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唐宋铸母及失蜡法铸造工艺探究

1楼
123456 发表于:2019/2/23 17:54:00

  唐宋铸母及失蜡法铸造工艺探究

  北泉轩

  甲午已至,交口提及。马踏飞燕,成为热词。汉代是我国开疆拓土、抵御外奴的辉煌年代,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出现了一批非常精美的雷台汉墓青铜陪葬器物。其中最令人赞叹的,就是举世闻名的

  [马踏飞燕]。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探寻其详,据百度权威文库记载:“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墓。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

  “马踏飞燕”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马踏飞燕”自出土以来一直被视为中国古代高超铸造业的象征。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骏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龙雀。一匹躯体庞大的马踏在一只正疾驰的龙雀背上,小龙雀吃惊地回过头来观望,表现了骏马凌空飞腾、奔跑疾速的雄姿。其大胆的构思,浪漫的手法,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令人叫绝。汉代雕塑造型艺术家巧妙地用闪电般的瞬间造型,将一只凌云飞驰、骁勇矫健的天马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出汉代奋发向上、豪迈进取的精神。汉代工匠想象力之卓越、构思之新颖以及铜铸工艺运用之巧妙,都令人惊叹不已。它所具有的蓬勃的生命力和一往无前的气势,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这件名扬中外的青铜工艺珍品,出土后被送到故宫博物院修复,腹内铸造时的泥子早已掏出。因为把泥子掏出来后,它才可以站立,这充分显示了古人的聪明智慧。这匹掉鬃、断尾、颈部满是孔洞的铜奔马经过精心修复不仅将马的奔驰与燕的飞翔的动态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了骏马和飞燕争先的动人瞬间。马踏飞燕业已作为中国旅游的标记,蜚声中外。其宁静致远,以静制动,厚积薄发的民族精神也得以在内敛中体现,在含蓄中发声。

  雷台墓的年代应该是东汉末期,也就是公元186年-220年之间。”距今1800年上下。而这种精细传神的青铜器铸造工艺和神韵还可以上溯到距今5000年左右的商周时期。例如,三星堆青铜器、曾侯乙编钟等等。这些精细的青铜器并不是一般常用的翻砂铸造法产生的,资料表

  明,历史上,我国的铸造工艺,在东南、西南部地区,可能同时存在优于翻砂法的失蜡法。

  据载:用地坑造型,模料由蜡和牛油配制,造型材料用石灰三合土和炭末泥,所用蜡料和铜料的比为一比十。金属液通过槽道浇注。对于批量大的器件,为提高工效,先把蜡片在样板上压印出花纹,再拼接成模。《宣德鼎彝谱》载明代铸宣德炉用黄蜡作模坯。有些鼎、炉需要量大,当已应用此法。大量史实表明,失蜡法在中国持续不断地应用。

  失蜡法是一种铸造青铜等金属器物的精密方法。做法是,用蜂蜡做成铸件的模型,再用别的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范。加热烘烤后,蜡模全部熔化流失,使整个铸件模型变成空壳。再往内浇灌溶液,便铸成器物。以失蜡法铸造的器物可以玲珑剔透,形成镂空的效果。失蜡法铸造,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尊、盘,是我国目前所知最早的失蜡铸件,时代是在公元前五世纪。

  脱蜡法在中国的历史要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最早采用脱蜡法铸造的青铜

  器是楚共王熊审盂,此外,淅川下寺楚墓出土的春秋中期云纹铜禁和随州擂鼓墩出土的战国时期的曾侯乙墓青铜盘尊也是失蜡法制作的典型器物。失蜡法(摘自百度文库)

  既然纹饰精美的青铜器可以用失蜡法铸造,那么对于古钱文字要求同样严格的古钱币铸造,是否可以应用失蜡法来铸造呢?答案应该是肯定的。起码极少量的钱币铸母是最具可能的。以五代时期的前后蜀国钱币为例,它们对于继承古蜀国三星堆铸造工艺应属得天独厚。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径45MM重36·01克。

  应为前蜀王建通正年间(916)所铸上月下星铸母。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径46MM,重36·47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水煮4小时后图片。重36·41克。

  应为五代后蜀孟知祥明德年间(934——937)所铸。材质或银铜合金。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径46MM重40·03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水煮4小时后图片。重39·94克。

  应为后蜀后主孟昶广政年间(938——965)所铸。

  而若以广政大钱为参照,上溯到200年前的唐代宗大历年间,也存在类似的铸母。大历元宝内外郭亦深峻,文字隶书,始有楷意。历字厂部,起笔后上扬,而下林字右侧接郭空隙处存有砂砾,或铸型时所留。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径48MM,重43·98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水煮4小时后图片。重43·9克。

  广政钱出自四川,而大历钱理应铸自西安。工艺传播路线或由川入陕,渐至中原。著名的宋仁宗皇宋通宝九叠篆遗存折十铸母,或可试证。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径45·5MM重34·57克。

  对于失蜡法铸造母钱的可信性分析,试用微创法和水煮法进行试验。

  实验报告

  方法:

  甲,材质探测。微创法,取小型细错具,在钱币内穿隐蔽部位轻挫,用放大镜观察,材质呈乳白或乳黄色。根据手感沉重的特征,分析大如银元,重过银元。分析:重金属材质。

  乙,结锈状况。水煮法。将三枚折十大钱放入白色方形搪瓷盘内,加入自来水,将钱币没过至半盘。搪瓷盘放在苏泊尔电磁炉上,插入电源,按至蒸煮挡。水自然烧开、煮沸。4小时后取出。颜色变深。

  结论:

  1,比重类似银元,或为重金属。

  2,原绿色锈变为暗褐色。说明很可能出自北方干坑或沙坑罐藏,

  3,同时,重量均有所减少。说明煮去或散失了微量附着物。

  4,字口间隙挤入牢固砂砾。或失蜡法铸造原砂。

  见数据对比表:

  名称 规格 级别 外观颜色 水煮前后重量(克)

  大历元宝 折十 铸母 加深 前43·98后43·9

  大蜀通宝 折十 铸母 加深 前36·47后36·41

  广政通宝 折十 铸母 加深 前40·03后39·94

  ———————————————————————————

  泉者有诗[铸母再探]曰:

  管中窥豹察泉情,一叶知秋探源真。

  唐宋铸母尚可考,鉴赏古泉或见深。

  泉林错爱探析晚,研泉圣哲有贤人。

  华夏天地玄黄变,奈何未知土行孙。

来源:新浪收藏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12500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