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
10月8日举行的上海华人收藏家大会,可谓全球华人收藏群体的盛会,300多位华人收藏群体的代表以及相关的艺术家、鉴定家、艺术机构代表等参与了会议,来自北美、澳洲、东南亚、中国港台澳以及内地的30多位代表作为嘉宾,在一天半的大会上就收藏与文化、收藏与鉴定、收藏与艺术市场等大家关心的话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正如大会秘书长祝君波事前所预期的,作为第一次华人收藏家的聚会,大会具备了聚会、论坛、研究及出版的三大功能:除了大会发言外,先后由知名人士杨澜、曹可凡以及祝君波主持了三个由收藏家、鉴定家与业界专家参与的专题论坛;大会还事先发起了征文和约稿,并组织了一系列访谈,编辑了三本研究文献:《收藏文化研究》包括研究华人收藏历史、现状、地域特点及结构等课题的24篇论文,《收藏理论研究》包括阐述收藏主题、功能、定位、收藏家的素养等相关话题的25篇论文;《大会采访录》则包括对六十多位业界精英的访谈。这些发言、讨论与文献,无疑将对中国内地刚刚起步的收藏热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大会还有一个看点,那就是吸引了媒体的高度关注。第一天上午的大会发言,上海的解放日报集团、文汇新民报业集团、文广集团等三大媒体集团的领导都坐在听众席上。各路媒体也蜂拥而至,上海东方网还进行了网上直播。这些都说明艺术品收藏虽然属于高端的活动,却早已成为各种媒体追逐的热点,成为当下的流行文化、大众文化的组成部分。媒体的积极参与无疑会带来艺术品收藏热的持续发酵,同样会对当前的收藏热产生深远的影响。
大会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看点,就是提出了如何理解收藏家的重要性的话题。余秋雨、马未都等名人的大会发言,都从民族文化传承和建设的宏观角度,强调了收藏家的重要价值。而更有意思的,是祝君波在他的研究论文中所指出的收藏家在整个艺术产业链中的核心价值。圈内人士通常把收藏家仅仅看作艺术产业链的终端消费者,祝君波则指出,他们也是艺术品价值的发现者,他们的劳动也是带来溢价效应的创意性劳动。其实,古今中外不乏这样的例子,我国著名收藏家王世襄的家具收藏就是如此——许多在常人看来一无是处的“长物”,经过他的收集、整理、研究考证而成为无价之宝,70件家具最后成为上海博物馆的馆藏。
近年来,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迅速繁荣,先后带来了拍卖行热、画廊热、博览会热,所有这些机构与展会,都是为收藏家服务的,不管这些拍卖行、画廊、博览会一时间做得怎么轰动热闹,都会受到一个共同标准的检验,那就是收藏家的取舍。那么,收藏家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那就是他的收藏是否具有真正的创意。当前市场正面临高速扩张后的无序和失范,也面临全球性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收藏家有许多困惑与烦恼需要艺术产业链中的专业人士的帮助。由此来看,上海华人收藏家大会这样的收藏家聚会、交流很有必要,但是,大会能不能一直办下去?会不会成为上海的又一个文化景观?还要看今后的大会除了聚会和交流之外,能给收藏家带来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