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印章收藏:文化价值“蓝筹股”

1楼
老王第二 发表于:2008/5/30 10:53: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投资者报 特约作者 潘萄籽 尽管收藏已经作为权益投资的一种,和商品期货投资一样被列入了个人理财计划的表格当中,今年以来,由“中国印”掀起的篆刻热潮,使印章在收藏市场中被视为新的“蓝筹股”,但收藏依然是一种需要被特殊对待的投资行为。

毕竟,藏品本身不能产生投资收入,收益只能来自价值增值,且相对而言这个市场上的信心和期望来得太过扑朔迷离。似乎只有在投资者真正专注于对藏品的非凡兴趣和理解这个前提之上,这个增值的逻辑才会来得健康而合理。

承载史料价值

“深入一种文化的有效途径是了解它用于会话的工具。”对于一个有古远的识字经验的民族而言,与文字相关的信息媒介和语言同样重要。对于创造印刷文明的延续奇迹的中国而言,从3000多年前的商代至今,中国印所承载的意义远远超过刻于其上的图文所能表达的信息。

作为在中国政治、经济、民俗生活当中都扮演着不可替代角色的印章,不仅只是一个沉默的工具,更是中华文明穿越时空的记忆介质。

印章首先是被制作出来的一种信息产品。一枚印,方寸之间,但是其形制、印文、纽式、材料、款识、制艺,无不是可用于述说的器官。印泥和印谱的专门化发展可以说是延伸与印章本体之外的副产品。

以伴随奥运会徽而大热的玺印收藏为例,除了工艺和美学上的考量,中国印更是探求华夏文化和民族精魂难得的稳固介质。

在学术研究方面,印章是事实的象征。《古玺印考略》中曾指出,古代玺印在五个方面的价值,即“校郡县名之殊异”、“补官制之缺佚”、“辨记载之漏略”、“正史志之违异”、“明沿袭之讹字”。 经历过时间的古代玺印是过去信息的诚实的保存者,其史料价值由此得以体现。

现代传播使者

以承载文字符号为原始动机的印章媒介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起成就了千年的存续并不是偶然的现象,只有在中国这样一个象形文字发展得如此成熟和茁壮的国家才是可能的。

正如费正清所说,中国的汉字体系对中国人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表意的功能,而是成为了中国社会一种决定性的基本制度。古代埃及、西亚和印度文明都曾经在很早的时期出现过印章,但是为什么只有中国印繁衍绵长至今,也许六法所造汉字体系对炎黄子孙的稳定教化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只有一个对文字熟稔到一定程度的民族才能够有足够的想象力和集体共识来发掘、接受并长期欢迎如印章一般抽象的传播方式。汉字的实用字体演化方向由篆而隶、楷、行走向简便和印章用字的字体始终崇尚古意的演化方向并不一致,如果不是因为人们对文字的依恋使这套系统已经强大到足以支撑它自己退出日常生活的部分的继续繁荣,还有什么原因可以解释这个悖论?

与此密切相关的另一个媒介是呼之欲出的印刷媒体。印章技术成熟于印刷术发明之前,印面面积小、容字少,使用方法将纸放在印下以手的压力施予纸。而如果印面大,容字多,将钤印方式颠倒过来便是雕版印刷。魏晋后随着道教佛教的发展,印章技术出现了道教徒刻制的容字更多的有符咒的大木印和佛教徒印在宗教典籍上的反体佛像印,被认为是印章向木板印刷术过渡的一步。

还是在书写媒介上,宋元后随着文人画的兴盛和篆刻学的发展,印章在书画上有了独特的空间语言。藏书印、姓名印、表字别号印、引首章、骑缝章、收藏鉴赏章、押角章等在书画作品上各居其所。钤盖印的位置、色泽、形状都变成透露个人修养和学识状况的信号,宋宣和御用七玺和清代乾隆五玺固定的钤盖位置变成了鉴宝的根据。

印章作为中国媒介发展史上的颇具资历的一员,与其他媒介尤其是其他中国特有媒介交相作用。而正是这种互动,构成了整个中国社会信息传递系统的不断完善,进而作用于更加广阔的社会结构和民族心理。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7422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