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邮票成为重要投资对象后,邮票的数量,已成为一个关键,我们必须认真关注。
邮票数量的“量”有多种层次含义。第一层次是发行量和存世量。发行量由印刷量和销毁量决定,存世量又可分为邮民收藏量和市场流通量。市场流通量,又可分为投资者存量和邮政仓库存量。后者在规范的邮票市场不应存在,但在现在,却是顽固的违规存在,是市场炒新不息和长期低迷的更本原因。
多年来的市场实践表明,邮票存世量高,市场价格低,反之亦然。而邮票的表面面值已经和邮票以后是否升值没有关系。存世量的前提,当然是发行量,但这个至关重要的邮票发行量,一直掌握在邮政手里,长期处于“躲猫猫”状态。邮政坚持的理由是,发行量是邮票市场调节的工具。但这完全是错误的,用发行量作为市场调节的政策工具已经失效。理论上不成立,实践上也是失败的。首先从政务上说,不符合公开,公平的原则。公开是前提,没有公开就没有公平。在市场上,作为邮品供方的邮政应把自己放在和需方平等的地位上。其次从投资上说,数量不明,影响对预期的判断;没有预期就没有投资,邮票投资市场就会萎缩,相信这也非邮政所愿。所以,邮政应该让投资者有清楚的发行数量预期,应该对发行数量有一个新的开始。
首先,对邮票投资有一个新的认识,不要和投机划等号,要充分尊重和保护邮票投资,千万不要再把发行量作为随时可以打击投资者的秘密武器,我认为那是愚昧和低能。其次,在操作上要让邮民和投资者有一个数量预期。对于一般邮品和量少邮票,先要根据经验确定一个印刷量。这个印刷量应该稳定,是在一个相当时期内法定的,不可更改的,适用于所有邮票的,让大家都知道。这有助于减少供需方信息不对称,也有助于不同投资者之间的公平。然后在邮政窗口敞开供应满销售期后,要及时,准确的公布销毁量。
公开发行量,不再“躲猫猫”,是集邮市场一项带有根本性的制度建设,是保证邮政和投资者双赢的必要条件,建议邮政认真考虑。一孔之见,贻笑邮政,供各位参考。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