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州地方币是指抗日战争时期武进及其周边地区民间自制的临时流通货币,有铜元、筹牌、纸币等多种类型。尽管其他地方也偶有地方币,但是常州地方币数千品种的巨大规模、特殊时期集中统一的货币功能、图文并茂所体现出的地方特色和高精度工艺所铸就的艺术观赏性,是其它地方币无法比拟的,因此常州地方币在我国地方钱币中占据首要地位,其中图案精美的铜元更是其精华所在,而陈渡桥五分铜元(如图)则是其典型代表。
* 陈渡桥位于江苏省常州市荆川里。据记载,明朝有个孩童唐荆川生性顽皮好斗,数度辍学,父亲请来家教也都被他气走或打跑,后有位陈渡先生见其父苦苦挽留,便推荐文武双全的叶霖先生,唐荆川被叶先生的武功折服,终于归心习文练武,少年便功成名就,官至兵部主事。唐荆川为报师恩,特在儿时读书之地买地造园送给叶先生,并建了一座石桥欲取名叶霖桥,叶先生认为他们成为师生是缘于陈先生的牵线搭桥,故建议将该桥取名为陈渡桥,唐荆川欣然应从,陈渡桥由此得名并沿用至今。
* 陈渡桥虽然数度重建,但唐荆川所铸就的文化底蕴使其一直名扬四方,整个荆川里一带商贾云集,十分繁荣,成为常州西南一景。抗日战争爆发后,原有的货币秩序被打乱,老百姓既不认可日伪货币,又无法获得中央政府的货币补充,辅币更是奇缺,因此商户们不得不利用清代遗留的铜元和竹、骨等其它材料自行改制辅币,在村镇小范围内临时使用,陈渡桥五分铜元就是流通于这一带的改制铜质辅币。
* 陈渡桥五分铜元正面为石桥图案,并刊地名和面值,背面空白。设计者运用凸出的几何直线来勾画桥体,运用阴刻的交叉直线来勾画桥洞内壁,表现了石桥的坚硬稳固和上实下虚、前实后虚的空间对比;桥下的树木和河流则运用微凸的大面和柔软的线条来表现婀娜的形态,与石桥形成了鲜明的软硬曲直对比;桥顶栏杆上刻画的“陈渡桥”三个字字形缭绕,犹如设计者的签名;整个币面不仅乡土气息浓郁,而且十分精致,这作为民间作坊的自制品真是令人惊叹。
* 陈渡桥五分铜元在抗战胜利后退出流通领域,此后大部分散失和毁损,目前仅发现有数枚存世。陈渡桥五分铜元集名声大、工艺精、存量少等特点于一身,地名、面值等货币要素均在正面,因而被收藏爱好者公认为常州地方币的龙头珍品,2000年市场价格约为300元,2001年上涨到500元,2002年又上涨到800元,2003年已达千元以上,2004年以来,该铜元几乎没有市场换手,已难以寻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