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币美>
印子 •一•
这是在城下的茶馆.粗瓷茶盅,粗瓷壶,坐吃坐喝的也都是些粗人!
他们说:钱币是肮脏的!他们说:钱币像女人一样,是离不得的坏东西!他们说不清钱币的”丑恶”,但却对钱币深恶痛绝!
他们说:钱币是势力的,钱币像个下贱的女人!他们说:钱币像狗一样,只给富人摇尾巴!他们说:我们为钱奔忙了一辈子,但却离它越来越远!
他们问我:这是为什么?钱币难道嗅到了我们身上的气味?!
我搜索枯肠地为他们找原因.但我端着双手楞搞不明白:钱币为什么离穷人,一天比一天遥远!这样,我从那个夏天的那个晚上开始,着手对钱币的研究.试探着接触钱币的罪恶和钱币的慈祥!同时,我也试图探索钱币的性格和个性.
我以为:世界的万事万物,不论爱憎,都应当有个理由!穷人搞不到更多的钱币,也应当有理由!这样,在研究了数年之后,我一厢情愿地决出了一个定论:穷人,只所以受苦受难,首先是由于他们没有发现钱币是美的,是可以玩味和欣赏的!其次,穷人似乎对钱币有着比富人更为迫切的要求!原因很多,但最为重要的原因是:钱币不喜欢穷人身上的气味!同时,钱币也不喜欢穷人拼命玩命工作的样子!所以,从古至今,有钱的人都是无所事事的人,而整日奔波辛劳的人,则注定了要做世代的穷人!
我是个穷作家.我也喜欢钱.但钱不喜欢我.为着寻找到更多的钱,我开始了欣赏钱玩味钱.几月下来,我写了这篇文章,谈钱币的德性和审美。
现在的钱币,是优秀的”机制产品”,属于”制式”时代的产物.这样,我从一开始就把触角伸向了远古.我想记录钱币诞生那一天发生的事情。
把钱币置放在太阳底下,寻找美的存在、美的踪迹,探寻和摸索钱币与美的关系。这是一项艰苦的研究,需要大家的鼎力支持、无私援助和倾心倾力的精神加盟。不论任何形式的审美,都需要精神的参与,因为美是形象,而不是概念;美提供给我们的是一种精神的愉悦和享受,而不是抽象的理论思考。我们欣赏贝币、刀币、布币,欣赏自秦以降的历代古圜钱,谁又不是身在其中地欣赏其间的美的况味、美的韵致呢?倘若我们把欣赏美、创造美以及美的理解,视作劳燕衔泥的益己奔忙,视作蜜蜂恋花的简单功用,那么,我们又该如何理解雨后霁日、紫霞焕曼的自然之美呢?那么我们又该若何理解临流唱叹的壮士和葬花伤春的宫娥呢?
钱币是美的产物。钱币产生的依据是客观生活对美的企求。这种美是可以互通互兑的,是可以相互镜借、共同赏析的。钱币美和天地间任何美完全相同,由两个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美的创造,另一部分是美的欣赏。不论从哪一个角度审查,钱币都具有“作品”的特质。我们完全有权作这样一种假设:人类的先祖,在创造钱币的时候,是以其对美的理解、美的认识和对美的需求为创造法则的。人类的艺术活动是自然的启示、自然的发展、自然的升华,钱币也概莫能外。美是无处不在的,美是普遍存在的,美是实在的。当然了,美有时也以“空在”的形式表达,譬如梦,再譬如醉;在尼采的学说里,艺术境界是由两种特殊的精神环境结构而成的,这就是梦和醉。梦的境界是无数的形象,譬如雕塑;醉的境界是无比的豪情,譬如音乐。我们不难在中国钱币上面找到雕塑和音乐的特质特点,这就是我们建设钱币审美体系的根据所在。我们在中国古钱币上不难寻找到“充实”和“空灵”这两种美的品质,而这两种美的品质正是构成中国美学无限蕴藉、无比辉煌的艺术圣殿的基本要素。我依照着中国传统的审美体系建构中国古钱币的审美画廊,试探性地以纵言、放言的话语文本,言诠中国钱币美产生的渊源和规律。我以梁•刘勰《文心雕龙•体性篇》所框定的美的“八体”样式,对“各师其心,其异如面”的中国历代古钱币,作一回深入细致的考查,从中发现钱币美的时空差异,归类钱币美的类别范畴,探寻和摸索钱币美形态美与神态美的深刻奥意;以钱币美的风格流变,关顾钱币美与宇宙美、人生美与艺术美的直接关系。以中国的以“气韵生动”为准则的审美态度,联系以“生命表现”为主题的西洋美学,诠释钱币美的依据。同时,我们参照唐司空图《诗品》所框定的古诗的24品风格,逐一地对中国历代钱币作风格归类,从中发现中国历代古钱币所包涵的美的思朝、美的流变和美的指向和美的皈依。钱币是任何一个时代的灵符和吉数,它在实施流通和互兑的前题之下,必然记录着它所经历过的历史时期的潮起潮落;可以说,钱币是历朝历代政治生活与社会生活的焊点和焦点,是历朝历代的“睛雨表”和“体温计”,它必然把时代的更革和时代的风云际会凿刻成可供后世祭奠的乩具或者桃符;借助一枚枚古钱币,我们逐一地开启通向历朝历代天庭的沉重大门。钱币背负着沉重的使命,明里暗里地传达着哲学的、社会学的以及人类学的审读讯号,它让我们在一次次地发现之后,坚信钱币美品质的雅郑差异,同时它也以其堪称充沛的实证实物资源,告诉我们在时代与时代之间同样存在着钱币美的文野之辨、雅俗之异以及动静之别。我有意识地不去碰撞历代钱币的精神蕴藉,那是一个缩微了的宇宙世界,那是一个吹弹欲破的心灵世界。资本的精神蕴藉,那是马克思的《资本论》都没有言诠清楚的“古典神话”。我的研究,远离古典的和现代的与钱币有关的所有神话,单纯地面对钱币美和钱币美的不同品质。
面对钱币,我们要焕醒内心深处沉睡的美感,发现美的存在。我们的情感要荡涤和克服钱币“质”的诱惑;通灵剔透地面对钱币,我要把整个情绪与情感,都倾注在钱币美的形式、美的仪态以及美的丰神,不再考虑它的当下价值与国际价位。我们肯定不会以古代钱币的收藏价值作为审美历代钱币的准则,这是肯定的。在宗白花先生的美学专著《美学散步》里有这样精湛的记载:矿石商人仅只看到了矿石的货币价值,而看不见矿石美的特性。在我们的眼里,每一枚中国古钱币,都是一个审美对象,它们或雄浑或典雅,或高古或沉郁,它们是有个性有品质的,它们是有灵有命的。捧着一枚枚或生趣昂然或隽逸劲健的中国古币,我无数次地把它贴在耳边,想聆听它对我们述说些什么… 每逢此时,我都不约而同地想起宋•苏轼的那两行老诗:
静故了群动, 空故纳万境。
荡涤了钱币的流通作用和交换工能,我眼里的每一枚古币都像初生的婴儿一样清纯爽净,它们是裸体的,是天然天成的美的使者;它们像饱经世事、历经患难的道士、教士,参透了人的物欲、社会的物欲,凝炼得只剩下了一袭高古和一身铜锈。“金币不会以它的陈旧而贬值”,这是老话。“金盆打碎了但重量还在”,这还是老话。透过时间,我佐证钱币美的存在,同时佐证中国传统文论的无坚不催。
今天,我在一枚厌胜钱的图案上,见到了“大美万岁”四个字,背文是一匹非常健壮但已绝灭了的远古的犀牛。
•二•
我斗胆妄言:钱币是微形的雕塑,它所具备的审美条件与布鲁克圣殿和西周的司母鼎,没有什么本质的差异;所不同的只是它所提供的审美样式更其为丰富罢了;所不同的只是钱币以数量相对于古老的以力量为表现特征的古器古物;在历史发展的过程当中,钱币的物质效用淡释了钱币的精神存在,使其精神沦落为市侩市井、商贾豪绅的财富计量;在世界范围内,钱币都明里暗里地成为文艺家和思想家鞭苔的具体对像,而把所有人类的物质欲求,不辨善恶地归罪於钱币则显然是不公平的。 钱币是美的,是善的,是真的;钱币是真善美的。钱币确确实实地具备了雕塑审美的所有要 素。这样,我们还是不得不无奈地承任钱币美的存在,而且存在了至少五千年以上的时间。 前面我们说过,美是无处不在的,是普遍存在的。那么钱币审美的历史又有几千年的历史呢 ?可以说,无稽可考。或者说,在故往的泉家眼里,历代钱币只是一个繁若星海的浩渺天空 ,它是美的,是令人嗟叹、发人幽思的。但是,他们没有考稽钱币美的依据,更没有对钱币 进行审美归类,使每一枚钱币都焕发出创造者的体性特质和深刻蕴藉。这里所说的“体性” ,就是刘勰《文心雕龙•体性篇》所讲的“八体”,往宽泛里说,它也式微和别裁了司空图 《诗品》所含盖的“二十四品”特征。不论就内容还是形式而言,“体性”都是两个绝对独 立的意义构成:“体”是创作和创作者的涵意,而“性”绝对是风格、个性以及可供欣赏的 审美特色;我们借助中国历代钱币这个“体”,寻访和踏勘钱币之“性”的正和奇、隐和显的美的特质;寻访钱币的风骨和体势,逐步探寻构成钱币精神世界的艺术化特征。这里我提到了钱币的精神特征。我研究钱币美的特质,并不是苟同富绅,也不是邀宠市井;我们对人类的物欲追求、利市观念,保持着必要的、高度的警觉。我是清贫的,清贫的中国知识分子。对钱币的物质工效和利益尘嚣的流通作用,我不去对它作深刻的考稽和研究。我本着“远尘”和“脱俗”的理想态度审美钱币,结构崭新的、剔除了利欲的钱币审美体系。在石涛《画语录•远尘篇》里有这样的记载:人为物蔽,则于尘交;人为物使,则心受劳;劳心于刻画而自毁,蔽尘于笔墨而自拘,此局隘人也。我们的研究,力除“外物”对我们的精神“使役”,荡涤尘虑俗念对钱币的局隘理解,进入渊源流长、无限广阔的钱币自然美、社会美、人生美、艺术美的客观审视环境。
在人类认识的过程当中,存在着若许多的“熟视无睹”和“忌讳”与“避讳”。钱币不但具备雕塑审美的基础要素,同时具备许许多多门类的艺术要素,比如音乐,比如书法,再比如绘画和建筑。甚而至於,我们在钱币的海洋里,还能勾稽到钱币与筮乩与占卜的神秘文化的特殊符号作用;同时,我们发现:钱币在古往今来的日常生活中,除了流通易市、交换通兑的工能之外,还背负着丧葬入殓以及婚娶呈祥的民俗文化的具体作用。钱币是可以交通人神、通络阴阳的,它的这种工能不只体现於客观生活的日常实用,同时体现于钱币的表面和表相。在古代医学的典籍里,我们甚至都不难勾稽出“以铜泉刮毒”(刮莎)、“煎骨贝、疗疮疥”的《泉本草》。钱币具有无限丰富的审美蕴藉和精神蕴藉,通过对钱币美的归类以及钱币美的质量的逐一断析,我们从纵和横两个方面,结构平实朴茂、厚重工稳、入世近俗的钱币审美体系。
•三•
钱币美是实在的,是可以触摸的,有时甚至是令人感动的。诗歌和春天都是美的存在,前者是艺术的美,而后者是自然的美。钱币更趋于艺术美,社会学范畴的艺术美。而人类的艺术美无不通灵通感,无不启发人生、教化社会。
面对着古趣盎然的一枚枚古钱币,我们常常地被先民们的精湛技艺和卓越匠心震憾。震憾之后,是持久的发现和研究,是巨大的喜悦和莫可名状的悲哀。我发现了钱币审美前程的远大,同时,发现了我们的渺小和我们的无知。
探寻的是钱币美的形式与形态、风格与嬗变。美是形象的,不是慨念。录冯雪峰先生一首小诗,权作是对钱币美的精神提示。我们应该像理解诗歌那样去欣赏钱币的美,欣赏钱币的充实,欣赏钱币的空灵,寻找足以感动我们情感的种种因素。穿越时间和空间的隔阂,结构中国古钱币的审美体系。
有水下山来,
我以一叶花瓣相赠,
告诉山外的姑娘,
山里的花已经开了。
在一枚厌胜钱的图案里,我找到了“日有万陪”的字样,上面还有“一枰秤物”的景像。我们完全有权承袭它的境界,借某个夜静风悄、万籁俱寂的时刻写一首短诗,至于是五言还是七言,那是我的私事。
好了,我们逐章地领略钱币的丰神仪态,不厌其精、不厌其细地对出土和传世的钱币品类,进行逐一分类,展示一个风姿绰越、仪态万方的崭新世界。
此文一作家所写,转贴供大家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