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收藏的乐趣在于,能透过藏品上的符号和信息,走进藏品所在时代的记忆,领略那个时代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气息。我收藏了一批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发行的储蓄存单,翻看着这些陌生的印刷品,细读那些繁体的文字,新中国建立初期蓬勃向上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跃然纸上。
年轻的金融机构为新中国建设筹措资金
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一方面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并从1953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另一方面于1950年投入了抗美援朝战争,国家需要大量的资金。在这种情况下,年轻的人民银行积极行动,组织从区行到县支行的各级分支机构,开展了大规模的储蓄活动,开办了以定期、定额、有奖为主要形式的储蓄业务,积聚社会资金,支持战争和建设的需要。其景况,充分体现在当年发行的品种众多的储蓄存单上。
这些发行于1951年至1954年间的储蓄存单,都采用单证形式,以竖式的居多,也有少量横式的,票幅大小不一,但印制规整,基本要素一致。例如,这些储蓄存单都是“定额”(正面印有面额)的,都冠有发行行名称,标有种类名称,如“定额储蓄存单”、“定期定额储蓄存款存单”、“保本保值有奖定期储蓄存单”等,注明发行日期和编号,都有“禁止流通,不准抵现”的提示,背面印有发行说明或章程、利率表,各种业务签章齐全等。由此可见,人民银行虽然刚刚“进城”不久,但业务已相当规范严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银行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历史事实。
在一些省分行发行的储蓄存单上,还加盖有代-理单位的戳记,如贵州分行1951年发行的“保本保值定额储蓄存单”上就加盖了“代-理中国人民银行储蓄和成银行代收”的戳记;湖南省分行1951年发行的“定额保本保值储蓄存单”上,就加盖了“代-理中国人民银行储蓄”和“芷江邮局”两个戳记,这反映出当年动员私营银行和邮政机构加入到积聚资金大军中来的情况。
储蓄章程反映了建国初期的经济特征
一是储蓄存单面额小、期限短。这些储蓄存单的面额多在旧币一万至五十万元间(为新币一至五十元);期限短则几天,长不过数月,这样设计,适应了当时人民收入尚低的实际。
二是优待售粮的农民。当时,各省分行都发行“优待售粮储蓄存单”,这种储蓄也称“农民特种储蓄”,从一些省分行的发行说明中可知,这种储蓄“限于向国家出售粮食的农民存储”,目的是“专为优待农民售粮给国家的储户”,其优待之处,一为“利率优厚”,其存期1-2月的利率为月息1分,高于同档次一般储蓄利率2.5厘,二为“政府免纳利息所得税”,国家鼓励农民售粮的政策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