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本报讯 8月24日晚,奥运会闭幕式最重要的内容将是熄火过程,同时还有很多欢腾的场面。昨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之中国元素”新闻发布会上,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对奥运会开闭幕式一些不为人知的情况进行了“揭秘”。
开幕式团队表现堪称完美
“我给我们这个团队打100分,整个团队昨天晚上的表现堪称完美。”
张艺谋说,这样一个大型的多媒体广场,这种立体性的表演在全世界都是第一次,也许在未来10年很难有一个重复。它是现代复杂科技和传统手段在一起的立体交叉运转,复杂程度是一部电影的100倍吧。
张艺谋表示,整个团队的表现堪称完美,非常难。如果问任何一个做大型活动的专家,在地球上问任何一个人,只要他做过大型活动,他开幕式晚上在现场,他就知道那是相当相当复杂的,那是需要相当相当默契的配合和所有人兢兢业业地盯着,才不会出任何纰漏。我们团队在点火的刹那,所有人都在喊,所有人都骄傲,所以为我们的团队打100分。
张艺谋称,这种合作有冲突、有信任,但也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我们这个团队真的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团队。
闭幕式侧重营造欢乐气氛
张艺谋表示,对于奥运会闭幕式的亮点,最重要的将是熄火。同时,由于是闭幕式,更多的是营造一个快乐的气氛,届时,观众将看到许多欢腾的场面。
导演揭秘
点火方案 凤凰点火不符规定被否
对于此前盛传的开幕式“凤凰点火”方案,张艺谋表示,这曾是导演组讨论的重点,但因不符国际奥委会规定而作罢。他表示,老百姓也有很多这样的创意,如凤还巢等。
张艺谋说,国际奥委会有一个规定,最后的点火一定是要由运动员完成。如果是一个凤凰点火,那凤凰就成为第八棒了。国际奥委会原则上不太喜欢非运动员式、表演式的点火方式,而认为应该是提倡奥林匹克最本质的,由运动员亲手点燃。所以就用了现在这个创意。
点火人选 熊倪全程陪练作为备选
为何选择李宁点燃主火炬?对此张艺谋表示,这个火炬手不能选现役运动员,因为训练或耽误时间或导致受伤;必须是名声显赫的国宝级运动员;首选是体操、游泳等项目,因为需要形体控制力。
他表示,相关部门首推的是李宁,第二备选人是许海峰,但许海峰很忙,而且自身是射击选手,运动不是强项,因此许海峰自动让贤。随后,国家体育总局推荐熊倪为备选人。张艺谋表示,熊倪一直全程跟着李宁做排练,最后决定的时间是在开幕前20天左右确定为李宁。“熊倪所做的,就是B角所承担的无私奉献。”
张艺谋介绍,这个点火是钢丝下的动作,非常复杂,李宁和熊倪每天都是后半夜秘密排练。李宁和熊倪练之前,有很多替身先做这个动作,全部按照秒计算的时间记录,然后李宁和熊倪再按照这个动作做。
焰火造型 205个“大脚印”减为29个
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运营中心主任王宁昨日表示,开幕式很多创意都经过更改,但“大脚印”的创意是最完整的。
“创意没变,但脚印的数量则有所变化。”王宁介绍,最开始设计从永定门到鸟巢打205个脚印,象征着205个成员;后来考虑到技术操作难度很大,设计过打56个脚印,象征着中华民族的56个民族;最后则打了29个脚印,象征着29届奥运会一步步地走来。
据了解,“大脚印”的造型,采用的是膛压发射技术、数码控制点火新技术,能让“大脚印”从15公里以外准确无误地两秒一步、两秒一步走过来。
画卷设计 画卷为“最大行为艺术”
开幕式上贯穿始终的长卷是否会保留?张艺谋表示,画卷是导演组整个团队的得意之笔,这幅画由一开始的文艺表演、古代的演员画出山川日月、现代的孩子染成绿色、蓝色和笑脸等组成的作品。这是全世界最大的行为艺术,前28届奥运会没有出现过,肯定要保存。
对于其去向,张艺谋表示自己的设想有两个:放在奥林匹克博物馆;拍卖,给北京奥组委做贡献。
地球创意 蓝色地球可能永久保留
节目最后的《梦想》段落,选择“地球”来表现“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主题。张艺谋表示,最早进行排练、排练最多的就是蓝色地球上的58名演员。此前,同样的地球做了两个,除了开幕式上的之外,大兴排练场还有一个一模一样的。
据了解,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寻找地方,希望将这个蓝色地球作为奥运会的标志永久保存。
开幕费用 费用不及多哈亚运会
对于奥运会开幕式的花费多少,张艺谋表示,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残奥会开、闭幕式,4个仪式加起来,也没有多哈亚运会开幕式一个仪式多,“他们是卖石油的,特有钱。我们的口号是‘节俭办奥运’,实际上是花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张艺谋笑着说。
幕后故事 四川小旗手曾被拦在场外
开幕式上,姚明与四川小旗手林浩同时入场。对此张艺谋表示,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开幕式团队就开始研究怎么插入这个元素,最后决定由中国旗手拉着小孩进来。林浩是四川推荐的几位小英雄之一,选择他是因为他很小、很可爱。“我们觉得他这个小个儿和姚明那个大个儿在一起,是一个巨人和我们的未来在一起。”
张艺谋说,入场前还有个小意外。由于事先没有沟通好,进场时林浩被拦。“后来命令副导演,拉也要拉进来。”这样导致耽误了七八秒钟。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蒋彦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