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百年无邮资明信片要览(4)

1楼
邮耗子 发表于:2009/3/31 17:21:00

  1874年,上海工部局书信馆发行邮资片,这是在中国国土上发行、流通最早的明信片,该片的标头只有英文的称谓“POST CARD”。因为当时使用明信片的客户都是外国人,故上海工部局书信馆未将“POST CARD”译成汉语,可见此时“POST CARD”的直译汉语词语还未产生。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此后,芝罘(CHEFOO,即烟台)、重庆、镇江、九江等工部局书信馆发行的明信片,就都只有英文“POST CARD”或“POSTAL SERVICE”(图1),而无汉语译名。

  一个现象应该引起我们重视,事实上,就在这个时期--19世纪80年代中期,已经有人将“POST CARD”这个外来的邮件名称译成汉语“明信片”了。彼时“明信片”在汉语中是个新语词,由于译意准确而深刻,表现出了POST CARD这种卡片式、信文公开的邮件特征,故很快被思维严谨的国人所接受。创译者是一位中国人,一个睿智思敏、汉文造诣高深、精通英文的高手,此人名叫李圭。

  李圭(1842-1903),字小池,江苏江宁(今南京)人,23岁受聘任宁波海关副税务司霍搏逊的文牍(现时的秘书),系中国近代邮政倡导者之一。1876年,赫德委派他前往美国费城参加美国建国100周年博览会,李圭回国后将其在美期间的考察、见闻写出《环游地球新路》一书,书中对美国邮政作了详尽的记述,并建议开办中国邮政。他的见解得到了李鸿章的赞许。

  1885年,在葛显礼主持下,李圭将英文的《香港邮政指南》译城汉语,同时又拟写了《译拟邮政局寄信条规》(以下简称《条规》)。《条规》对十几种邮件的规格、特征、资费等做了详细的规定。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该书对明信片概念的认识。


  在《明信片》一节中,李圭对明信片阐述如下:“邮政局有印就厚纸片,其信资图记也印于片上,由局出售,以便商民凡寄无关紧要之信,可就片面写姓名住址,片背写信,不用封套,价更便宜。各国信馆皆有此片,谓之明信片。”汉语的“明信片”一词,即首见于此。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该《条规》送呈葛显礼、李鸿章、总理衙门等高级官员与部门,正因如此,“明信片”一词当时未能流传。《条规》的附件中有1枚示意的“明信片”,此片借用香港1880年发行的维多利亚肖像图邮资片,李圭将该片中上部的英文香港及徽志刮掉,手写了“大清国CHINA”几个字;另在英文“万国邮政联盟”一行文字上面手写“邮政局明信片”6个字,还用1枚大龙邮票将维多利亚邮资图完全覆盖(图2),以示此处可印中国邮政的邮资图。


  李圭将其加工的“明信片”作附件,本意就是让上层官员产生目见实物的效果。这枚“明信片”是中国邮政明信片的雏形,“明信片”3个字首次出现在设计理念中的样片上,其历史意义怎样评价都不过分。


  《译拟邮政局寄信条规》有数件版本,均为李圭手书,其恭笔齐整,足见汉字功底之扎实。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的角度看,我们都应该庆幸中国邮政历史上出现了李圭,只有像李圭这样的中西文化素养渊深的清末知识分子,才能将“POST CARD”(邮政卡)的实际特征与涵义准确表述,从而历史性地创译出了“明信片”这个至今仍旧无可替代的概念。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1896年,中国正式开办邮政,责成费拉尔设计邮资明信片。是年8月,他在《呈海关总税务司备忘录(一)》的补遗中,将“POST CARD”称为“书信片”。但在“备忘录(二)”那些汉、英文夹杂的行文中,费拉尔建议把汉语的“书信片”改为“邮政明信片”(图3),然而这是在李圭的《条规》上呈11年以后的事了。


  1897年10月1日,大清邮政首枚邮资明信片发行,邮资图下印着“邮政明信片”5个字,从此“明信片”一词开始出现在中国各个时期的明信片上,并在国人的口语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42188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