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让全世界看到那历史的一刻--奥运火炬登顶珠峰图像、图片传播揭秘

1楼
震荡上行 发表于:2008/5/10 10:44: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5月8日,登山队员在陡峭的山壁上攀登。当日,北京奥运圣火珠峰传递登山队成功登顶珠峰,北京奥运圣火珠峰传递获得圆满成功。 新华社特约记者罗申摄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5月8日,登山队员在峰顶展示中国国旗、奥运五环旗和北京奥运会会徽旗。当日,北京奥运圣火珠峰传递登山队成功登顶珠峰,北京奥运圣火珠峰传递获得圆满成功。 新华社特约记者罗布占堆摄

     新华网西藏珠峰大本营5月9日电 让全世界看到那历史的一刻——奥运火炬登顶珠峰图像、图片传播揭秘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李柯勇、薛文献、边巴次仁

    2008年5月8日9时17分,奥运火炬首次登顶珠穆朗玛峰,创造了中国登山史和奥运史上的新奇迹。

    通过电视直播,全世界观众目击了这个激动人心的过程。而在火炬点燃仅5分钟后,人们就在新华网上看到了新华社发自地球之巅的第一张照片。随后,国内外其他网站纷纷转载。

    而在这些可见的影像背后,蕴含着的艰辛却鲜为人知……

    4分钟的“奇迹”

    “那一刻,我们所有人都快要崩溃了!”谈起电视直播中发生的那惊险一幕,中央电视台奥运火炬登顶珠峰实况直播节目总负责张伟还心有余悸。

    8日上午9时,在全世界观众的注视下,肩负登顶重任的19名登山队员已到达距顶峰仅30米的地段,准备用火种灯引燃“祥云”火炬。就在这个节骨眼儿上,一套顶峰转播设备出了故障。

    “我们在顶峰部署了三套设备,每套都在特定位置,负责转播一个关键场景。”张伟说,“出问题的那套,正是负责转播队员点燃火炬的。一根连线出了毛病,导致画面时断时续。大本营的技术人员通过对讲机反复与前方摄像师联系,可就是排除不了故障。”

     “后来,也不知为什么,机器功能突然就恢复了。”张伟说,“珠峰顶上气候条件复杂,很多因素我们还无法说清。”

    设备的正常功能保持了4分钟,人们将那4分钟称为“奇迹”。就在这4分钟里,队员罗布占堆用火种灯点燃了吉吉手中的火炬,吉吉往前走了几步。这时设备又不行了,但下一个场景已经由另一套设备接过去了,火炬在顶峰传递的直播得以顺利进行。

    张伟说,这是我国电视媒体首次在海拔8800米以上的高度,用高清电视设备进行现场直播,总体上十分成功。据8日统计,全球共有113个国家和地区的240个电视机构转播了央视的登顶新闻,火炬珠峰传递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我们创造了中国新闻摄影史上的新纪录”

    登顶队员罗布占堆点燃火炬是在8日9时11分,仅5分钟后,新华社就向全世界播发了反映这一情景的首张现场照片,为全球首家。拍摄者是另一位登顶队员、新华社特约记者扎西次仁。

    “这创造了一个历史。”设在珠峰大本营的新华社奥运火炬珠峰传递展示前方报道组主要成员、新华社摄影部高级记者刘宇说,“中国媒体从未在海拔8000米以上高度的现场实时传回过新闻照片。”

    在奥运火炬珠峰传递展示过程中,新华社总共播发了顶峰现场照片27张,囊括了从点燃火炬到顶峰展示的全部重要画面。刘宇最满意的是队员们顶峰展示的一张:“那张照片里,五星红旗、奥运五环旗、北京奥运会会旗、火炬、火种灯各个要素都全了,构图也很漂亮。”

    鲜为人知的是,这些照片中相当一部分是用手机“即拍即传”的。摄影师用特定的手机拍照后,不需要进行任何动作,手机自动将照片传回后方编辑部的电脑系统中。刘宇说:“很多人不相信这一点。按照一般摄影常识,最好的手机照片也比最差的傻瓜相机照片差,而这些照片质量好得出乎人们意料。”

    不是不想用相机拍摄,而是相机拍摄后无法以最快的速度发出。

    为了奥运火炬登顶珠峰的照片,新华社反复研究制定了超常规的报道方案,在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从登山队员中聘请了一批特约摄影师,而他们表现出了令人敬佩的摄影专业素质。

    “在顶峰拍照可能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相机会被冻住,无法正常工作。”刘宇说,“测试表明,队员们携带的相机可以在零下35摄氏度的严寒中工作5分钟。但为了保险起见,我们要求队员们把相机放在登山背带裤的前兜里保暖,拿出来暴露在空气中拍照的时间不超过30秒,而每个画面拍照不超过3张。关于几个必须力保的重要画面,对每个队员的拍摄角度都进行了周密设计。”

    在北京的新华社后方发稿中心,编辑们从4月30日就开始每天24小时轮班。8日5时,摄影部主任徐祖根就坐在了电脑前指挥摄影报道,与前方记者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前后方密切配合,使得这些具有特别意义的火炬登顶照片以最快速度准确无误发出。

    “我们做到了不辱使命”

    为了电视现场直播和拍发顶峰照片,中央电视台和新华社事先都做了大量艰苦的准备工作。

    关键之一是要确保设备适应珠峰环境。两家媒体都制定了多种技术方案,并对设备进行了反复测试和调整。

    早在去年初,新华社就开始周密策划。3月,新华社就开始了珠峰登顶摄影、传输的方案设计和设备选型。经过反复研究和测试,最后确定了三套方案,并与中国移动、联想、尼康等公司建立合作关系,由他们帮助提供技术保障。“尼康公司根据我们的要求对相机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改进。比如把小相机的变焦镜头改为定焦,把专业相机内的润滑油全部抽光,目的都是防冻。而中国移动则为确保顶峰通讯信号做了积极努力。”新华社技术局高级工程师王先齐说。

    为了保证圣火登珠峰图片的全程发稿,新华社专门组织了两个图片编辑组:一组承担前方照片的编辑工作,一组负责电视画面的截取、编辑。在后方发稿中心,新安装了4台不同型号的截屏设备,同时还选择了两名最有经验的记者拍摄电视画面,力求做到有效利用资源,实现全程实时直播。队员们登顶成功,手握“祥云”火炬合影的照片,新华社基本上做到了与电视画面同步播出。大量的实时图片和截屏图片的有机结合,不仅让全世界在第一时间看到了圣火照亮珠峰的照片,也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全程资料。

    为了做到万无一失,新华社组织摄影、技术人员数十人次进藏,与西藏分社的同志们一起,前后测试了上千张照片,才最终确保了设备的稳定性、可靠性和易操作性。中国登山队副总教练兼副队长罗申曾在不同海拔高度,帮助新华社对设备和信号进行了长达数月的测试。有的拍照手机在城市里用没有任何问题,但一到信息差的野外环境里就变“傻”了,几次出现传输中断的情况。新华社技术人员找到手机公司,对软件进行了修改才解决问题。

    技术人员培训也是一项重要任务。这两家媒体选择的摄像、摄影队员本身都是高水平的登山运动员。他们之中,登顶珠峰次数最多者达到6次,而罗申则有20多年登山经验。

    8日,央视共有8名高山摄像师随登山火炬手登上了珠峰,另外还有7人作为预备队停留在不同海拔的营地里。这15人都是西藏登山学校的学员。

    “从1998年西藏登山学校成立,央视就派出技术人员对学员们进行过培训,从那时起,高山摄像培训从未间断过,至今已经10年了。”张伟说,“比如这一次在海拔8800米高度拍出了精彩画面的占堆,最早接受培训时还是个十四五岁的孩子,现在年仅二十几岁的他,已是老资格的高山摄像师了。”

    “当然,最早的培训并非以奥运为目标。接到奥运火炬传递转播任务后,又对他们进行了多次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他说。

    在2003年、2005年、2007年,央视曾三次到珠峰顶上进行实地转播实验,对设备和人员进行全面测试,为此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

    在火炬登顶图像、图片传播任务圆满完成那一瞬间,坚守在大本营的央视和新华社采编技术人员激动地哭了。刘宇说:“我们这些年的努力总算是没有白费,终于做到了不辱使命。”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这是登山队员在登顶过程中的视频截图。新华社发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表:人类精神之巅的“祥云” 新华社发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11328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