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2018年10月28日 澎湃新闻
千百年来,竹被比作君子,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北宋的文同(字与可)与他的表弟苏轼开创了文人写意墨竹的先河,并对后世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胸有成竹”就是源于文同。
今年适逢文同诞生一千周年,由浙江省文化厅、***杭州市委宣传部、中国美术学院联合主办的“纪念文同诞生一千周年系列展”相继拉开序幕。
作为“纪念文同诞生一千周年系列展”的重头戏,“千载清风——古代墨竹名迹展”昨天在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开幕,展出元、明、清墨竹名迹38件(组),囊括文同以来的李衎、赵孟頫、顾安、柯九思、倪瓒、王绂、夏昶、文徵明、陈淳、徐渭、朱耷、石涛、金农、郑燮等,体现了文人墨竹画的传承与发展。展品除浙博馆藏外,还聚集了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天津博物院、广东省博物馆的馆藏珍品。展期仅一个月。
元赵孟頫兰石图轴 上海博物馆藏
苏轼为其从表弟 盛赞文同德行
据“古代墨竹名迹展”的策展人、浙江省博物馆的谢佳玲介绍,展览分为“比德与竹”、“正脉相承”、“高呼与可”三个单元。展品虽然仅40件(其中两件复制品),数量不算多,但是几乎囊括国内各大博物馆最好的墨竹名迹珍品,其中不乏教科书级的经典名作。
宋文同墨竹图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展览展出为复制品)
第一单元“比德与竹”是对文同德行的梳理。 “苏轼对文同的评价,德是第一位的,第二位是诗,第三位是书,最后的才是画。他并没有说一下子就把他的画放第一位。但是他这样子排列并没有贬低文同的意思,反而是把他抬高了。”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卢勇说。
这一部分仅展出两件展品。一件是文同原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墨竹图》的复制品;另外一件作品是海内外孤本《西楼苏帖》(天津博物馆藏)。
宋拓西楼苏帖:《与可画竹赞》
《西楼苏帖》是宋人汪应辰搜集苏轼书法刊刻的帖石拓本(三十卷全本早已失传,目前仅见六册宋拓本,5册藏于天津博物馆,1册藏于北京市文物公司),为宋刻宋拓,非常珍贵。其中就不乏有苏轼对文同墨竹的描述,以及对其人品的称赞。如《与可画竹赞》:与可之文,其德之糟粕;与可之诗,其文之毫末。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皆诗之余。其诗与文,好者寡。有好其德如好其画者乎?悲夫!《文与可字说》:与可之为人也,守道而忘势,行义而忘利,修德而忘名,与为不义,虽禄之千乘而不顾也。《祭文与可文》是苏轼为文同写的祭文,讲到自己因念及文同逝世,“泪疾下而淋衣”、“梦相从而惊觉,满茵席之濡泪”。
由此也可知,文同与苏轼的交往特别密切。他们不仅互相引为知己,诗文往来频繁,同时也是表亲,苏轼是文同的从表弟。
苏轼曾评价文同“与可之为人也,端静而文,明哲而忠”。文同曾说:“世无知我者,惟子瞻一见识吾妙处。文同真迹在元代就已寥寥,故而后世对文同的了解很多就来自于苏轼对其的记载与描述。
文同去世前想见苏轼一面,因路途遥而未成,含憾而逝。他灵柩归乡,亦是苏轼资助。之后,苏轼每每翻见文同诗信、书画,便会睹物伤逝。
元倪瓒琪树秋风图轴 上海博物馆藏
开文人墨竹之先河
文同,字与可,号笑笑先生。西汉太守文翁之后,人称“石室先生”,又称“文湖州” 。他是文人墨竹的先行者,“湖州竹派”的开派宗师,首创“以墨深为面,淡而背”的竹叶画法,后世画家,凡写墨竹,无不受到文同与苏轼的影响,无不对其推崇备至。
元李衎双钩竹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谢佳玲介绍,展览第二单元“正脉相承”展示的就是从元代李衎、赵孟頫、顾安、柯九思到倪瓒、王绂、夏昶等文同一脉的墨竹画家的作品。他们直接承袭了文同和苏轼墨竹绘画的思想,甚至在此之上又发展出了他们自己的绘画理论,比如王庭筠“时拈秃笔作幽竹枯槎”,李衎撰《竹谱详录》,赵孟頫提出“写竹还与八法通”、“作画贵有古意”等理论主张,吴镇力学文同三十秋,柯九思心摹手追,倪瓒云“余之竹聊以写胸中之气耳”、“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等,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从各个方面延续和丰富了文同与苏轼的艺术思想。
清石涛丛竹兰石图轴 上海博物馆藏
展览的第三单元为“高呼与可”。“高呼与可”四个字是清代石涛提出来,并且在石涛的很多画卷上都可以看到它提到文同以及苏轼的一些故事。展品选择了从明代夏昶以后文征明、陈淳、徐渭到后面清代的八大、石涛、金农、郑板桥等人的墨竹经典之作。在这一单元,我们可以看到展厅内更多的墨竹作品是“脱宋元墨竹之形貌,每每放浪形骸,不求形似,笔墨跌宕而摄人心魂”,比如八大山人的《芭蕉竹石图轴》、金农《墨竹图轴》等,极具个性。
清朱耷芭蕉竹石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墨竹起源于何时?为何是文同开文人墨竹之先河?谢佳玲对澎湃新闻记者介绍说,墨竹起于唐而“源流未审”,关于其起源说法很多但目前没有定论。“有说王维画竹,在开元寺画了双钩石竹,也有说唐明皇画竹,还有说李夫人对窗模影子。上博收藏有文同之前传为五代徐熙的《雪竹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传为南唐李坡的《风竹图》,可见过去也有人写竹,但是文同将墨竹的君子精神在思想上拨到了一个高度,不仅仅是描摹竹的物象,其实是写竹的精神。”
清金农墨竹图轴 上海博物馆藏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吴敢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文同所处的时代正好契合了当时文人画的兴起,他又成为了这一时代和潮流里面君子画的代表,创立了崭新的,极具个人特色的竹画样式,种种原因使其成为“湖州画派”的开派宗师,也成为日后君子画里最重要的竹画这一支的嫡派宗师,后世文人画谈到画竹,文同是绕不过去的人物。”
清金农隶书画竹题记十二开册 (其一)上海博物馆藏
纪念文同,我们纪念什么?
今年是文同诞生一千周年,纪念文同,我们纪念什么?
据介绍,“纪念文同诞生一千周年系列展”的系列活动还包括“千载清风——近现代名家墨竹展”、“黄宾虹墨竹展”,浙江美术馆的“当代墨竹大展”,杭州国画院美术馆的“‘文同与湖州竹派’主题展”以及“纪念文同诞生一千周年学术研讨会”。有些已经开展,有些将陆陆续续展开。
吴敢认为,后世对文同传派的研究很多,对其本人的研究是极具困难的。“元代李衎在他写的《竹谱详录》里就提到困难的原因,文同的真迹在元代就已寥寥,所以后世对文同真正造诣的认识并不清晰。而对于我们现在的人来说,又过去了这么长时间,实际上没有一件真正可靠的文与可的画竹真迹,包括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墨竹图》也是存在争议的,因为同样的本子在广州还有一件,所以我们只能通过后世学习他的、或者一些传模的本子跟文献相印证,来确立文同墨竹的绘画风格到底是怎么样的。”
元柯九思清閟阁墨竹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卢勇对文同和“湖州竹派”提出了自己的新观点。他认为文同的“湖州竹派”到夏昶为止,其后虽繁花纷陈,各尽其姿,终无复“湖州竹派”在中国墨竹画史上那一段别样的精彩。
明夏昶戛玉秋声图轴 上海博物馆藏
10月29日,浙江省博物馆与中国美术学院将联合举办“纪念文同诞生一千周年学术研讨会”,包括中国美术学院范景中、卢勇等相关领域研究的专家学者,以及文博系统竹文化收藏与鉴定专家将于浙博武林馆区展厅进行现场观摩,深入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