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瑙河奔流直下,汇入黑海,形成了欧洲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三角洲。多瑙河三角洲不计其数的湖泊和沼泽哺育着300多种鸟类和45种多瑙河及其支流中特有的鱼类。
无论科学家认为多+瑙河三角洲只有7,000年的历史,还是昨天才诞生,都无关紧要。在游客眼里,三角洲是被众神遗忘的角落,那里水土交融而又不为人所觉察,那里的一切--河流、海洋、泥沙--都呈黄褐色。在它3,500平方公里的辽阔区域内······说不清哪里哪里是波浪的尽头,哪里是河岸沙丘的源头。这种疑问一直萦绕在人的脑际,伴人沿100公里宽的河流而下,直至黑海。
然而,多瑙河挟带的固体物质正以每年10米的速度吞食着海洋。固体物质上面杂草丛生,覆盖着片片白花,但若前去采摘,定会掉进水里。你或许认为可以看到泡沫,但进入眼帘的却尽是沙子。一天夜里,由于芦苇漂流形成了长达几公里的岛屿,使我们无处泊船。动物也会犯同样的错误,我曾看到它们在宽阔的冲积河谷中落水身亡。
三角洲是一个仍在形成中世界,它散发着海草、湿土、飞鱼和鲜鱼子酱的蛮荒气味。
没有迹象表明曾有人在此生活,也没有写下自然环境的历史痕迹,它们依然我行我素地执着前行。除了时空无限外,我们无需理解任何东西。
对多瑙河三角洲的这一描述,可追溯到1936年,除了无时不在变化的数字外,它依然真实如初。现在,三角洲的总面积已超过5,500平方公里,多瑙河河长2,850公里,平均流速每秒6,500立方米,挟带的淤泥每年约有两亿吨。作为欧洲仅次于伏尔加河的最大河流,它的汇水面积超过80万平方公里,它流经前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乌克兰,欧洲中部和东南部、奥地利、德国以及匈牙利的河流都汇集其中。
一、圣水
对生活在多瑙河中下游的古人来说,多瑙河是一条神圣的河。武士外出征战,先要用河水净身,并向它献祭,尤其是罗马皇帝图拉真,对它更是感激涕零,因为在公元二世纪罗马军队征讨生活在多瑙河平原和喀尔巴阡山的达契亚人时,多瑙河曾施惠于他。在罗马图拉真的石柱上,多瑙河被描绘成一个长着胡须的巨人。图拉真是第一个踏着石桥渡过多瑙河的人,该桥为大马士革的建筑师阿波洛多鲁斯于公元105年所建。
古希腊人认为多瑙河三角洲是一个自我封闭的地区,根据季节的不同,为多瑙河七条、五条或三条支流所束缚。随着时间的推移,多瑙河至少有四个出海口被淤泥堵塞,从而产生了数不胜数的淡水水道和湖泊,由漂浮或固定的岛屿将它们与大海分开,岛上长满芦苇和树木,如白杨、栎树、柳树和桤木。
多瑙河水通过三条支流注入黑海,从北向南,分别是基利亚河、苏利纳河和斯芬图格奥尔基河(圣乔治河)。这些名字可追溯到古希腊时代(基利亚意为"僧侣的密室",苏利纳意为"水道"或"管道"),追溯到中世纪的意大利人,更确切地说,是热那亚人在那里的存在,他们的庇护人是圣乔治。同位于更南端的伊斯特里亚河一道,先是交易站,后是城市,就建在这些河流上,船只满载咸鱼和熏鱼、谷物、蜂蜜、毛皮和奴隶,从这里驶向希腊和意大利。
对古代的水手来说,多瑙河水流入的黑海,即古代的Pontus Euxinus,标志着已知世界的终极。多瑙河上狂风不断,水深浪急,水手们往返其间,直到12月6日,即水手的庇护神圣尼古拉的庆典日,航行才告一段落。那时,多瑙河水甚至海水往往已开始封冻,直到复活节时才重新出航。
二、鸟类岌岌可危
传说,多瑙河三角洲中心地带的Peuce(希腊语"白杨")岛曾被一个神秘的王国所占领,居住在那里的要么是亚马孔人,要么--更符合历史实际--是日耳曼血统的部落。在多瑙河河口外有一座Leuce(希腊语"白色"的)岛,现名斯内克岛,属俄罗斯所有。根据希腊神话,它是通向西天的入口,也是祭拜阿喀琉斯的地方,据说他一直在此避难。
同古时候一样,多瑙河三角洲现仍是每年从欧洲中部和北部迁往地中海的候鸟的落脚点。现有记载的鸟类已达300多种,其中176种在那里繁殖,有鸬鹚(3,000对)和倭鸬鹚(2,500对,占世界总数的61%),鹈鹕(2,500对,与古北区繁殖鸟的50%),287,500只红肚鸭、白鹭以及各种各样的食肉鸟,其中包括几对稀有的白尾鹰。湿地燕鸥群更是引人注目。
在漂浮岛上可发现水獭、鼬和水貂。鱼是多瑙河三角洲和湖泊的另一个财富来源:现已发现60多种鱼,其中45种是在多瑙河及其支流中土生土长的鱼,另外15种为海鱼。有些鱼,如鲟,产卵时逆流而上,到河的上游产卵,它们的卵可做鱼子酱,而有些鱼,如鳝鱼,而顺流而下,到海中产卵。
然而,在过去的50年左右,多瑙河--三角洲上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芦苇床--的动植物一直遭受污染的威胁,现已造成很大破坏。捕鱼量急剧下跌。1989年,勉强捕鲟20吨,仅是一个世纪前的2%。仅在过去十年中,就有五种鸟消失,八种鸟数量减少,27种变得稀有,18种濒临灭绝。
这一严峻形势主要是由于多瑙河三角洲脆弱的生态系统日益失衡而造成的。造成失衡的因素有:湖泊和运河(如布勒伊拉湖和卡拉奥尔曼运河)的干涸和疏浚;在一个面积为420平方公里的区域引进农业,尤其是种植玉米,现已证明,能生长庄稼的土地还不足半数;拓宽运河,使之能容纳1984年开挖的多瑙河-黑海运河所不能通行的大型远洋船只;以及用重型机械集中收割芦苇,以便为造纸厂和纤维素厂提供原料,如三角洲上游的克勒拉希的工厂。
三、保护的日益加强
此外,多瑙河水的污染也急剧增加。许多工厂和农工联合企业将磷酸相加、硝酸盐、油渣、汞和杀虫剂倾倒进多瑙河及其支流。城市排水沟则将未经处理的废水直接排进多瑙河,废水排放引发疾病的流行,如猪瘟、乙型肝炎和霍乱。
在河的另一端,黑海的情况同样也不太妙:1960年捕到的鱼种中80%(26个中有21个)现已消失,而且水中生命遭毁灭的趋势仍在继续。
罗马尼亚和乌克兰当局(20%的三角洲在乌克兰版图内)对这一生态灾难的反应,仍是举棋不定,原因是缺乏资源。
诚然,1990年停止了排水工程,1991年又将三角洲作为生物圈保留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还在图尔恰成立了旨在研究和监测该地区的多瑙河三角洲研究所,可谓有了一个可喜的开端。但是,如想扭转当前趋势,则需国际社会的支持。1990年9月,由若干国际组织,其中包括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的专家组成的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的考察团,对三角洲进行了考察。考察团提出的建议至今尚未全部实施。不过,罗马尼亚于1993年通过了旨在加强三角洲保护的法律,朝着正确方向迈出了一步。为使远洋船只通过三角洲而实施的机械化芦苇收割和开垦工程已在逐渐缩小,为使新辟低地重新植树区得以自然恢复,也已制定了一项政策。
三角洲还是人类的定居区,那里约有20,000人居住,主要是渔民。其中80%以上是利波瓦人,即由于受官方规定的宗教和沙皇迫害而来三角洲避难的信东正教的俄罗斯人。他们的人数已急剧减少,大约50年前有30,000人,目前已减少到12,000人左右。
| |
湖北集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