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武汉钱币市场,我来了!
杨公博 1993年9月上旬,我和最最敬爱的的父亲一起到了武汉,他送我来上学,虽然他并没有完全明白我所上的学校与班级的性质,我自己那时也不很清楚,十分迷茫。我本来要去武汉大学上自费的,结果上午在武汉大学招生学籍管理科那里被介绍到了华中师范大学,我就到了华中师范大学,在校园里胡里糊涂的找到了一个招收培训班的什么师资中心,挂的还是教育部的牌子,就进去了。一进楼上去就在一个办公室门口碰到一个胖乎乎的中年妇女,她问我找什么?要做什么?我来意还没有讲完,她马上问我是不是来参加培训的教师?是不是中学老师?读什么专业?历史系?很好。为什么来这么晚呢?云南来的?喔,怪不得!赶紧报名去!并告诉我到几号楼的什么部门去报名交费!
我还没有说清来意,她也还没有弄明白我的身份!虽然我在高中当过少先队辅导员,但我不是老师啊!
但她急于安排上午的工作内容、下班,我急于找到接收我读书的单位!
于是我的一生,就因为这样的“急于”而彻底改变!
从表面上看,我读书的这个部门,比其他大一新生高一级,实际上这不是一个学历教育单位,读完一年后是没有毕业证的,虽然可以获得教育部某中心的结业证书。但那时我完全不懂得,天气特别炎热,也顾不得那么多,先找到位置呆下来再说了。
我和父亲当天就住在该培训部那栋楼的一个空宿舍里。
两天后父亲回去了,我就开始了独立面对这个陌生世界的生活了。
学习上的种种起伏变化、阴差阳错我就不讲了,这和我的钱币生涯关系不大。总之那些年里我做的所有事情,可以说一半是读书,一半是玩钱。
此前的8月份我已和那位湖南的女孩子一起来过武汉,知道武汉钱币收藏市场。但那时我有她做伴,好玩,很多东西不放在心上。但武汉钱币收藏市场给我的印象很坏很坏,那里有少数人机会就是强买强卖,态度恶劣。
当时武汉市场位置在滨江公园,江滩上建起来的狭长市场,中间是走道,两边有很多店铺。靠近防洪大堤的墙脚是一溜空地,就成了大家的地摊。开学后的一个星期五我就去了这个市场,我包里背着钱币,怀里挂着一把50厘米长的云南马刀,非常锋利,牛皮刀鞘,有很长的背带。我用外衣遮着。这样做的目的,不是存心跟谁过不去,我不是那种人,而是要给武汉钱币市场里某些恶劣商人一个警告,避免因为我是外地人、年轻人、陌生人而遭到他们肆无忌惮的欺负。
那天去市场时是下午,人很少,我一进去,几个开店的就使劲拉着我,要买我的东西,我就给他们看,他们看中的东西只给很少的价钱,比如一个滇字20文上品,只给30元,一个云南双旗半圆美品只给6元,而且拿着币不给我,非要我卖给他们,拉扯过程中我就会把衣服故意掀开,让他们看到我怀里的马刀。一个满脸麻点的男子看了脸色尴尬,坏笑着伸手来扯我的刀,但扯不动,我是穿在肩膀上的,刀子还有扣子扣着护手。然后他们也不再坚持了,说我干什么呢,卖个破铜板还带着刀子。大不了不要算了啦。我当然说带刀子是我的喜好,没有什么呢。后来的后来,当年有点强人意味的那几个商店主还是和我成了熟人,对我的态度变好了不少。
经过几次这样的事情后,我就明白了,要卖东西只能自己摆地摊卖给真正的买家,或者周末赶集的日子来流动着卖给买家,不要和开店的那些人打交道。然后我就开始了在滨江公园摆摊的日子,这时我基本是销售从云南带来的东西,没有在武汉市场买什么。我主要买卖云南的银币、铜元以及一些云南常见的古钱,比如利用通宝、兴朝通宝、咸丰重宝宝云、宝东局的。利润不很大,百分之二十以内。刚够维持我的额外开支,由于初来武汉生活,很多不习惯不方便,于是就只有花钱弥补。那时和我同住的几个人中有一个非常好的哥们,年龄比我大,至今是我的好兄长!他非常爱喝酒,是湖北襄樊人。我们每周至少3次一起喝酒,或者在宿舍喝,或者去学校周边的小酒馆喝。那段时光真是值得永远永远的怀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