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比赛期间总是“三点一线”
“没办法,当运动员的时候,每次比赛我都是冲着冠军去的,所以比赛之前的时间都是用来备战。”
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19岁的邓亚萍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在那之前,邓亚萍已经拿到了世界杯的女子团体和双打冠军,以及世乒赛的女子单打冠军。“在那么多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之中,有一些运动员是冲着取得好成绩去的,也有一些运动员是抱着重在参与的态度,而我就属于是冲着奖牌去的。”说起当时的情景,邓亚萍的脸上又显现出了令人敬畏的神情。
应该说,邓亚萍当时已经具备了这样的实力,但毕竟是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所以邓亚萍还是不敢有丝毫马虎,“当时到了奥运村之后,每天都是食堂、宿舍、比赛馆三点一线,为了取得好成绩,我基本上都是这样度过自己的每一天。”
超人的天赋加上刻苦的训练,邓亚萍如愿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拿到了女单和女双两枚金牌,“当时真的特别激动,觉得自己的梦想实现了。”在那届奥运会上,邓亚萍第一次流下了幸福的眼泪。
但是对于巴塞罗那奥运会,邓亚萍的记忆却也仅仅只有食堂、宿舍和比赛馆,“每天都忙着训练,根本没有时间去玩啊,所以等到比赛结束之后,我都不知道奥运村里有什么好玩的,最后还是我们的陪练带着我去奥运村里逛了逛,但也没留下什么特别的印象。”
4年后的亚特兰大奥运会,邓亚萍又一次出现在赛场上,但是与巴塞罗那一样,她在亚特兰大的活动范围依然只是赛场、食堂和宿舍,“没办法,当运动员的时候,每次比赛我都是冲着冠军去的,所以比赛之前的时间都是用来备战。”
和萨翁忘年交令人羡慕
“我觉得他对我的喜爱并不是针对我一个人,他是看到了我身上拥有的那种奥林匹克精神。”
邓亚萍对待比赛的那种认真和执著,帮助她赢得了很多荣誉,同时也为她赢得了一份特殊的感情——她和前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之间的忘年交,直到现在仍然是体坛流传的佳话。
萨马兰奇年轻时就很喜欢打乒乓球,曾经还获得过西班牙全国比赛的混双冠军,因此对乒乓球比赛一向十分关注。萨马兰奇最初注意到邓亚萍是在1991年的世乒赛上,邓亚萍快速、积极的发球抢攻战术,以及变化多端的线路和落点深深地吸引了萨马兰奇。因此,萨马兰奇在比赛结束后临时决定亲自为邓亚萍颁发女单冠军的奖杯,这也是萨马兰奇作为国际奥委会主席第一次为一名乒乓球运动员颁奖。对于为什么特别喜爱邓亚萍,萨马兰奇表示:“邓亚萍那种不服输的劲头,代表了运动员的风貌。”
在那之后,邓亚萍受到了萨马兰奇的邀请去瑞士洛桑的国际奥委会总部参观,而她和萨马兰奇的交情也越来越深,直到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女单决赛的颁奖仪式,萨马兰奇已经是第五次为邓亚萍颁奖,而很多运动员甚至连一次这样的机会都没有。因此,邓亚萍对于这样的荣誉也十分看重,“能够得到萨马兰奇主席的青睐当然很高兴,但是我觉得他对我的喜爱并不是针对我一个人的,他是看到了我身上拥有的那种奥林匹克精神。”也正是出于这一点,萨马兰奇在1997年任命邓亚萍成为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
除此之外,萨马兰奇在邓亚萍的求学之路上也给了她不少帮助,“我英语非常差,萨马兰奇主席就鼓励我多说多学。”因此,邓亚萍在从清华大学外语系本科毕业后,将自己5000多字的英文毕业论文送给萨马兰奇,而萨马兰奇随即将这份论文存放到国际奥委会博物馆,在他看来,这是一个中国运动员成长最有价值的纪念,能够鼓励更多中国运动员学习英语。
作申奥陈述
比打球紧张
“最后陈述的前一天晚上,基本上就没有睡觉,一直都在重复那几句英文,就怕到时候忘词。”
1993年,北京第一次申办奥运会的时候,刚刚登上事业顶峰的邓亚萍作为运动员代表参与了申办活动,而且由于邓亚萍深得当时的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的喜爱,因此北京奥申委决定由邓亚萍作为现役运动员的代表在申奥陈述中说几句话。
“当时特别紧张,因为我那时候根本就不会讲英语,陈述报告的内容也是别人替我写好的,我必须要把这些内容硬背下来,我真的感觉比参加奥运会决赛还要紧张,”邓亚萍回忆着当时的情景,“到了最后陈述的前一天晚上,我基本上就没有睡觉,一直都在重复那几句英文,就怕到时候忘词。”不过,毕竟是身经百战的知名运动员,邓亚萍一到了陈述现场立刻就冷静了下来,“没想到最后很顺利地把内容背了下来,但是很遗憾,那次申奥最终没有成功。”
2001年,北京决定第二次申办奥运会,而这个时候邓亚萍已经退役,开始了自己的求学之路,然而当奥申委希望邓亚萍出任“北京申奥形象大使”的时候,邓亚萍还是毫不犹豫地接受了,“第一次没能申办成功很遗憾,所以有这样的机会再争取一次,我肯定不会错过的。”
有了第一次作陈述报告的经历,再加上这一次的陈述内容完全是自己用英文写出来的,所以邓亚萍这一次并不觉得紧张,“不过这并不是说第二次申办就很轻松,由于国际奥委会不允许委员到申办城市考察,而委员们对已经高速发展的中国并不了解,印象还停留在很多年以前,因此我们需要满世界地去找每一位委员做工作,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国,这也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幸运的是,我们最后完成了这个任务。”
“副村长”感慨
北京奥运村设计挺费心
在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邓亚萍就进入了北京奥组委工作,最初主要是负责市场开发方面的工作,但是今年年初,邓亚萍成为北京奥组委奥运村部副部长,而大家也都形象地称她为“副村长”。
至于为什么会从市场部调到奥运村部,邓亚萍表示完全是服从组织的安排,但是她并不否认自己经历过多届奥运会的奥运村,会给她现在的工作带来好处。“当运动员的时候,我对奥运村并不是很熟悉,所以印象也不是特别深,但是成为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之后,我们每逢奥运会的时候都要在奥运村内设置一个办公室,我们这些委员每天都要轮流值班,所以待在奥运村的时间还是挺长的,对奥运村的各种设施也挺了解,特别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奥运村,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那个村子并不奢华,但条件齐全,为运动员提供了足够的硬件服务设施,软件服务也想得很周到。”邓亚萍说道。
至于北京奥运会的奥运村建设,邓亚萍则表示,在硬件上首先要符合国际奥委会的规定,因此和往届不会有太大差别,但是由于这个奥运村随后还要接待参加残奥会的残疾人运动员,所以在一些细节的设计上动了不少脑筋,“比如衣柜里面挂衣服的横杆,一般都是在跟人眼睛差不多高的地方,但是对于残疾运动员,特别是那些坐轮椅的运动员来说,这个高度显然太高了,所以我们专门将所有横杆的高度都按照坐轮椅的运动员的标准来设置,这对正常的运动员来说也许会有些不习惯,但是并不影响使用。”
像这种细节上的改变,在北京奥运村的设计建设中还有很多,“这些改变在做出来之后看上去都挺简单,”邓亚萍说道,“但是由于我们没有这样的经历,有很多东西一开始都是想不到的,所以要费很多心思去想,才能做到尽量让所有人满意。”
<script>var para_count=27</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