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我在北大搞集邮(增补)

1楼
5201314 发表于:2023/12/9 5:10:00
宝哥
集邮这个业余爱好是从上小学开始,记得最早印象的邮票是文赤脚医生喂糖丸,接着是狮子滚绣球,后来就是伟人邮票,都是一次买10枚留着写信寄父亲的。 1981.09上了北大,二年级时北大成立集邮协会,是80经济系钱大川学长组织,他担任第一任会长,时任校团委书记朱善璐到会讲话。我对协会成立太过简单写了张大字报,第二天贴在三角地。钱大川看到后,当晚找到我宿舍(其实都在28楼,他住三楼,我住四楼),诚恳的聊了一会,他希望我多参与协会工作。 协会成立一周年我们一起搞了第三次集邮展览活动(前两次应当是成立时第一次,1983年五四时第二次,规模都不大),钱大川来找我,表示要把协会工作交给我,主要理由是:传承。再就是临近毕业,要写论文,要考研,时间很紧张,希望我负起责任。同时把协会印章交我,他在任期间没有啥积累,大约只有60元的会费,以及一些资料。 为此,我花费不少精力投入协会活动策划。最主要是把学生集邮与全体北大教职工集邮结合起来,在“五四”运动65周年之际,组织北大纪念五四运动六十五周年集邮展览,这次集邮展览李近朱的“维也纳音乐故事”成为第一次展示亮点,他那时是研究生。下半年参加北京市集邮协会和教育部联合筹办的首都高校集邮展览,李近朱的专题获奖。从此,李近朱“不务正业”的走上集邮专业化道路。 1985年6.01时,我们组织了北大第五次集邮展览,设计了精美的纪念封,一套四枚,由北大印刷厂制版,在海淀镇上一家印刷厂印制5000套。因为临近毕业,需要活动经费,我特意委托所在经济法班代销,居然3天时间全部售完,赚了几百的代销费。可惜的是,1998年北大百年展览,把我收藏的资料借回去,再也没有还回来。 不过,通过五四运动65周年第四次集邮展览,我也发现了可以信任的83级化学系的小学弟,性格开朗、有组织能力的王苏,下一任负责人就是他了。于是,在即将实习、写论文时,我把集邮协会印章交给了他。 北大邮局就在三角地后身,他们认可我们设计的纪念戳、章,集邮展览期间,不需另贴邮票,纪念封即可投邮筒寄出。
协会成立后第二次邮展纪念
七九级毕业留念
  集邮协会一周年时集邮日,暨北大第三届集邮展览。第一个纪念封纪念戳是生物系顾昕所刻,第二枚下方纪念戳是钱大川所刻。
我特意选定参加邮展的老师同学的纪念封,以及投票选定优秀参展专题的获奖纪念封。
1984鼠年纪念戳卡
五四运动65周年纪念封一套四枚,由北大法律系82级许建宇(现浙江大学教授)设计。我设计两枚纪念戳,红戳由北大印刷厂制版,蓝戳由我刻制。(资料所限展示二枚) 我从北大红楼党委办公室专门开了介绍信,到北京市集邮协会借来标准展框,由北大工会派车来回接送。这应当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提升,今后全部使用标准贴片,逐位参展者进行指导。
以钱大川为代表的发起组织者们,他们就要毕业了,为此,特制作一枚纪念封。纪念封由许建宇设计,纪念章由我设计并刻制。
1985年6.01-04,王苏主持策划北大集邮展览,请到著名设计师黄里先生设计纪念封,并设计纪念戳。邮展开幕日,请到黄里先生和集邮杂志主编姚振亚先生,莅临指导。
北大燕京书画社同学安都,也是北京市本土画家,擅长工笔写意等。他为本届邮展设计纪念封,这里展示其中一图。
纪念封加贴邮票都是我从集邮公司买来,贴信封时有个别颜色浅了一层,两万枚邮票,发现总共几枚,送了几位老师和协会同学,自己留下两枚收藏至今。(对比图)
有幸受邀请参加北京市第二届集邮代表大会。会议资料中,发现有上海方忠民会长的论文题目。 会议内容不似今天的复杂,倍感亲切温暖。还得到精美的集邮册等赠品,珍藏至今,完美如新。
业余从事集邮协会工作,与其他院校同学、其他省市朋友也保持着很好的交流。不过,随着毕业参加工作,很多人兴趣爱好转移,陆续失去联系。回忆起来,也是美好的,毕竟是一段难为的经历。
集邮,交友,陶冶情操,锻炼能力。 2023年5月23日第一稿 5月28日增补修订
送鲜花给作者
鲜花使用说明

赠送
取消
支付收银台
美篇钱包(剩余¥0)
微信支付
立即支付
什么是鲜花

美篇,一键记录生活分享微信朋友圈

我在北大搞集邮(增补)

宝哥
05-24
阅读 2210
已关注

        集邮这个业余爱好是从上小学开始,记得最早印象的邮票是文赤脚医生喂糖丸,接着是狮子滚绣球,后来就是伟人邮票,都是一次买10枚留着写信寄父亲的。
        1981.09上了北大,二年级时北大成立集邮协会,是80经济系钱大川学长组织,他担任第一任会长,时任校团委书记朱善璐到会讲话。我对协会成立太过简单写了张大字报,第二天贴在三角地。钱大川看到后,当晚找到我宿舍(其实都在28楼,他住三楼,我住四楼),诚恳的聊了一会,他希望我多参与协会工作。
        协会成立一周年我们一起搞了第三次集邮展览活动(前两次应当是成立时第一次,1983年五四时第二次,规模都不大),钱大川来找我,表示要把协会工作交给我,主要理由是:传承。再就是临近毕业,要写论文,要考研,时间很紧张,希望我负起责任。同时把协会印章交我,他在任期间没有啥积累,大约只有60元的会费,以及一些资料。
       为此,我花费不少精力投入协会活动策划。最主要是把学生集邮与全体北大教职工集邮结合起来,在“五四”运动65周年之际,组织北大纪念五四运动六十五周年集邮展览,这次集邮展览李近朱的“维也纳音乐故事”成为第一次展示亮点,他那时是研究生。下半年参加北京市集邮协会和教育部联合筹办的首都高校集邮展览,李近朱的专题获奖。从此,李近朱“不务正业”的走上集邮专业化道路。
       1985年6.01时,我们组织了北大第五次集邮展览,设计了精美的纪念封,一套四枚,由北大印刷厂制版,在海淀镇上一家印刷厂印制5000套。因为临近毕业,需要活动经费,我特意委托所在经济法班代销,居然3天时间全部售完,赚了几百的代销费。可惜的是,1998年北大百年展览,把我收藏的资料借回去,再也没有还回来。
        不过,通过五四运动65周年第四次集邮展览,我也发现了可以信任的83级化学系的小学弟,性格开朗、有组织能力的王苏,下一任负责人就是他了。于是,在即将实习、写论文时,我把集邮协会印章交给了他。
       北大邮局就在三角地后身,他们认可我们设计的纪念戳、章,集邮展览期间,不需另贴邮票,纪念封即可投邮筒寄出。


协会成立后第二次邮展纪念


七九级毕业留念

  集邮协会一周年时集邮日,暨北大第三届集邮展览。第一个纪念封纪念戳是生物系顾昕所刻,第二枚下方纪念戳是钱大川所刻。

我特意选定参加邮展的老师同学的纪念封,以及投票选定优秀参展专题的获奖纪念封。

1984鼠年纪念戳卡

五四运动65周年纪念封一套四枚,由北大法律系82级许建宇(现浙江大学教授)设计。我设计两枚纪念戳,红戳由北大印刷厂制版,蓝戳由我刻制。(资料所限展示二枚)
       我从北大红楼党委办公室专门开了介绍信,到北京市集邮协会借来标准展框,由北大工会派车来回接送。这应当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提升,今后全部使用标准贴片,逐位参展者进行指导。


以钱大川为代表的发起组织者们,他们就要毕业了,为此,特制作一枚纪念封。纪念封由许建宇设计,纪念章由我设计并刻制。

1985年6.01-04,王苏主持策划北大集邮展览,请到著名设计师黄里先生设计纪念封,并设计纪念戳。邮展开幕日,请到黄里先生和集邮杂志主编姚振亚先生,莅临指导。

北大燕京书画社同学安都,也是北京市本土画家,擅长工笔写意等。他为本届邮展设计纪念封,这里展示其中一图。

纪念封加贴邮票都是我从集邮公司买来,贴信封时有个别颜色浅了一层,两万枚邮票,发现总共几枚,送了几位老师和协会同学,自己留下两枚收藏至今。(对比图)

有幸受邀请参加北京市第二届集邮代表大会。会议资料中,发现有上海方忠民会长的论文题目。
       会议内容不似今天的复杂,倍感亲切温暖。还得到精美的集邮册等赠品,珍藏至今,完美如新。












业余从事集邮协会工作,与其他院校同学、其他省市朋友也保持着很好的交流。不过,随着毕业参加工作,很多人兴趣爱好转移,陆续失去联系。回忆起来,也是美好的,毕竟是一段难为的经历。







集邮,交友,陶冶情操,锻炼能力。
       2023年5月23日第一稿
                5月28日增补修订
阅读2210
更新于05-29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7471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