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邮遍中国 | 深圳,我们记录并重新发现这个城市

1楼
123456 发表于:2018/12/23 15:38: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深圳又称鹏城,是我国设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新兴移民城市。这里比邻香港,依山傍海,四季如春,景色秀丽,气候宜人,拥有丰富的自然人文旅游娱乐资源和设施,是全球10大热门旅游目的地城市,著名景点有世界之窗、深圳红树林、东部华侨城、莲花山、东门老街、大鹏湾、中英街等。这座城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享有“设计之都”“时尚之城”“创客之城”“志愿者之城”等美誉。正值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我们从北京赶赴2300多公里外的深圳市,零距离体验深圳之美。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人们在莲花山广场观看灯光节表演。

在罗湖区南端,有一个紧邻罗湖口岸的小渔村,它隔着一条深圳河与香港相望,虽然总面积仅有0.51平方公里,却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的辉煌成就。

据《渔民村村史》记载,最早的渔民村人是来自东莞一带的渔民。在广东话里,把像这样以船为家、在水上漂泊的人称为“水流柴”。“水流柴”们发现深圳河水清鱼肥,就在这里住了下来,靠打渔维持生计。20世纪50年代,在政府的帮扶下,“水流柴”们上岸定居,盖起了草棚,建起了鱼塘,逐渐形成了一个渔村。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广场前的石头,诉说着渔民村的故事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决定建立深圳经济特区。据相关资料显示,1981年渔民村的集体收入达到60多万元,全村35户村民每户平均收入10588元,在全国率先成了“万元户村”。村里还为村民们统一建了新房,村民家里用上了当时刚刚开始流行的“三大件”——电饭煲、电冰箱、电视机。2001年,渔民村启动改造。2004年8月,经过改造的渔民村变成了现代化的渔邨社区。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当年的小渔村,如今已是高楼林立。

在这样一个花园式的小区里,我们努力搜寻着当年那个小渔村的蛛丝马迹。一座座高耸的住宅楼环绕着一片片绿地,其中一栋楼的楼顶矗立着“渔民村”三个红色的大字。一块写有“渔民村”字样的巨石前,不时有外来者驻足观看,或是拍照留念。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除了楼顶矗立着“渔民村三个大字,从外面已经很难看出这里和渔民村的联系。

在小区广场上,我们又找到两个带有渔民村印记的符号。左手边是渔民村小区平面图,上面记录有邓小平、胡锦涛、习近平同志视察渔民村的时间,右手边的雕塑则展现了渔民们打渔归来的场景。在广场旁边不远处,则是一条建于2004年的文化长廊。从春到渔村、海上飘零、翻身解放、上岸定居、兴建家园,到彷徨岁月、边防旧事、改革开放、万元户村、旺地盛事,再到握手楼群、三个代表、旧村重建、渔村新貌、文明社区,最后到融入都市、小康生活、与时俱进、美好明天、缅怀伟人,在短短350米内,20幅铜铸浮雕跨越时空,生动再现了渔民村近百年的历史变迁。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渔民村广场上的雕像。

在文化长廊的尽头,坐落着一座渔民村村史博物馆,这里是记载渔民村历史的地方。博物馆内分“历史变迁篇”“领导关怀篇”“成功改造篇”“服务管理和谐篇”四个篇章,描绘了渔民村翻天覆地的变化。

小渔村的沧桑巨变,是深圳改革开放40年来的一个缩影。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人喊出的“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是那个年代最为响亮的口号。时至今日,“深圳速度”仍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发展中的深圳引人瞩目。

1982年,深圳市政府开始筹建深圳国贸大厦,最初的目标是建设一座在全国乃至亚洲都数得上的标志性建筑,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改革的决心。1982年10月,深圳国贸大厦开始动工,这座53层、160米高的当时全国第一高楼仅用37个月即宣告竣工,三天一层楼的速度刷新了全国纪录,也诞生了“深圳速度”。

虽然国贸大厦的楼高排名被383.95米高的地王大厦、441.8米高的京基100以及592.5米高的平安金融中心等后来者超越,但许多来到深圳的游客,还是会慕名来到深圳国贸大厦参观留影,再登临旋转餐厅吃一吃早茶,从高处远眺窗外的美景。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活力四射的深圳。

“深圳速度”代表了深圳,也深深烙印在了深圳人的血液里。

在深圳,平均每天有51件发明专利获得授权,平均每平方公里有5.6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这些数据并不是出于偶然。2017年,深圳GDP达2.2万亿元,其中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达到4.13%,接近全球最高水平。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来了就是深圳人。

深圳报业集团副总编辑丁时照回忆说,1991年他来到深圳时,如今的深圳报业集团所在地周围还都是农村。成为记者后,丁时照跑的是交通口,公路、铁路、邮电每个月要去很多次,见证了人们一步步用上有线电话、BP机、大哥大、手机、互联网,见证了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现在的参天大树。对于邮政近年来的发展,丁时照给出了很高的评价:“邮政代表着国家的底线,也是改革开放的体现,所有人都应该为邮政点赞。”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1992年深圳邮政安装的全国第一套信函自动分拣机。

如今在深圳街头,24小时邮局、社区邮局、便利店邮局点缀其中。据深圳市邮政分公司市场部创新工作室主任傅泽川介绍,24小时邮局不设驻点工作人员,全天对外开放,客户依托自助化设备,可以便捷地办理金融业务以及普通包裹、挂号信、印刷品的收寄等。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2018年,现代化的邮政分拣设备助深圳邮政腾飞发展。

在深圳市艾姆诗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海关与邮政联手,让这家从事B2C跨境贸易的电子商务公司生意越做越红火。公司总经理邹子杰告诉我们,明年公司的业务规模将比现在扩大50%。敢让邹子杰下决心的原因之一,就是深圳邮政国际业务的创新。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如今的深圳。深圳人用各种方式,向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表达着自己的敬意。1992年6月28日,深圳市在荔枝公园东南口广场设置了邓小平巨型画像。2000年11月,深圳经济特区成立20周年之际,莲花山上的小平塑像落成。如今,这两个地方已成为人们到深圳的必去之地,是人们瞻仰怀念这位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地方,也是见证深圳改革开放发展历程的重要地标。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耸立在深圳深南大道路北荔枝公园东南出口的邓小平巨幅画像。

这里是深圳,是春天的故事开始的地方。

(文图 | 邸亚峥 杜芳 李正勇 刘静娜 文锡泉)

(内容来源:《邮来友往》杂志编辑部)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11328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