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邮资明信片问世之时,其身上的“胎记”--POST CARD,意味着官方对该邮件命名的权威性。无疑,这种权威的认定,会得到民众的迅捷接纳。
可惜,POST CARD这个可以被直译为“邮政卡片”的词语,并没有界定出“邮资明信片”与“无邮资明信片”两种概念的区域。随着全世界范围内邮资明信片与无邮资明信片的连绵迭出,“POST CARD”含义的缺陷日渐显现。
时至今日,凡是明信片,不管它含有邮资还是不具邮资,外国人统称为“POST CARD”,大多中国人随世界邮政潮流,也叫“明信片”。余下来的就是那些一心要拆分“POST CARD”,试图把概念搞得更精严的国内集邮者了。
坦率说,国内集邮界对该概念的论证已经为时不短了。这些人对邮资明信片和无邮资明信片的区分相当严谨,他们将明信片列为“邮资片”和“无邮资片”两大类;又将无邮资明信片按印制发行单位分为“邮制明信片”(即邮政部门所印制发行)和“民印明信片”(即企事业单位及个人所印制)2种。此外,在明信片的形式上,又有“图画明信片”(20世纪50-60年代称为美术明信片)和“非图明信片”之别。当然,由“明信片”概念派生出了这许多枝杈,又都冠有其名,这些现象恐怕只有收集者才留意了。
我们再回到明信片的始发岁月。
官方的邮资明信片诞生后,有的国家就开始禁止或限制民印的明信片邮寄。据载,英国在首发邮资片后的1872年6月,民印的明信片就出现了,这应该被视为最早的无邮资明信片。此时,英邮政当局以“适于邮递”为由,规定民印片的大小、薄厚必须与官片一致,要求其右上角留出贴票的空白,且须按“特殊明信片”付邮费,不准贴邮票,须到税务局购买税票粘贴后,方准邮寄。
美国邮政则在邮资上打主意,规定民印明信片投寄须贴足邮资2美分,而众所周知,官印明信片邮资则系1美分。笔者在前文介绍的“利普曼片”尽管销售很好,此时却被淘汰出局。官印片和民印片收费不一的规定引起出版商的不满,有的议员还向国会提出废止对民印明信片收费不公平的规定。
早期的官印明信片上,除了小小的邮资图之外,正面背面均不设图画。民间的创造力就在明信片的空白处寻到了爆发点,很快,民印片上风格各异的构图就颠覆了那些呆板老套的空白卡,参与作画的人多,使用民印片的人多,于是邮政收入随之增加,这样,有的国家就不再限制使用民印片了。1894年,英国邮政允许民印片贴半个便士邮票即可邮寄;1898年,美国邮政宣布民印片与官印片邮资相同。这大概可说是官办机构对民众的妥协了。
两个邮政大国对民印明信片开了绿灯,此时民印片的设计、印制、发行均呈现出热潮,明信片图画的选题从山川风光、城镇景色扩展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受用户欢迎的是时尚妇女为题材的明信片,图1是1898年德国的《现代妇女》明信片,画图上的少女摩登优雅,其身后的古朴风光与现代工业的产物自行车,标志着少女正处于新旧交错的历史嬗变期,作为明信片来说,由于彼时使用消耗量大,今日存世不多,此片10枚一套,现在美国明信片商的售价达2500美元。 1900年比利时明信片商印制了一套12枚的《美女》明信片,图2选取了一位正披衣走动的金发女郎,她那青春勃发的神态,正表现了当时工业社会上升的气息,现在该片卖价也达到了2250美元。无邮资明信片卖这个价钱,对那些潜些收集研究邮资明信片的集邮者来说似乎不可思议,其实无邮资明信片作为收藏品,同样遵循物以稀为贵的市场规律。
色彩斑斓的民印片,成为人们欣赏各民族艺术题材的画廊。其中,以著名画家的作品为图的明信片普遍被市场看好,1898年,法国一家公司印制了一大套绘画明信片,内中有6枚选自捷克斯洛伐克画家穆查的作品,图3的画名叫《萨拉·巴哈德扮演的角色》,这是被明信片收藏界公认的精品,现在此枚售价达650美元;此外,拟人的动物画明信片也颇受欢迎,图4是两位贵族妇女偕拟人的小兔玩耍的情景,那活泼有趣的画面着实另人喜爱;人们在奥地利、德国的明信片上还看到了莫扎特、贝多芬、达尔文、哥德等世界文化名人的形象;更多的明信片则展示了民俗、体育竞赛、广告图画等内容,明信片上的汽车、火车、轮船使今人领略到了100多年前老式交通工具的历史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