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当我们讲述百年无邮资明信片时,要先从邮资明信片的概念与历史说起。
邮资明信片是有价票证的一种形式,通常由国家邮政主管部门发行。
1869年10月1日,奥地利首发世界第一枚邮资明信片。从世界范围意义上讲,这第一枚邮资明信片的出现,标志着国家官方邮政机构开始介入明信片的发行;同时,欧美流行的可邮寄的卡片也开始拥有了公众认可的称谓。
应该注意的是,这世界第一枚邮资明信片正面中上部,标识有一排拱形文字,即: “Correspondenz-Karte”,意为德文“通信卡”,就当时而言,这可说是对邮资片社会作用的最直白说明了。当时奥地利正处于奥凶帝国时期,邮政业发达,人们喜欢运用简捷的卡片通信。
与此同时,奥地利还发行了匈牙利版的邮资片两种,一种邮资片的标头文字与奥地利片相同,但下面印的是匈牙利王冠徽志;另一种印有匈牙利文“Levelezesi Iap”,也是“通信卡”的意思(图1)。
第一枚邮资明信片的带动意义是显而易见的。这之后,德国、比利时、瑞士的初期邮资片纷纷问世,这些邮资片的标头文字,用汉语来说,都是“通信卡”之意。
但是,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对“通信卡”的理解不同。邮资明信片真的是“通信卡”吗?从集邮者的角度看,通信卡的词义似乎未能表现出明信片的“明信”特征,因为通信卡写上信文装在信封内套寄也可以称为通信卡,所以,“通信”与“明信”的概念,显然有所区别。
紧跟着,英国于1870年首发了邮资明信片,英国片的标头注名为“Post Card”(图2),即“邮政卡”,它回避了“通信”与“明信”概念的区别,更注重于对发行机关功能权威性的诠释。
这之后的加拿大第一片(图3),以及美国、丹麦、荷兰的第一片,也就都从于英国,将明信片称为了“邮政卡”。
现在,只要我们注意一下就会发现,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明信片上仍然印着“Post Card”。
1872年,俄国首发邮资片,标头是俄文,译成汉语是“公开的信”。俄国、保加利亚等国早期邮资片均采用这个称谓(图4、图5)。
“公开”即“明信”之意,在表述明信片的特征上,它较之通信卡、邮政卡更为准确,但可惜失了“卡片”的意思,按中国人的思路仍感词义不够完整。
再后来,邮资片流传到东方的日本,日本于1873年首发邮资片。日本继第一片后,开始注重邮资片标头问题,自第二片起,就开始注明,日本人对它的解释是“邮政叶书”。
中日文字有相通之处,以此推论,“叶书”可理解为“书写文字的纸业”,故有译成“邮政信片”的。试想,如果将俄国的“公开的信”和日本的“邮政信片”两个词语相融,成为“公开的信片”,那就离汉语的“明信片”这个词很贴近了。但是,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它自身的传播方式和途径,历史没有赋予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的焦点与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