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上世纪70年代中期,英国经济不太景气,为了进一步分散风险,保证退休工人的利益,英国铁路养老基金会做出一个决定:从1974年开始,在基金会每年可支配的总流动资金中拿出一定份额,用来大量收购中国陶瓷等艺术品。在他们看来,艺术品的投资最稳妥,也最能赚钱。到了1989年,基金会决定将这些艺术品推向市场,他们委托苏富比拍卖公司举行了一场拍卖会,总计出售25件艺术品。出售价格约是当年买进价格的10倍以上,创下被业界称为“投资神话”的奇迹。
该项投资至今仍被收藏界津津乐道,就是因为他们有一个最纯粹的“财富概念”。也就是说,将价值被低估的艺术品低价购进,等到时机成熟时候高价卖出,从而获得价值增值。北京艺术史学者王春元认为,艺术品市场发展到今天,财富概念早已深入人心,“收藏”一词已经不足以形容当今的艺术品市场,“财富时代”悄然而至。
从击鼓传花到“财富”时代
中国艺术品市场曾经呈现一种“击鼓传花”的态势。也就是说,艺术品的买卖倒手很快,经纪人、古董商、画贩子等各种角色混迹其中,每次换手都能够获取一定利润,短期的暴利行为充斥着整个市场。然而,随着艺术品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成熟,短期的暴利时代已经一去不返,现在购买艺术品,想要在一年半载之间立即获取利润,已经十分困难。只有那些经得住时间沉淀的艺术品,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投资者和收藏家,才能够在市场中存活下去。这样,就要求进入到市场的艺术品具备最基本的“财富概念”。
当今的艺术品市场,呈现出与以往各个历史时期完全不同的特点。宋代收藏,更多是源于对经史的考证;明代收藏,更多是士绅之间互相较量、显示身份的手段;民国时期的收藏,很多时候是乱世中一些有识之士的行为,往往带有半欣赏半抢救的性质。今天的收藏完全不同,核心理念就是投资:投资艺术品,获取价值回报。投资的概念已经成为收藏市场的主导因素,进入到每个人的心中,即使它仍不足以概括全部情况,至少也是一个主流的趋势。比如,所有的鉴宝、寻宝节目,所有的收藏、拍卖活动,到最后都要归结到一点,就是这件艺术品值多少钱。
王春元认为,在今天的收藏市场中,真正为了收藏而收藏的人已经是寥寥无几。人们购买艺术品,可能会有多种目的,如投资、赏玩、送礼、陶冶情操、纯粹消费等等,可是所有的目的中都少不了一个核心的成分:价值。所有的交易和买卖行为,都是围绕着价值这个核心概念在转动。当然会有纯粹的收藏者,他们进入艺术品市场只是为了个人的收藏爱好,但是这种情况已经越来越少。“收藏”二字,只是对市场的局部解释,真正能够概括艺术品市场主流趋势的,是“财富”。艺术品市场“财富时代”的到来,已经不可阻挡。
“财富”时代颠覆价值标准
在王春元看来,财富时代的到来,势必会造成一种分化,即投资与消费的分化。这个分化的直接表现是以玩赏心态进入市场的人会越来越少。在过去,一件艺术品的审美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等因素是购买的主要依据。而现在,所有的价值因素都转化为一种投资要素,购买艺术品的直接判断,就是它是否具备投资的潜力,能否增值。而过去的审美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等因素反而成了一种价值辅助的判断。艺术品所包含的价值因素高,他就具有很高的财富,就成为投资品;反之,它就是消费品。
在过去,投资者和收藏者依据自己的经验在市场中生存,艺术品市场中的主要矛盾就是辨别真伪,一旦买到假货,就是为自己的失误“交学费”。随着艺术品市场不断规范和成熟,“假货横行”的局面逐渐减少,买到假货的可能性已经降到一个很低的程度。到了财富时代,消费品与财富之间的不同成为市场的主要矛盾。买到的东西是财富,那么就是成功的投资,就有了资金增值的预期;相反,买到的东西不具备财富,而只能归结为消费品,那么你的升值空间就大打折扣,甚至会付出昂贵“学费”为代价。
那么,究竟什么是财富,怎样界定财富与消费品的区别?王春元认为,在我们的市场中,缺少一种分量十足的鉴定声音,更没有一个权威的鉴定机构,因此,只能依靠市场自身的行为去界定。市场本身的价格搏斗,有可能会产生泡沫,也可能会造成一泻千里的态势。一个让人困惑的问题是,我们已经进入财富时代,却不清楚到底什么是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