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新来的故宫院长,原来是位“扫地僧”

1楼
123456 发表于:2019/6/16 10:11:00
小C收藏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4月8日,

执掌故宫博物院7年的

“网红”院长单霁翔正式退休。

中央候补委员、敦煌研究院院长

王旭东接任的消息,

在各大媒体刷屏。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这七年故宫的变化

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

不少人感叹

“下一任院长压力山大啊”


也有不少人在问:

王旭东是谁?

为什么会是他?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理工男”28年磨炼 

成敦煌“第四代掌门”


和大多数人想象的不同,王旭东最初的工作和文物、艺术无关,他是一名工科生,能到敦煌工作,其实很偶然。


“我从小的梦想是当一名水利工程师。因为我出生在甘肃农村,那个地方非常缺水,我小时候经常看见那些水利工程师或技术员扛着三脚架、经纬仪在修水渠,我特别想长大以后和他们一样。”大学也是报考了兰州大学地质工程专业。


1991年,敦煌研究院与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开展文物保护合作,美国专家建议搞石窟保护应该有地质工程专业的人加入。敦煌研究院到兰州大学招人,当时他是张掖地区水电处的一名技术员,在老师的推荐下,王旭东“决定去敦煌看看”。然而,这一看,就将近30年,还成为了敦煌研究院的“第四代看门人”。


他回忆,“刚来莫高窟时,每天都要扫沙子”。来到敦煌研究院研究的第一个课题是崖体稳定性研究。“我跑遍了莫高窟有壁画、彩塑的492个洞窟,但说实话当时我对敦煌壁画没什么感觉,不知道是什么内容也不觉得有什么时代特点。


后来,王旭东慢慢地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向同事们请教,他了解到壁画的价值。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因为我就住在莫高窟,经常在洞窟里转,周围的同事也都是研究敦煌文化的专家,慢慢地,你就会从心底里产生要了解它的欲望。”


进洞窟的时候,也开始把目光聚焦在壁画上。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我了解到不同时代的彩塑、壁画,其风格以及技法都不一样。而且,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它们表现的思想也不同。我越来越觉得其中的学问太大了,内容实在是太丰富了。从那个时候起,我对敦煌文物才有了发自内心的敬畏。”


慢慢地,王旭东觉得,敦煌石窟不再只是石头、泥巴,“它们是有生命的”。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2005年,王旭东在新疆楼兰壁画墓做现场抢救性支顶。


就这样,王旭东投入到敦煌壁画及土遗址保护中,1991年以来,王旭东在各级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合作出版专著3部,获国家及省部级奖10项,并获文化部优秀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甘肃省优秀专家等荣誉称号。他赢得了一个个的成果,并在2014年成为了敦煌研究院第四任院长。


2017年10月,王旭东当选***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2019年4月,任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副部长级)。


 


善用新事物新技术与新方式 

让敦煌散发荣光


“数字敦煌”延续石窟生命


石窟的生命终究有限,如何更好地保护、传播敦煌文物所承载的文化,成了几代敦煌人面临的问题。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时任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便提出了“数字敦煌”的概念,敦煌研究院在国内文博界率先开展文物数字化工作。


王旭东曾说,保护是在和时间“赛跑”,希望最大限度地延缓文物的“衰变”。


在王旭东任院长期间,“数字敦煌”逐渐成为现实。


据了解,敦煌研究院目前完成了150个洞窟的数字化信息采集,已有30个洞窟能在“数字敦煌”网站上免费三维立体呈现。据说,其中的高清图像比到洞窟现场,借着手电筒光看得还要真切。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不过在王旭东看来,数字化手段保存文物还只是第一步。“要通过运用数字技术为参观者带来不同的体验,尤其是吸引年轻观众的关注,让年轻人以全新的方式,接触和认识传统文化。”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推动敦煌不断走向国际化


王旭东不止一次提及,20世纪90年代初,在一次敦煌举办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资深首席项目专家内维尔•阿根纽的一句话——“莫高窟文物保护现在是由我们来做,但也希望你们参与进来,迟早是要交给你们自己做的”。


事实上,在国际交往方面,敦煌有着“先天优势”。


20世纪初,敦煌石窟由西方考古学家、探险者发现。而当时国内文物保护不力,不少敦煌文物流散国外。


可以这样说,要研究敦煌,就一定要面向国际。


王旭东认为,合作不能是寻求简单的资金和技术援助,而是要通过合作培养人才,这样才能拥有一支长期坚守大漠的人才队伍。


2018年初,王旭东用了“立足敦煌,走向世界”总结此前一年的工作。


“向世界,就是要把敦煌放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大背景下加以考量,要主动走出去,要加大人员交流,让更多国家的人们了解敦煌进而走近敦煌,为一带一路人文交流贡献敦煌文化的力量。”


同时,王旭东也曾表示,“我们也已经做好了走向国际的准备,希望能够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国家和地区开展古代壁画和土遗址保护项目”。


他说:“长期的国际合作也告诉我们,在全球化时代,帮助别人时要秉持一颗真诚的心,要有包容、宽广的胸怀,以保护人类文化遗产为使命,不要有太多的功利性。”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利用社会合作 做活敦煌文化


2014年,在王旭东履新敦煌研究院院长后,研究院开始实施莫高窟旅游开放新模式:以网络预约为基础、分时段参观为措施、数字展示组合实地参观为内容。


近年来,敦煌研究院与微软、腾讯、小米、亚马逊、华为等公司开启了不同程度的合作,一方面做保护,比如将石窟文物数字化;另一方面,把敦煌文化推介和传播出去。


2018年6月,敦煌研究院发起“数字供养人”公益项目。号召大家多元数字创意,参与到敦煌文化的保护传承事业中来。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DIY丝巾实物示意


在他看来,要让文物“活”起来,保护是基础、研究是核心、传承弘扬是目的。“通过保护,最终要将文化遗产赋存的丰富而又多元的价值呈现给公众,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它,从中汲取营养。这就是我们保护、研究、弘扬要平衡发展的基本思考。”


2019年,4月中旬至5月上旬,敦煌研究院将推出“夜游莫高窟”系列活动,包括“夜游莫高窟”,诗意边关行”等。如此看来,倒是与“夜游故宫”有异曲同工之妙。


立足文化内涵 做活敦煌文创


近年来,故宫文创掀起文物文创行业的一股春风,敦煌研究院也不甘落后。敦煌研究院自2016年被确定为全国首批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单位,据中新社报道,2017年敦煌研究院文创产品销售额逾1700万元,并取得百余个(项)注册商标和知识产权。当然,这一水平与目前故宫动辄上十亿元的文创销售收入仍有较大差距。


2017年有记者问在敦煌研究院院长任上的王旭东,故宫等博物馆的文化创意非常火爆,敦煌在这方面有什么想法?


王旭东的回答是,“莫高窟的价值和故宫的价值不一样,我们一定要做基于莫高窟文化价值的文化创意,故宫的成功不能复制到敦煌来,但他们的经验可以借鉴”, “我们必须要找到立足敦煌实际的文化创意之路。”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他说:“莫高窟背后更多是佛教文化,是不同文明交融荟萃的多元文化,要有不一样的创意,就需要跟社会设计机构和品牌联合,但是联合也是有难度的,不是一件简单的合作。就是要品牌设计师真正地了解敦煌,充分并且深入地理解敦煌文化艺术,这需要时间、耐心和文化积淀,这就要求我们不要太急躁。敦煌文化持续了一千年,一旦太急、做偏了,那就完了,要挽回是很难的。”


王旭东也曾指出,与生活相关的创意产品,要了解市场,了解民众所需,同时也要引导,而不是公众要什么就给什么。“我们要拒绝低俗、媚俗、庸俗的东西,要做对美好生活有推动作用的文化产品,潜移默化去影响公众。”


他希望敦煌的文创产品不仅要让公众有“美的享受”,同时还要“能从中看到一种文化的力量”。


虽然敦煌与故宫文化内涵不同,但在文物保护与利用的方向与路径上,很多却是相通的。


期待新院长带来新的下一个600年


在前任院长单霁翔执掌故宫的7年,网友对于故宫博物院的关注度逐步升温。让许多不进博物馆的人走进博物馆,这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如今,走马上任的王旭东,难免会被拿来与前任院长单霁翔作比较。他此番“进京赶考”,将会交出一份怎样的答卷?或许,我们可以从近期网友关注的故宫院长热词中,一窥究竟。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关于故宫博物院院长,网友最关心哪些词?


网友对于故宫院长的关键词,大多集中在文物保护、改革、文创产品等领域。作为继任者,王旭东的挑战可想而知。他能否延续此前的改革步伐?能否把全国人民群众的故宫更好地修缮好、把文物保护好?他将给故宫打上属于自己的标签,还是收敛光芒、做一个低调的故宫看门人?


这一切都是未知,但好在王旭东今年才52岁,让我们一起期待这位新院长吧!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新老掌门人游览故宫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9497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