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说到燕京八绝,大多数北京人都能说上几样:玉雕、景泰蓝、京绣。与几样赫赫有名的传统工艺相比,花丝镶嵌似乎默默无闻,相当低调。这门源自商代、经历过兵荒马乱和皇宫贵族顶礼膜拜的传统工艺,而今安在?记者在安华西里一个老年活动中心的地下工作间,找到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北京市工艺美术特级大师、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花丝工艺指定传承人之一的程淑美老师。
传统工艺穿新衣
艺术需要点天分。从小喜欢临摹仕女图的程淑美一直与画有着不解之缘。1962年,初中毕业的她进入了北京工艺美术学校,并被安排到了花丝镶嵌车间。虽然是半工半读,程淑美一边学习美术基础知识——色彩、国画、素描,一边跟着花丝老艺人翟德寿先生学习,没过多久程淑美就爱上了这个行业。
1967年,程淑美如愿到了北京工艺美术品厂。
工艺要进步,必须要创新,即便是有几千年历史的传统工艺。善于观察的她发现,花丝镶嵌作品大多局限于平面构图,立体造型很少,做的人物更少。于是经过研究,她大胆地将花丝技术运用到了立体造型上。 1989年,由她创作的《白衣大士》在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上大放异彩,获得优秀新产品一等奖。
程淑美说,花丝镶嵌需要极大的耐心,从制图到雕刻再到出成品,每个细节都需要图纸,一个一米高的塑像光画图就需要两个月,而这一画就是几百张。
市场平台缺失
在过去,花丝镶嵌的主要消费群体是各朝各代的皇宫贵族,体现的是皇家的审美趣味。在审美观念日益多元化的今天,花丝制品还能以不变应万变吗?
程淑美告诉记者,花丝镶嵌的市场看似小,其实很大。目前传统工艺渐渐进入收藏主流,不少大师作品逐渐形成投资热。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始注意到这项精致的传统工艺,仅今年上半年,她已有3件作品被深圳珍宝馆收藏。另外,由于她的作品主要是观音塑像,且面容姣好、体态大方,不少佛教用品公司、寺庙佛教流通处都向她订货。当然旅游市场也是花丝镶嵌目前不容丢失的一个市场,随着个人收藏热的兴起,花丝镶嵌也逐渐进入了普通百姓人家。
虽然目前市场前景看好,但也是困难重重。作为潜心研究工艺的设计大师,程淑美说,一边接触客户,一边搞技术,何以静下心来安心制作。尤其在国际市场上,中间商从中作梗,大师往往对经商缺乏经验,长期处于弱势。
“我们希望有一个与市场对接的平台,能够真正保护大师的利益,为大师牵线搭桥,真正让传统手艺传承下去。”她说。
只能找儿子做学徒
早有“传统工艺50岁还算年轻人”的耳闻,记者终于又见证了这句话的残酷性。程淑美说,现在年轻人心态浮躁、急功近利,喜欢见效快、轻松的工作,而花丝镶嵌需要的是耐心,一坐就得几小时。
她说,工作室基本没有利润,更不用说对学徒有所保障了。目前她的两个学徒,一个是自己的儿子,另一个最近也退休了。大师找自己孩子做学徒,这也是花丝镶嵌与其他传统手艺一样,处在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
记者走访发现,随着非遗保护工作的深入,不少保护措施目前其实还无法真正起到应有的效果。传统工艺大师们,目前除了“金字招牌”,还是处于弱势群体。
商报记者 徐丹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