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邮市今夕退市井草根月坛成回忆

1楼
邮耗子 发表于:2009/3/18 16:02: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珍惜邮票蓝军邮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鸟类邮票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李柏琴: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理事、国家级邮展评审员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鸟类邮票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2001年李柏琴获得邮集金奖。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随着邮市的急速升温,冷清多年的景象已成过去,宜美嘉月坛邮币卡市场上人头攒动,刚开始营业宜小时,市场就已经人潮爆满,不得不停止售门票,市场大门由保安控制,只许出不许进,近千人不得不在门外私下交易,成为市场创建以来最红火的一天。

  李伯琴一生有三个骄傲,第一,他是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第二,他的邮集获得了国际邮展金奖,是目前我国在邮集类获得的最高奖项;第三,他主持开办了月坛邮市,开创了中国集邮市场的辉煌时期。“1988年5月22日。”这串数字,71岁的李伯琴脱口而出,那是他难忘的日子。21年前,月坛邮市在这一天正式开放。当时谁也没想到,仅仅1年后,它会成长为中国四大邮市之首,所谓“邮市看北京,北京看月坛”。到1991年,月坛邮市每天交易额达10亿元以上,最多时,这里一天吸引了1万多名邮商和集邮者。月坛邮市风风雨雨,一时多少豪杰,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特有的脉动与激情,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随着邮市逐渐走向规范化,草根邮市月坛终于失去了自己的一片江湖,在人事纷纭中,最可惜的是,“月坛”这个响当当的招牌,也被雨打风吹去。“还是不要写了吧……”回首曾经,李伯琴支吾着。

  误打误撞玩集邮万张邮票冠“鸟王”
  He came to the stamp world infrequently

  站在几大柜子的邮票前,李伯琴瘦削身影的背后,仿佛是沧桑的浩瀚,那里是他一生的积累,仅鸟类邮票就有2万多张,在“著名科学家”、“高级工程师”之类名头的背后,李伯琴让人们印象最深刻的也是最传神的绰号是“鸟王”。

  李伯琴是广西百色人,在南宁长大,1956年考上武汉华中工学院,学的是机械制造。“三年自然灾害,大家都比较困难。幸亏我们宿舍有不少华侨子弟,他们从家里带来吃的,也分给我们一点。我初中就开始集邮,但没什么体系,只是觉得邮票花花绿绿,很漂亮。正好我的同桌懒,不爱写作业,我就帮他写,换了一大堆邮票,当时也没集邮册,随便找本书一夹而已。到大学了,看华侨子弟同学家信上的邮票很漂亮,就管他们要,他们很大方,有了信就通知我,这样我攒了很多外国邮票。这对我后来组织邮集,帮助太大了。”李伯琴说,“1961年,大学毕业,我们共80人被分到部队,没想到,还没等我动身,部队又改分我到军事医学科学院。我大学时开始集邮,不过那时不成系统,到了部队,发现集邮的人特别少,找来找去,只找到了两个,这样我们三个就经常在一起探讨集邮心得。”

  集邮毁邮难权衡是福是祸理不清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judge whether the stamps that were destroyed was good for the stamp market.

  1962年,我到江西兴国参加“社教运动”,待了8个月,“我所在的大队里有30多个青年,当时办公室是借老乡的,墙角放着三捆红军实寄封,房东说不要了。就全给烧了,想来真是后悔,一个红军实寄封现在至少值1万元。”李伯琴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集邮成了“资产阶级生活方式”,“我们三个爱集邮的,有一个被批斗了,因为他收藏了东条英机、墨索里尼等人头像的邮票,收藏的那几张邮票都被烧掉了。他当时就哭了,他母亲死的时候他都没哭。后来平反了,组织赔偿他3000元,他死活都不要。”李伯琴说,“我一看这个情况,简直吓坏了,他只是收藏了东条英机的邮票,我这儿可还有蒋介石的邮票呢。只好偷偷烧掉,还不敢一次全烧了,得一点点来,那时不少人烧私人信件等,一次烧得太多,灰烬堵了下水道,那更是罪加一等。回想起来,我收藏的一套蒋介石邮票现在市值4000多美元,不过后悔也没用了。也不能光说吃亏的事,那个时代买语录票才0.88元,诗词票1.56元,多便宜啊,我一次买了好多,以后拿这个换了不少我想要的邮票,算是赚大了。”

  “邮民”东游西荡忙月坛公园成“老家”
  People who love stamps have scattered to different place.

  改革开放后,国家走上了正确的轨道,李伯琴可以公开地集邮了,1983年,李伯琴参加了全国第一届邮展,展览的是“鸟的一生”,当时北京有个轰动一时的事件,一青年在玉渊潭打死了一只黑天鹅,被判了一年。很多人对此想不通,觉得判得太重了,但也有很多人认为,这是开了依法保护野生动物的先河。李伯琴选择了“鸟”的题材,恰好结合了当时人们关心的新闻焦点。一名参观者在留言中写道:“李老师,看了您的收藏,我才知道鸟的一生如此丰富,才觉得玉渊潭那个人被判轻了。”

  不久,李伯琴当上了东城区集邮协会的秘书长。“当时,北京虽然有很多集邮者,但大家不知道到哪里去交换和购买邮品。1979年,东华门基本形成了邮市,但被认为是‘非法’的,集邮者不敢公开买卖,并多次被取缔。集邮者以后到了前门,也被禁止,以后是六部口,仍然没有合法性,然后是三里河、礼士路、鼓楼……总被抄,我感觉这不是办法,堵不如疏,应该给集邮者找一个能公开交流的场所。”李伯琴说,“当时北京市副市长陈昊苏很支持,将邮市批在了儿童医院后面,但规划局不同意,最后我们找到了月坛公园,在当地政府、公安的支持下,1988年5月22日,月坛邮市正式揭幕,月坛公园要1800元押金,当时这也算一笔大钱了,我们哪儿找去啊?最后我们集邮协会的几个理事只好掏自家腰包凑。月坛邮市刚开始门票2毛,会员1毛。初期只是集邮者互相换邮票,买卖的不多。当时大家换邮票就是按面值,像普5邮票,我当时都是按1毛面值和别人换外国邮票,现在普5一套值4万至5万,跟谁说理去?集邮这事没人有先见之明。”

  “邮市”火爆招隐患是非曲直辨不明
  The prosperous stamp market wakes a sleeping dog.

  “1990年开始,月坛邮市火起来了,1991年发展到了高峰,原来月坛邮市里没摊位,就是用粉笔在地上画个圈,每月只收10元钱,到上世纪90年代,我们已经给大家配上了简易柜台。从开张那天起,我们集邮协会就在月坛邮市负责义务咨询,帮助集邮者辨别真假,每天都有两三个人盯着。到后来,月坛邮市简直太火了,媒体说每天上万人,投机倒把、哄抬价格等事情也就出现了,加上人多,环境卫生也没法保证,此外还出了一些治安事件。”李伯琴说,“1991年,某权威媒体刊发了一篇《砸烂这个怪圈》的文章,对月坛邮市进行了批评,这一年11月21日,月坛邮市被迫关闭,这在当时中国社会产生了非常大的反响。”

  月坛邮市关了,集邮者无处可去,经各方协调,1992年7月3日,月坛邮市重开,门票价格提到了5元一张,开门第一天,就涌入了上万的邮商和集邮者。月坛是古建,承受不了这么大的压力,1997年,月坛邮市最终被强制搬迁。“月坛邮市先是搬到马甸,后来到大钟寺,以后因经营上的纠纷,又回到了马甸,但‘月坛邮市’这个品牌究竟属于谁,各方争论不休,最后大家都没法使了。这中间谁是谁非,我不好评价,但是太可惜了,‘月坛邮市’曾是中国邮市的晴雨表与领军市场,如今这个品牌彻底消失了。月坛邮市的建立,费了很多周折,当时也没想到,我这辈子还能做这么大的一件事。”

  集邮本是烧钱事金奖金砌非易事
  Collecting stamps costs so much money.

  国际邮展分11个部类,其中每个部类的最高奖就是大金奖。世界上75%的集邮者是玩邮集的,可惜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拿不了大金奖,李伯琴拿的金奖是目前最高成绩了,还没有人超过他。“为什么说我们拿不了邮集类的大金奖?因为经济实力还不到。”李伯琴说。

  李伯琴1985年参加国际邮展,拿了个铜奖,当时感到非常得意,没想到以后几次参展,都是铜奖,一问才知道,这是国际比赛中最低的奖项,相当于一种鼓励。毕竟中国是个大国,中国来参展了,人家多少安慰一下。“我心里不服气,1993年至1995年自费去了很多国家看邮展,看人家怎么办邮集,1995年新加坡邮展,我和夫人在展馆中待了一天,饿了就嚼一个自带的汉堡包,不让拍照,我就用家用DV拍回来,回来才发现,根本看不清。”李伯琴说,“通过这一观摩,才发现我们的差距太大了,在选题上,我们不行,此外内容组织也差一些,我过去参展,都是鸟类题材,内容太宽泛,虽然邮票多,但给人感觉不集中。我回来后,重新组织了题材,1995年就拿到了国际比赛的大银奖,后来连续拿了几次金奖。2001年,我的《鹰》邮集在日本得了金奖,这是中国集邮家第一次获此殊荣。玩邮集,要有钱、有闲、有思想。我退休后做了10多年企业,不然哪里组织得起金奖水平的邮集呢?要想拿大金奖,至少要投个几百万元,显然超越了中国大多数集邮家的实力,所以我说中国邮集暂时还拿不了大金奖。”

  玩邮票谁都有遗憾
  All the people who love stamps have their own sorrow.

  玩邮票,谁都有遗憾,做长了,谁也都有奇遇,所以也别抱怨。“我这一辈子错过的珍邮太多了,但‘全国山河一片红’,我却是8分钱换来的。最遗憾的是上世纪80年代在礼士路邮局门口,遇到一个退役军人卖‘蓝军邮’,是竖四连,要3000元,我当时只带了900元,找熟人借了600元,把手上的梅花手表脱下来,但那个人不干。我说我回家取钱给他,他说他转业要回家,急着赶5点的火车,等不及。就这样,我和‘蓝军邮’擦肩而过,现在想起来都感到很遗憾,现在一枚要60万元,不知道这个‘竖四连’落到谁手里去了。”李伯琴说,“2004年开始,我到清华大学开设了‘集邮文化与研究’的选修课,共40学时,1至2个学分,先后有120多名学生参与,大学生还是非常喜欢集邮的,这些年我出了9本书,都是集邮方面的。人这一辈子,专业能拿全国最高奖,业余也能玩个世界金奖,我已经挺知足了。”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8594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