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柳熙云 集邮之家
2025年03月24日 12:52
全国最佳邮票评选,曾经一度是集邮圈的盛事,每年都能吸引成千上万的邮迷和集邮爱好者。
大家翘首以盼,希望能选出最具价值和代表性的邮票。
然而,现在的评选活动,已经从一个集邮文化的庆典变成了一个几乎可以预见结局的商业演出。
无论如何变动,结果似乎早已被“定盘星”掌控,背后的目的也早就不再是为了文化传承,而是借此清库存,推销那些原本无人问津的邮票和册子。
最佳邮票评选的“商业化”之路
一切似乎从2008年开始变得不同,那时佳邮评选张印上了面值,瞬间让这些邮票成为了投资的热门对象。
虽然它们依旧有着保值的潜力,但当邮政公司开始将这些邮票与各种册子捆绑销售时,问题就暴露出来了。
所谓的“最佳邮票”,已经不再是集邮者心目中应当拥有的宝贵邮票,而是成为了炒作的工具,市场上充斥着许多不具收藏价值的邮票。
就拿最近的评选来说,投票环节更像是一个走过场的表演,选出来的“最佳邮票”早已是早期炒作过的“货品”。
结果和过程的背离
更让人感到讽刺的是,连投票本身也变得没有意义。
评选活动中的佳邮评选张,早已经成为了投资者和黄牛的游戏,而真正热爱集邮的人反而成了“外人”。
这些票面上并没有特别吸引人的内容和艺术价值,却因为发行量有限,成为了供需不平衡下的价格杠杆。
为了方便大家交流,我们特别成立了邮票俱乐部群。大家可以识别下方的二维码加入。
另外,欢迎大家点击下方的名片,关注【邮票收藏家】公众号,我们会在上面提供更聚焦的集邮信息。
邮票收藏家
为您提供邮票资讯、集邮活动、百科知识、邮市行情,让您的集邮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951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特别是在这些邮票已经有了“炒作的资本”的情况下,那些邮册和其他附加产品更像是为了引导消费者“买买买”,而不仅仅是提供邮票收藏的机会。
集邮文化还是商业行为?
集邮本应是一项兴趣与爱好的传承,但如今看似为集邮者服务的评选活动,早已经成为了商家营销和库存清理的工具。
随着“最佳邮票”评选活动愈发商业化,许多人开始质疑这种行为是否还应继续。
对于真正的集邮爱好者而言,看到这样“空洞”的活动,不禁要问:集邮文化的根基到底还剩下多少?
当评选已变为市场营销工具时,是否还有可能恢复当初那份单纯的兴趣与收藏价值?
影响与总结
这场“最佳邮票评选”的转型,让我们看到了集邮行业的困境。
文化活动的商业化,也许是难以避免的趋势,但这是否意味着文化精神的丧失?
或者说,集邮这一传统爱好真的就只能和商业利益绑在一起了吗?
无论如何,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评选活动已经不再是过去那个充满热情和情怀的文化盛会,而是更加关注利益和市场的商业演出。
未来,这种趋势是否会改变,值得每个集邮者深思。
另外,如果喜欢这篇文章,别忘了右下角点赞和点在看支持我哦!
社群:各类收藏群 | 各省收藏群 | 热门收藏群 | 专业钱币群 | 专业集邮群
点分享
点收藏
点在看
点点赞
柳熙云
喜欢作者
佳邮评选
6
佳邮评选 · 目录
上一篇
佳邮评选越来越功利,干脆取消发行评选特供张吧!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阅读原文
阅读 1224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分享一枚特殊的带色标信销票
未雨好戳
不喜欢
不看的原因
确定
内容低质不看此公众号内容
摇号销售与邮票打折现象!二评邮票“摇号”销售政策→
常看的号
集邮者
不喜欢
不看的原因
确定
内容低质不看此公众号内容
汗!老妈竟然用我的咸丰昌五十刻花垫了洗手盆
百家泉说
不喜欢
不看的原因
确定
内容低质不看此公众号内容
写留言
留言 4
铭
广西
9小时前
赞
1
不说别的,邮协老龄化是不争的事实,其实邮票公司很多问题,作为邮协说看不见,呵呵说出去狗都不信,无非利益攸关,邮票公司的毛病目前看来才是邮票收藏没落的最大黑手
郭宝民
上海
12小时前
赞
1
记得本人在参加1981年、1982年《集邮》杂志社和1983年、1984年《中国集邮出版社》举办的“最佳邮票评选”活动中,完全按照自己的审美观对当年发行的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从设计构图到印刷水准,选出了自己认为当年的最佳邮票予以投票,结果连续四年本人投票认为的最佳邮票都和举办方选中最佳邮票相一致,并收到了举办方寄给本人的《评选纪念张》,后来该最佳邮票评选活动的举办方变化了,变成了商业模式,且评选标准不是单纯的设计和印刷 ,而带有政治因素,且各地区的集邮协会还互相串通信息,使单纯的最佳邮票评选活动变了味。
未雨绸缪 少钦
广东
12小时前
赞
1
越来越没市场了!
九月邹仁均
重庆
14小时前
赞
1
失民心失天下,不要商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