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从一枚辽代纪年小银铤说起

1楼
123456 发表于:2009/4/6 17:35: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辽代自铸银铤传世极罕,不仅实物难以见到,历代史籍和银锭谱录均未见记载可以确认的、具有确切纪年款的辽代自铸银铤。说来也巧,我这个很少收藏银锭的“票友”,竟然碰见个“天上掉馅饼”的奇遇。今年9月16日,在北京报国寺全国钱币交流交换活动期间,有幸从黑龙江一泉友手中购得一枚镌有“大康元年”款的小银铤。这枚银铤成长方形条状,面长47.88、面宽16.49、厚10.16~10.73、背面长38.83、背宽14.65毫米,重61克,成色为含银98﹪。银铤面大底小两头成倒坡形,面镌刻“大康元年”四个汉字。文字书写方法舒展诡异,康字广部下仅为一个“了”字,年字写成“厂”下半个“平”,字的形态与一种辽大康元宝钱文极其相似。底和两侧均有数量不一、大小不等的蜂窝状气孔。银铤全身罩黑褐色氧化层。造型粗糙、简陋,其貌不扬。
据售银铤的泉友讲,这枚银铤出土于内蒙古扎兰屯附近一处窖藏。窖藏中除铜钱外,还有一些银锭和银钱。他仅得到了这枚银铤和一枚“大康万年”银钱。经过协商,我用不菲的价格同时购下这同坑出土的银铤和银钱。从锈色看,银钱和银铤确是同坑出土,同样深浅同样色泽的包浆,的确无可挑剔。银钱直径36.32、穿径7.22、厚4.09毫米,重27.4克,含银98﹪。“大康万年”四字旋读,字体隶楷相间,古朴、遒劲。康字下水成四横,与一种大康通宝当十钱康字写法相同;万字作力上一横万。钱体厚重,轮郭深峻。确为可遇不可求之稀世珍钱。
银铤和银钱的互证,证实了它们确实都是辽道宗大康元年(1075)间的产物。银钱应为宫廷赏赐钱或庆典纪念钱。可银铤铸得这么小,重量只相当辽代壹两半的份量,它又是干什么用的呢?以前只听专家们说辽代落后,货币经济不发达,民间交易多用实物、布帛和少量铜钱。银只做上层赏赐及大额贸易用,不是完全的货币,更不可能在民间流通。民间既然不流通银,照理就不应出现小重量铸银。偶而用的话,切割成碎银就可使用,辽人却偏偏舍简入繁铸这种小银铤干嘛?当时宋每年进献给辽的岁贡银,多是五十两一锭的大银锭,辽国矿冶自铸的银锭估计也是五十两的大锭。辽人为什么要把大锭重新熔化改铸小银铤呢?如果不是辽人脑袋出毛病,那只能有一个答案,即:方便使用,满足社会对小额交易银两币的需求。这枚纪年小银铤的出现就证实了这一点。从小银铤铸造的粗陋看,它绝不是赏赐银,而只能是流通用银。但它是偶而为之,还是有意为之呢?因辽的资料极度匮乏,眼下确实无法彻底弄清。但万幸的是《辽史·穆宗纪》还残存一条辽代银币用于民间交易的孤证,可以为小银铤的诞生作个注释。“已亥,以银百两市酒,命群臣亦市酒,纵饮三夕。”这个例证说明辽上京那时已有招待皇帝这样贵客,“三夕”要消费银百两的大酒店了。酒店消费可以用银,市酒可以用银,买菜、买粮自然也可用银了。这个例证虽然是个孤证、但也足以证明,银在穆宗时已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承担了完全的货币功能。银既可以进行大的贸易,也可在酒店饮酒吃饭,在市面上买粮菜鱼肉时当货币支付。这些消费用商业,除偶而遇见皇帝、大臣们这类大消费者外,更多的只能是平头百姓类小消费者。这些小消费者绝不可能出手百两银,纵饮三夕的。三五个人敞开吃顿酒肉,有个一两银子就应足够了。小份量的银铸币,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得不诞生了。
由于史料的缺失,我们现在难于完全了解辽代银、铜钱、布帛之间的比价及当时的物价,更无法确知银在辽代是否真正充当了本位货币。从辽代南北官体制及宫分、部落、头下的政体分析,辽代社会经济在多数阶层是实行供给制的,其主要商业贸易是官方采购式贸易。而这种官方采购式贸易,以价值低小的铜钱作为本位货币似乎难于承担重任。按宋朝比价,当时铜钱一贯千文,值银一两,重六斤四两。以铜钱进行大额贸易,实在不易。比如,当时买一匹马需银四十两,也即四十贯钱。如用钱就需重二百五、六十斤的铜钱。一头牛价银十两,即六十四斤铜钱。既便买一头契丹人日常生活须臾不可离的羊,也要十八、九斤的铜钱(三两银)。据此,我推测辽当时实行的是把需要大额支付、难于分割的实物:布帛、牲畜、金银一同做为本位货币,把价值细小的铜钱作为辅币的货币制度。本位币中银是基准主币,实物货币布帛、牲畜、黄金都以一定比价与银挂勾。在游牧区以牲畜,农耕区以粮粟,城市以布帛,和中西亚国家贸易用金银、绸缎,和宋、西夏贸易用牲畜、特产、盐、手工业品等实物,都灵活地拿来作为当时当地的本位货币。这些本位货币统一按银换算出的比价,进行商业贸易活动。
为了便于大额贸易找零,小额交易便于交换,解决大银锭在找零和小额交易中需截凿,成色、重量难于统一的弊病,辽政府将部分大银锭集中熔化改铸成重量固定、成色统一、分等级的银铤。由是才有了笔者幸购壹两半小银铤的奇遇。从笔者所购银铤实测数据推断:辽改铸的小银铤确是官府铸造,重量固定,成色统一;其等级应有比笔者所购之银铤小的一两铤,一两半铤(笔者购),和比一两半大的三、五、十…两铤。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计算方便、易于支付的兑换系统。
如果以上推测成立的话,那这枚壹两半银铤及其尚未发现而确实应该存在的其它系列银铤,应是我国最早的、由国家推出的、有纪年、有固定重量(遗憾的是没标注)和价值、有统一成色的银币雏形。是它影响和推进了金代承安宝货银币的诞生。总之,这枚辽代纪年款小银铤的发现,应是在辽代钱币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件事。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9375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