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105件珍品档案首次“开封”

1楼
老王第二 发表于:2008/6/6 11:05: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左上)科举范文《精选巧搭大观》。

  (右上)巨幅照片展示上世纪50年代前门街景。

  (左下)民间的龙凤贴。

  (右下)那桐日记。

  本报记者 饶 强摄 RJ194

  残损的旧物总给人泛黄的怀念情结,即使是隔着橱窗,那些不清的字迹、磨损的痕迹,也会让人对遥远的时代产生无限的遐思。全市20家国家档案馆珍藏的105件档案珍品昨天首次走出高阁,在天安门东侧的皇城艺术馆内展出,为市民打开了一扇跨越300年的北京历史之门。

  档案和文物,本就是一对相互交叉很难明确界定的范畴。但把一份文件、图表、声像、实物等列为档案,就是将其作为历史保存。档案的这个与生俱来的“历史使命”,也就意味着,它给我们记录、呈现的,是一个原生态的历史。

  “镇馆之宝”首次原件亮相

  北京档案珍藏展展出的105件档案珍品,是从全市20家国家档案馆的数百万卷档案中甄选而出的,其中多数可称各档案馆的“镇馆之宝”。

  北京的档案馆包括北京市档案馆、北京城市建设档案馆和18个区县级档案馆。20家国家档案馆目前共有445万卷件纸质档案、52万张照片和底图档案、9千份音像档案。此次展览的105件(组)珍品档案全部是档案原件,绝大部分为首次向社会公开展出原件,展示了从清朝、民国到新中国成立后300多年间的北京城市变迁、地域文化、人民生计、历史事件及建设发展足迹。

  “在全国的省级档案馆中,北京档案馆的馆藏也是数一数二的。”北京档案馆馆长陈乐人说,档案馆1958年建馆时,共有15万卷档案,绝大部分是北平解放时接收的民国档案,这其中有完整的民国时期北京政府机构的工作记录,还有更长历史时期的明清文献档案。目前,市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料达176万卷,存放档案的排架连接起来长度能有11.5公里。

  北京档案馆馆藏档案历史跨度400余年,保存最早的档案是明嘉靖12年(1533年)的诰命。不过,这份诰命虽然历史较长,但从档案的珍贵程度来说,就要让位于清代的“剿抚澎台机宜”。这份北京档案馆的“镇馆之宝”已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和首册《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在此次展览中首次面世。

  “剿抚澎台机宜”是反映17世纪清政府收复台湾的珍贵档案文献,内容为对台湾郑氏政权的剿抚政策和策略的建议,同时详细记载了澎台岛屿、山川、风物、城镇、民俗的情况以及台风的发生规律。这份档案由福建总督姚启圣的幕僚宋淏于康熙17年(1678年)所著。后经姚启圣作“续赠言”,于康熙22年(1683年)形成现稿。整个文本全部手书,是世间仅此一份的“孤本”。

  每件展品投保50万元

  “镇馆之宝”究竟珍贵几何?档案行业之外的人恐怕还会用另一个更直白的问法:这些档案能值多少钱?听到记者的这个问题,陈乐人笑了。她说:“档案不像文物古董,一般不作为商品买卖,其价值也不能用钱来衡量。”

  曾经有过“成交价格”的档案也的确存在。在此次展览中,有四幅《北京城沦陷图》。这四幅图是日本军队宣传画,绘制于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呈现了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与清军交战,残杀义和团的战争场面。

  这四幅画是北京市档案局副巡视员李立军去年通过参加拍卖会获得的,当时花了6200元。6200元的价格显然并不能表示这件档案的真正价值。李立军说,这四幅画是作为文物收藏参加拍卖的,但被北京档案馆收藏后,它就成了一件档案,成交价格也就没有意义了。之所以要买下它,是因为它能反映老北京重要历史事件或重要历史人物,对档案馆现有馆藏有重要补充。

  档案和文物之间,确实还没有一个界限分明的概念区分,二者存在着交叉。从历史价值来说,文物古董也可以视作实物档案,但同时它们所蕴含的艺术、文化价值,使其能够成为一种特殊的收藏品。档案对普通人来说,并不具备收藏价值,但档案所承载的历史信息,更充分、详细、直观,也更能全面揭示历史。

  此次展览的105件档案珍藏,每件的保险金是50万元,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件展品价值50万元。这些展品都是档案原件,也可以说都是世间仅此一件的“绝世珍藏”。那些已经发黄变脆的纸张、手写的字迹无不是最原始的历史记录。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件档案都是“无价之宝”。

  档案珍品

  李鸿章科举文章成“范文”

  马上就要高考了,相信每个考生都会读过《高考范文选》这类的辅导参考书。在昨天展出的档案中,也有这样一本清代的“科举范文选”——《精选巧搭大观》。

  《精选巧搭大观》为光绪乙未孟夏积山书局石印本,共16本。除其中一本有损坏外,其余虽然书页泛黄,但还算保存完整,共计6000多篇300多万字,均为工整的蝇头小楷撰成。据档案研究者考证,这些文章就是“科举八股范文选”,相当于当今的“优秀作文选”,选自早期学子参加进士考试时所作的优秀作文,以供后来参加科举的秀才们参考学习。

  在这本“科举范文选”中,可以发现不少为今人所熟知的古人名字,比如北洋大臣李鸿章,同治、光绪两代帝师翁同龢等。李鸿章参加科举时所作文章题为《使民以时子曰》,翁同龢文章是《曾子曰吾信乎》。从文章排列的顺序位置来看,当时编撰者并没有以作者的名气为标准,而更看重文章的质量。李鸿章的《使民以时子曰》就排在第一册第92篇位置上。

  《那桐日记》记下晚清36年

  先人留下的日记本身就珍贵,何况日记的作者是晚清高官那桐,更何况《那桐日记》所记载的36年,历经甲午中日战争、戊戌政变、八国联军犯京、辛亥革命、溥仪退位等重要历史阶段。日记的作者曾经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外逃时充任留京办事大臣;曾经随奕劻、李鸿章与联军议和;曾经在《辛丑条约》签订后,被派为专使赴日本道歉……如此,日记中自然不乏重要珍贵的史实资料。其中的记载对于了解晚清历史,研究晚清政局、满洲贵族生活和官场游戏规则都有着重要的文献价值,特别是对了解晚清的外交史非常有用。

  《辛丑条约》签订后,那桐曾被派为专使赴日本道歉,这在日记中有详细记载。比如1901年八月初一日,那桐觐见“大日本国大皇帝”:“……巳正二刻许,日皇出居中立,西国军服,左手扶刀持帽。”

  那桐在三十四岁那年,受叔父影响,开始记日记,直到去世。日记逐年逐月逐日,从未间断,共九十余万字,写满了统一格式的三十五本小册子,可谓洋洋大观。

  2006年,那桐曾孙女将《那桐日记》捐赠给北京市档案馆。

  地铁5号线1961年已定规划

  地铁1号线、2号线、5号线,城铁13号线、八通线,北京现在有5条轨道交通运营,每天搭载着数以十万计的市民出行。到2015年,北京轨道交通将建成18条线路,交织成总长561公里的路网。那时,北京将成为世界上地铁长度最长的城市。而北京的地铁规划、设计从1953年就开始了,那时的人们是如何设想北京的地铁呢?北京档案馆珍藏的一份1961年《北京地铁规划图》描绘了一个虽与今日不同却同样宏伟的蓝图。

  在这张图上,用不同颜色画出了三横四纵一环线共八条线路。当然,多数线路与现在的实际线路并不相符。比如当时环线并不是在二环路下面,而是沿着现在的三环路铺设。只是那时不要说三环路,连二环路的位置也还是城墙。现在三环路的一些地理名称,在这张图上是地铁站名,比如公主坟、莲花池站、马家堡站。

  虽然后来实际修成的环线地铁并不在如今的三环路下,但这幅图也可以说是北京地铁规划的基础。最早投入运营的地铁1号线就在这幅图上画出,去年刚刚投入运行的地铁5号线也在这幅图上出现了。正在建设的地铁4号线则是把当年规划的“四纵”中的西侧“两纵”合在了一起。RJ025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8984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