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厐均论油画技法与创新》新书出版分享会召开

1楼
123456 发表于:2019/7/11 17:03:00

  7月10日下午,厐均的油画艺术暨《厐均论油画技法与创新》新书出版分享活动在北京今日美术馆一号馆一层书店举办。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分享会现场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北京画院副院长、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北京今日美术馆馆长 高鹏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主持人:今日美术馆学术中心 晏燕

  这本书涵盖了厐均自1962年至2018年的重要油画作品。精选了厐均近五十六年创作的不同题材共计170余幅油画作品。其中还有17幅素描速写作品,一并收录于本书中。主要是希望给读者呈现一个可以完整欣赏厐均创作过程的思路和线索。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绘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主任 刘巨德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艺术家 厐均

  这本书中的文字有近20万,来源于厐均写于80年代末到2019年的文字书稿。里面有厐均对油画理论研究,长期教学经验,以及多年的艺术创作实践。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可贵的探索方向与热情  文:邵大箴

  很高兴地阅读厐均君的论著《油画技法创新论》。把写意性与中国油画的创新联系起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和非常有意思的论题,也是非常吸引艺术界人士关注的论题。近数十年来,投身于油画创作的许多艺术家兴奋而苦闷地思考过这个课题,并在实践上做过一些成功的和失败的试验。一些从事中国画创作的艺术家,也从自己的角度关注过和关注着这个课题。当然,在大陆和台湾以及海外其他地区的一些艺术家和艺评家的论述中,也常常涉及这个课题,并发表过不少精辟的意见。但是,用这样大的篇幅,专门论述这个课题,从西方和中国油画发展的历史和中国画画论角度来全面而系统地加以讨论和研究,在学术界还是第一次。仅从这个意义上说,厐均君的论著就很值得我们重视。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今日美术馆收藏 (艺术家厐均,今日美术馆馆长 高鹏)

  当然,所述一本论著的价值除了选题的重要与否以外,更重要的是看它的立论如何,即看它的立论根据和立论的 方法。厐均君的论著以中国画理论与实践的核心“立意论”和“气韵论”为基础,来论述西方现代油画发展的趋势和 它与中国传统文人画美学追求的暗合,反复告诫中国的艺术家,特别是从事油画创作的艺术家们,不应也不可能脱离 自身的人文背景和文化根基去进行艺术创作,更不能以谦卑的态度去学习和模仿西洋绘画的技法表象,亦步亦趋地追 随他人。“立意论”“气韵论”之中国绘画美学的宝贵财富,集中体现了中国人在艺术创造领域的深刻思考,也是中 国艺术家几千年创造经验的美学提炼和升华。西方艺术家们在长期的实践中,也面临如何使艺术表现从模拟客观物象 的技巧层面上引申到精神和思想层面的课题,并做过许多有益的探索与试验,从而在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完成了重 要的变革,绘画创造从传统形态步入现代形态,从写实转向抽象、象征、写意和表现。

  20 世纪的西方艺术家在这方 面也有不少精辟的论述,但是,比起中国传统绘画的理论来,这些论述要逊色得多。这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太深厚, 中国传统美学的积累太丰富,是西方文化和美学理论望尘莫及的。20 世纪以来,中国引进西方的科学与民主,推进 自身的变革,无疑对中国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国引进西方艺术中的写实主义(Realism),也对中 国艺术的发展不无益处。但是,在向西方学习的大浪潮中,也有过偏颇和失误。其中最值得我们反思的是对传统文化 的价值估计和评价不足,如对文人画以及它的理论即是一例。虽然有过陈师曾这样逆潮流的勇士,写过至今令人钦佩 和赞赏的为文人画辩护的文章,但是总的说来,对文人画始终采取了居高临下的批判态度。不过,历史事实常常纠正 人们在意识形态上的偏见,使后来的人为之反省和思索。“五四”之后,中国文人水墨画虽然处于被“改造”和被贬 抑的地位,中国文人画的写意理论也被写实主张的呼声所淹没,但是,在中国知识精英中,在中国人民大众中,最受 尊重和欢迎的艺术家仍然是承袭文人画传统的齐白石。

  今天,将要进入 21 世纪之时,中国美术界把吴昌硕、齐白石、 黄宾虹、潘天寿等和引进西方绘画观念和经验的徐悲鸿、林风眠等并列,称为“大师”。“立意论”和“气韵论”, 在全面向西方和苏俄学习的思潮中,被人们忽略了甚至忘却了。或者,更准确地说,人们常常在分析中国传统文人画 创作时,运用这些概念和理论,而在分析油画作品和其他艺术创作时,却将它们束之高阁,至少认为它们是传统的概 念,没有现代味道。

  总之,几十年来,中国艺术界的主流理论,因为受非艺术因素的影响,对祖国文化艺术的遗产发掘不够,使之发 扬光大的工作也做得不够好。当然,这是指占主流地位的理论观点和与之相应的政策而言,至于说到许多具体的艺 术家,情况则不同。因为这些实践者,在自己具体的创作探索中,面临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和冲突,他们在思考,在寻 找融合的途径。几十年来,他们先后提出过油画民族化、油画应具有民族气派、油画写意化等主张,在实践上他们结 合对民族绘画遗产的研究,做过许多有益的试验。我想特别指出董希文在这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当然,

  在他之前、之后,以及与他同时代的不少油画家,在如何使油画这个外来的画种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 结果,花费了许多心思与精力,也各自有独特的想法与尝试。有过一种说法,这种说法在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被人 们接受,那就是中国人画的画,自然而然就有中国人的味道。现代中国艺术的民族气派、民族特色,无须去提倡、去 追求。这种论点是针对 50 至 60 年代有人刻意追求油画艺术的民族化、忽视油画语言本身的特色所造成的弊端而提 出来的,有其合理性。因为,艺术的民族化也好,民族特色或是民族气派也好,它们都是艺术创作主体即创作者们发 自内心的思想与感情的自然流露,不是可以通过形式做出来的。例如,有一个时期,在油画界刮起一股“民族化”的 风,有人画了不少以年画形式直接转换的油画作品,类似年画的单线平涂,追求形式的装饰味,这种的样式、风格, 作为一种试验未尝不可,结果作为“民族化”的方向来提倡,就大谬不然了。所以,在 80 年代思想较为解放的人们, 对“民族化”的主张提出质疑和批评就是很自然的了。鲁迅说过: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从水管里流出来的是水。 对艺术家来说,你的艺术能否真的有民族气派,关键是你作为人,是否有真正的民族感情,有民族文化的修养,你的 品格、气质是否浸润着民族文化的养分。如果创作家本身没有民族文化的修养,或者文化修养不深厚,那么笔下的作 品不可能有真正的民族气派。从这个意义上说,光强调只要是中国人就必然能创造出有中国民族气派的作品的论断, 就是不够全面的了。创作者必须学习。在中国从事油画创作的人,要懂得油画的历史、油画艺术的特质,熟练地掌握 油画的语言与技法;同时,作为中国人,必须吮吸民族文化的乳汁,尤其要吸收水墨文人画的营养。同为水墨文人画 传统中提倡的自由创作心态,提倡的创作意境,提倡的表现神韵,提倡的写意性与意象造型,提倡的笔墨趣味与情调, 提倡的语言的象征性、单纯性与含蓄性等等,都会对中国油画创作的革新提供莫大的帮助。如果中国的油画家们,既 掌握了西方古典和现代油画观念与技巧的精髓,又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掌握民族文化特别是民族绘画创造方法 的奥妙,那么,他们的创造性就将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尤其在写意性方面,定会有重要的突破。

  艺术创作说到底包含两个层面,精神层面与技艺层面,两者虽不可或缺,但前者起决定性的作用。可是,从事艺 术的人常常忽视精神层面而重视技艺层面,不少画家只会埋头画画,不善于思考问题,也不爱读书,画了几十年的画, 最后成为匠师,而不能成为艺术家。这是很可悲的。我们提倡画家们学习,除了学习技巧外,要多读书,多观察和体 验,还要多阅读古今中外大师的作品,多思考艺术的本质与规律。知识积累多了,思考得深入了,古今中外的艺术融 会贯通了,出手便会不凡。到那时,有了主心骨,就不会随风转,就不会盲目崇拜西方,不会在还没有搞清什么是“后 现代”的情况下,也去弄出个不三不四的“后现代”作品出来而贻笑大方。

  厐均君是一位出色的油画创作家,曾长期做教学工作,他对理论有浓厚的兴趣,也做理论研究,发表过不少理论 文章和专著,平时勤劳读书,勤于思考,对祖国艺术遗产有极大的热情和兴趣。长期以来,他在自己的油画创作中努 力吸收民族绘画遗产的营养,使之具有鲜明的写意性,在油画创新上别开生面。他的这本论著是他长期学习、思考和 研究的结果。不同于一般理论著作的是,他在分析艺术实践时,有独特的视角,论述具体、实在;在论述理论问题时, 能结合实际,没有空谈和玄学味。他的思路开阔,古今中外艺术理论和艺术史的资料旁征博引,文字也平易贴切,读 来颇受启发和教育。当然,厐均君的论著之所以能吸引人,不是在于它给中国油画家们指出了具体的道路,而主要在 于他理论探索的方向,他关注中国油画发展的热情。这方面的追求,这热情的流露,是至关重要的啊!厐均君深信, 水墨之道与油彩之法的结合,必然会使中国油画走出一条创新的道路来。他同时也清醒地知道,这种创新非千日可就, 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他自己就是这实践大军中的一员,一位取得杰出成绩的一员。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我 们认定立足于民族土壤和融合中西的方向,前途必然是光明的。

  厐均君嘱我为他的论著写序,非常荣幸,草草写了上面的话,算作读后感,也求教于厐均君和广大读者。

  于中央美术学院(微博)

  关于艺术家介绍:

  厐均,油画家。江苏常熟人,1936年生于上海。其父厐薰琹为留学法国巴黎的油画家,返国后于上海组织现代油画艺术团体──决澜社;是推动中国现代艺术发展的重要人物。其母丘堤曾负笈东京学习油画,为中国第一代的女油画家。厐均本人1949年考入杭州艺专(现中国美术学院),师承林风眠、潘天寿、黄宾虹、倪贻德、颜文梁等,1952年转学北京中央美术学院,1954年毕业。师承徐悲鸿、吴作人等前辈,引领他踏入专业创作的领域,并开辟自我独特的艺术创作风格道路。至今创作已经超过70余年。

  厐均1980年移居香港,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浸会学院。1987年移居台湾,任教于台湾艺术大学,至到2007年退休。 从1988年起在台北创办安康画室至今三十余年。授课学生达到七千余人。

  关于艺术创作介绍:

  厐均的作品,融汇了中西方的艺术思维。将中国文人画中的寄情于景且蕴含精神性的东方哲学转入西方油画世界,保留油画的浓稠特性,厐均的笔触技法并非一般的涂抹式油彩,而是以律动的线条,跳动的节奏,贯穿整幅作品。透过厚实的笔触、细腻变化的灰调子,融汇水墨画中的温润,含蓄的留白意想,开拓另一个对于人生、对于自然的体悟,流穿在奔放浓烈的线条之中,赋予厐均笔下世界另一个流动的灰色诗意。

  有“油画界的齐白石”之称的厐均,十分擅于利用灰色调表达油画独有的意境,喜爱古典音乐的他,常常以音乐的旋律及节奏引领作画的笔触。而今已过耄耋之年,厐均依旧享受自己画画的过程,并坦言不想留遗憾“在还活著的时候,我想画的画,就一定要去画”。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1941 年开始画父母肖像 与一系列水彩画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2018 一江春水千帆过 创作中, 攝影:林裕翔
来源:新浪收藏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9375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