名《朱云折槛图》   76×133厘米

  宋代的《朱云折槛图》是我国绘画史上的传统题材。据《汉书·朱云传》载:朱云性格刚烈,难以容忍同朝臣子的腐败,于是请求汉成帝赐予上方宝剑杀之,却惹来杀身之祸,勃然大怒的成帝下令将朱云推出斩首,朱云攀住殿槛力争,以致把它折断了。此画表现的就是这个情节,所以称为“折槛图”。

  徐悲鸿对此画评价极高,他认为《朱云折槛图》是我国古代人物画中的精品,主人公朱云敢于耿谏,傲骨凛然,临危不惧,令人钦佩。据廖静文介绍,徐悲鸿购得此画后,曾挂在他的画室请大家观看,特别点评了朱云的敢于抗争的气概和腐败臣子的狡诈模样。他激动地说:“正气、邪气对比得好,正气压住邪气。一个画家如果能创作出这样一件作品,可以说没有虚度一生。”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宋  佚名《罗汉像》   68×134厘米

  北宋的《罗汉像》是徐悲鸿从霉烂纸堆中拯救出来的闪光作品。闲暇之时徐悲鸿习惯逛旧货摊儿、小市场,他曾在一家小市场上的破纸堆里买到一幅谁也没有注意的画,画面虽然既霉且烂,但以徐悲鸿丰富的鉴赏能力,基本识别出它是北宋的《罗汉像》。他毫不犹豫地买下此画,经过重新装裱,果然画面楚楚动人。罗汉造型夸张,侍奉者形态细致入微,精密不苟,设色老辣而沉稳,线条柔韧而刚劲,构图严谨而饱满,神态生动而感人,足以说明《罗汉像》的作者对生活观察、描绘之深入细致,也反映了徐悲鸿精到的鉴藏水准。他欣然提笔在画中空白处写道:“此定是北宋高手所作,而霉烂已甚,戊子夏日,为吾发见,因得救出,灿然生辉,不减李公麟巨迹,诚生平快意事之一也。三十七年寒冬,悲鸿呵冻题于北平静庐。”

  徐悲鸿以其独特的收藏理念,还收藏了很多类似《罗汉像》这样的无名氏、无款识作品,如明代的《观音图》《出猎图》《苍山幽涧图》,清代的《照妖镜》等。

  除此之外,徐悲鸿以他丰富的鉴藏经验收藏了明朝大量名家佳作,如仇英的《梅妃写真图》,此画长达543厘米,人物多达110个,气势宏伟。此卷的笔法相当精细,其建筑富丽堂皇,人物形象潇洒丰富,尤其是仕女,千姿百态。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明  仇英《梅妃写真图》(局部) 543×30厘米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明  陈洪绶《陶渊明辞官图》   38.5×170厘米

  对于收藏的陈洪绶《陶渊明辞官图》,徐悲鸿感触颇深。画面中陶渊明在秋景中奔走,两个矮小的侏儒身着官服紧随其后。荒草凄凄,远山沉沉。陶渊明在沉思中举步,紧锁的眉宇间显示出他刚正不阿的人格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徐悲鸿观此画感慨万千,在画的上方赋诗一首:“罢官陶令出门去,两个侏儒冠服随。视察收成好半日,借瓶养得菊花归。”

  在徐悲鸿收藏的明代画作中,除上述两幅珍品外,如沈周的《江流孤屿图》《隐沦图》《秋山落晖图》等多幅佳作,以及文徵明的《万壑松风图》、陈洪绶的《仙侣图》、汪肇的《芦雁图》等。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明  文徵明《万壑松风图》   41×154厘米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清  金农《风雨归舟图》   1761年作  纸本水墨

  提起徐悲鸿收藏的金农《风雨归舟图》,要先从《溪岸图》说起。五代董源的《溪岸图》是徐悲鸿于1937年在桂林的一家小市场里购得。张大千见此画后,爱之深切。翌年,此图被张大千借走,带回四川。数日后张大千以金农的《风雨归舟图》作交换。据廖静文介绍,徐悲鸿开始并不想与张大千交换,若以年代相论,两者相距约800年之久,若以作者名气而论,董源远在金农之上。但当《风雨归舟图》逐渐展现在他眼前时,画中那阵野逸的“风雨”打动了徐悲鸿,使他改变了主意,收藏了此画。他认为此图是中国画中的奇迹。那幅董源的《溪岸图》被张大千带到美国,现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徐悲鸿收藏古画时,从不计较价钱,只要画好便千方百计地把画买下。也从不讨价还价,爽快的性格招来很多画商的上门推销,总是天不亮就围满了徐悲鸿的家门口,等房门刚一打开,画商蜂拥而至。按老规矩,徐悲鸿总是先请他们吃早餐,吃罢早餐后,他们便一一展示自己带来的藏品,徐悲鸿一旦看中便慷慨解囊。

  1953年,徐悲鸿在北京逝世后,夫人廖静文女士及家人将徐悲鸿遗留下来的绘画作品1300幅,以及他收藏的唐、宋、元、明、清绘画精品1200余幅和书籍资料万余件全部捐献给国家。如今,这1200多幅徐悲鸿书画藏品一直珍藏在北京徐悲鸿纪念馆供世人赏鉴。无论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悲鸿先生一直用生命的全部日夜守护着这批中华文化瑰宝,使我们有幸能亲眼目睹这些中国古代精品画作。我们由衷地感谢他!

  徐悲鸿收藏了齐白石大量佳作,因为他们是莫逆之交。二人相识在1928年,当时徐悲鸿到北平担任北平艺专的校长,当他发现齐白石在中国画方面的高深造诣时,三顾茅庐来到齐白石的茅舍,聘请齐白石担任北平艺专教授。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1948年,徐悲鸿与齐白石、吴作人、李桦摄于北京

  第一次拜访时,徐悲鸿乘坐马车来到西单跨子胡同。初次见面,虽然他们之间的年龄差距很大,但却一见如故。他们谈画,谈诗,谈文,谈篆刻,各抒己见。可当30多岁的徐悲鸿向眼前的齐白石提出聘请之意时,这位60多岁的长者却婉辞不受。几日过后,徐悲鸿再次登门聘请,还是被白石先生谢绝了。为了复兴中国美术事业,也为了早日实现自己的教育主张,徐悲鸿没有灰心,第三次又登门拜访。终于感动了白石先生。在学生们的簇拥下,齐白石走上了讲台,他为中国画革新作出了贡献。

  从此以后徐悲鸿和齐白石成为了挚友,他们之间互相赠诗、赠画。当齐白石得知徐悲鸿将要南归时,便画《月下寻归图》和一幅山水画相赠,并在画中题诗二首:“草庐三顾不容辞,何况雕虫老画师。海上清风明月满,杖藜扶梦访徐熙。”“一朝不见令人思,重聚陶然未有期。深信人间神鬼力,白皮松外啼风吹。”从以上诗句可以看出他们之间深厚的友情。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木匠出身的齐白石家境贫寒,常常以卖画为生,他获知徐悲鸿收藏他的画作,于是便经常把最好的画留给悲鸿先生,所以徐悲鸿收藏的齐白石作品件件都是精品。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齐白石《荷花小禽》 1952年作   纸本设色  44×103厘米

  ※ 本文根据北京/董三军《目光如炬 独张一帜 徐悲鸿书画鉴藏往事》一文编辑整理,原文刊载于2013年《收藏》09月刊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9412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