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中国画40年:承续 变革 开新

1楼
123456 发表于:2018/10/28 15:49:00

2018年10月28日   人民网

  文:梁江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春雪 吴冠中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万语千言 郭全忠  

  回眸40年,改革开放营造了开放的环境和良好氛围,给予中国美术以前所未见的发展机遇。当代画坛繁花满目、多元共生态势,是40年传承开拓、改革创新的结果。尤其让人欣喜的是新人辈出,年轻以及更年轻一代人的艺术潜能与探索精神得以充分展现。承续、变革、开新,这是中国画40年行程的三大主题词。

  承 续

  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老一辈画家焕发活力重登征程,刘海粟、李苦禅、王雪涛、陆俨少、关山月、黎雄才、亚明、宋文治、魏紫熙、赖少其等人在新作中均有新的开拓,更有画家登临艺术新高峰。重整画家队伍,增设创作机构,是这一时期中国画界的一个重要现象。几年之中,各地相继建立专业画院。北京成立中国画研究院,广东重设广东画院。江苏除原有的省画院,南京、扬州、苏州、无锡、南通、镇江、常州等城市都建起画院机构。全国各地与中国画相关的画会或研究会也很多。

  1985年《江苏画刊》刊登《当代中国画之我见》一文,提出中国画“穷途末路”的惊人之论。虽赞同者寥寥,却把“中国画如何往前走”的严峻问题凸显在美术界面前。这场影响颇广的争论也是上世纪80年代中国画坛的一个转折点。85新潮美术的迷惘和躁动之后,是上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的兴起和社会转型。移植和参照西方现代艺术的文化反叛不再时尚,画坛进入贴近现实体验和寻找文化身份的理性阶段。回归传统,走近民间,寻找“中国元素”成为新的趋势。这样,便有了由美术史论界担当主力,对20世纪传统派巨匠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等人的“重新发现”,还有对于文人画传统的再评价。承续传统文化精神,成为一时主流。体现在创作上,便是画家们对中国文化传统的认知普遍增强,中国画凸显文化自信。

  1989年第七届全国美展,陕西画家邢庆仁《玫瑰色回忆》和张明堂、赵益超《晓色初动》两件作品同获中国画金奖。《玫瑰色回忆》是人物画,一批青年奔赴延安参加革命,画面不描写情节,不是常见的叙事题材画法,却着意渲染一种缥缈迷蒙的情调。《晓色初动》的画面可能是一所陕北高原小学,但这不重要,重点在于这是一件细碎点皴、满纸朦胧的山水画,运用了不同常规的画法。作者都是新面孔,画法明显带入新气息。这一类作品获奖,体现出中国画一种更具容纳性、更鼓励创新的发展趋向。在此后每五年一届的全国美展中,更能明显看到中国画获奖作品的多种品类、风格和个性。不论人物、山水或花鸟,也不论水墨写意还是工笔设色,画家们同样重视撷取传统或民族民间艺术中的有益元素。在题材选择、意境内蕴、语言手法的几个角度,都体现出中国画在承续,也在变革。画家们力求传达传统文化精神,以新的表达方式去适应当代观众的欣赏诉求。

  尊尚传统,承续文脉,体现出应有的文化自信。不过,传承并非复古,也不等于单纯的守成。所谓文化的发展,需在延续中推进,由继承而创造,通过变革、创新而为后人积累文化财富。显然,由变革进而开新,这是当代中国画家义不容辞的使命。

  变 革

  艺术上的变革,首先体现在观念与方法的更新和突破。改革开放以来,以王朝闻为代表的老一辈美术史论家,一边挑着研究重担一边培养新生力量。美术研究队伍随之迅速扩大,整饬史实史料,探讨艺术规律,介入创作论评。对中国画传统,对前辈大家更深入、更系统的研究,则让中国画的向前发展,获取坚实的理论支撑。也在对唐宋绘画,对黄公望、董其昌、石涛、吴昌硕及对文人画传统的重新省视研究中,美术家对中国画的深厚传统有更清晣的认知。《齐白石全集》出版后获得广泛关注,一批专家历时七八年编撰的十卷《黄宾虹全集》又获国家图书奖。深入研究黄宾虹,撷出其由传统内部发掘中国画继续发展的原动力,以承载传统精神的深厚笔墨功力而成一代大家的原因。这样的学术成果,对中国画的正本清源和如何发展作了正面回答,有着明显的现实意义。由于这样的学术铺垫,维护传统文化价值,传承人文精神的潮流渐盛。“新文人画”创作群体的崛起,是对回归传统的一种探索。史论界对于中国色彩传统和日本岩彩的研究,也对工笔重彩领域的大面积繁荣起到很大推动作用。

  面对开放的世界,中国画视野大大扩宽。一方面,接纳新知,敞开胸怀承受外来艺术思潮撞击。另一方面,通过承继传统、借鉴移植和汲纳新法而推动艺术革新。史论界多称之为中国画“现代性”转型的观念更新和实践探索,都是中国画坛几代人,在多维度的空间上展开的。李可染以“苦学派”自居和对传统、素描及基本功的论述,吴冠中以笔墨形式突破为重点的艺术创新,周韶华重振汉唐雄风的呼吁和创作试验,周思聪一系列“以个人之心直面人类”的水墨创作,都为中国画创作实践的多元化探索提供了示范和启迪,在其时中囯画坛上产生深广影响。

  稍梳理一下,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画坛出现过不少让人记忆犹新的热词:“转型”“新文人”“新写实”“新写意”“新工笔”“都市风”“实验水墨”……这些先后出现的名词或是一种旗号,或是一股思潮,或是一拨群体,都成为一时热点。众声喧哗的背后,有其时画坛对于风格、题材、观念、手法的探索,还有艺术取向与价值标准的论争。由思想开放而求变革,由开新而发展,中国画走在往现代转型的道路上,越来越明确地体现出文化自觉。

  开 新

  立足于充分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才会有坚实的文化自强。取法民间艺术,回溯文人传统,试验材料肌理,探究现代水墨,中国画的开新是以现代人的精神诉求为起点,向多方位艺术空间展开的探索之旅。改革开放40年来,人们可看到中国画的创作观念刷新,题材领域扩大,语言形式多样,个性风格成为画家们的自觉追求。

  这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景。由林风眠开辟的融汇中西艺术的方案,由于更多人参与试验获得了更大拓展。将西方块面结构和中国画点线韵律融为一体的吴冠中备受关注。接踵而来的,是将色彩表现融入水墨语言,对形式美造型手段的探索。大胆一些的拓展,是引入西方夸张变形以至抽象派语言。另一部分画家为了表达现代都市的精神心像,放手与传统拉开更远距离,将中国水墨元素和西方当代艺术观念嫁接在一起。由于游离了中国画的常见规范,某一类表现性较强的作品或以新的名义参与全国美展“综合材料”或“北京国际艺术双年展”之类大展评选。改革开放年代的艺术,交叉、融合、重组和嬗变本就是发展的常态。应当说,不论借用中国水墨还是工笔重彩,题材是人生、景物或都市,也不论形式语言偏向传统、中西融合或全新实验,只要是拓宽了艺术表现的空间,适应了当代观众不断增长的精神需求,这样的艺术试验和创新都值得鼓励。

  开放的社会氛围才会有创作上的繁茂。艺术创作活跃的若干地区,逐渐形成了群体和地域特色。一些底蕴丰厚且有人才优势的地区,或有意识地强化地域特色和培育地方画派。新海派、新浙派、新金陵画派、黄土画派、新学院派、漓江画派等等,一时名目难以尽数,多样化生态进一步夯实。而在现实主义方向的创作上,更接连产生了一批批有广泛影响的作品,艺术水准到达新高度。如周思聪《矿工图》,郭全忠《万语千言》,周韶华《大河寻源》组画,杨力舟、王迎春《黄河组画》,吴冠中《春雪》,赵奇《重逢》,谢振瓯《大唐伎乐图》等,都是有代表性的力作。画坛后起人才兴盛,为改革开放时代一大特色。一批中青年画家,如贾又福、王晋元、张步、林丰俗、徐希、马振声、赵华胜、冯远等崛起,何家英、唐勇力、田黎明、袁武以及更新一批青年才俊又接续上场,呈现出充沛活力和艺术创新锐气。

  值得一提的是,在主题性美术创作中,周思聪的中国画《人民和总理》、沈尧伊的连环画《地球的红飘带》、李伯安的水墨巨制《走出巴颜喀拉》、冯远《世纪智者》、赵奇《京张铁路·詹天佑和修筑它的人们》等作品,都能在宏大叙事主题下展现出鲜明个性特征,承载着新的时代气息。近10余年来,与民族、国家、历史、社会现实相关的主题性美术创作大工程接连上马,规模大,投入大,社会影响也大。2009年9月,中国美术馆的“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展”,106件作品中有中国画作品40件。唐勇力《新中国的诞生》、袁武《东北抗联》等,是这项工程中的力作。2016年,历时5年的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完成,146件作品中近四成是中国画巨幅作品。其中有宋雨桂《黄河雄姿》、林海钟《鉴真东渡》、任惠中《文景之治》,唐勇力《盛唐书画艺术》、林蓝《<诗经>——长歌清唱》等。这批新作体现出美术家更注重发掘中华文化资源,承传中国绘画传统,表现题材和语言手法也更趋多样化。画家们再不像前几年那样简单化借用传统的符号,而是尽力让民族艺术传统与当代精神有机整合融通。中国画抒情性、写意性的特征被合乎情理地融入了历史题材人物画创作语言中。

  中国画长枝老干,大叶硕果。改革开放给予中国画新的发展机遇,让艺术家充满创造活力。40年来的中国画,呈现出各种题材不同品类齐头并进的繁茂形态,在艺术语言和表达方式上有着前所未见的丰富性。

  (作者为广州美院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所所长、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9473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