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漫话完税凭证

1楼
123456 发表于:2009/8/13 22:43:00
完税凭证,是我国历代政府税收部门在征税过程中根据税法规定向纳税单位和个人征收税款时使用的专用凭证。中国四千年的赋税史,产生了无以计数的完税凭证,也给收藏者和研究者留下了无数个难解之谜。下面我们根据史籍的记载和留存的实物对完税凭证的变迁进行简要的回顾。

  中国有文字记载完税凭证是在北宋初年,以后历经元、明、清三代,直至民国、新中国,完税凭证式样繁多。北宋初期称完税凭证为“引”,也称公引、关引、文引。北宋末期及南宋时期称为“税钞”,由户钞、县钞、监钞和住钞四联组成。元代称完税凭证为“契本”。契本的格式全国统一,北方各省由户部印发,南方诸省由户部发给铜模在当地印造。到了明代,又恢复宋制将完税凭证称为“引”。宋、元、明三代的完税凭证主要是在征收关税、货物税、盐税等工商杂税时使用,田赋靠政府编制的“黄册”征收。清代则将所有赋税统一用完税凭证征收,“引”也改称为“税照”、“执照”、“税票”。民国时完税凭证的称呼没有多大变化,“执照”、“税票”等名称继续沿用,有的地方也称“照票”、“串票”。新中国成立后,除货物税的完税凭证由“完税照”和“完税证”共同组成外,其它税种的完税凭证逐渐统一改称完税证。

  目前,宋代的“引”、“税钞”和元代的“契本”等完税凭证,只见历史记载,而未见实物面世。明代的“引”也十分罕见。而清代的各种完税凭证由于年代较短则不断地被发现。本文主要介绍清代以后的完税凭证。

  清代的完税凭证主要有无价凭证和有价凭证两种。从目前发现的实物看,无价凭证全部为竖式,按税种印制,名称五花八门。清王朝初建时,曾袭用了明朝按鱼鳞册和黄册的征税办法。由于各地贪官污吏大钻空子,巧立名目,任意向老百姓摊派苛捐杂税,中饱私囊,故清顺治十三年开始对纳税手续做了一些改革,即向纳税人发出通知单,实行发给“截票”的办法来征收田赋,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田赋税票。票上开列实征地丁钱粮的数目,中间加盖有“钤印”,交税时,从“钤印”中将“截票”一分为二,一半留在官府,一半交纳税人,但这一办法仍有弊端。到康熙二十八年,清政府将截票改为三联,一留官府,二给差役,三交纳税人,各有凭证,彼此无争,以防弊端。到雍正三年,又将三联改为四联,到雍正八年,又改为三联。从公开发表的资料看,目前国内还没有这种“截票”面世。国内留存较早的完税凭证有中国财政博物馆所藏的清代乾隆年间的安徽歙县税票、吊税票、佥业票等。另外各地的收藏者们也收藏了部分清代完税凭证。如光绪三年的地丁银执照、屯粮执照等。清代的有价完税凭证式样不多,最著名的当属大清藤草帽税票。大清藤草帽税票是山东省商务局1901年发行的,当时袁世凯任山东巡抚,但山东省商务局为何开征藤草帽税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这也给藤草帽税票的产生增加了神秘色彩。此票为英国DORLING公司印制,并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也是目前广泛采用的水印防伪技术。有些收藏家还收集了上下颠倒的四方联。此外,清代光绪年间,还印制过两套印花税票,但这两套印花税票还未来得及使用,清政府就被推翻了,但仍有部分印花税票从各省流出,今天,这些流出的印花税票已成了人们竞相追逐的藏品。

  相对于清代的完税凭证,民国时期的完税凭证式样更趋繁多。这一时期的无价完税凭证仍以竖式为主。目前最为常见的完税凭证为民国二年(1913)年北洋政府开征验契税时贴在房地契上的卖契(俗称验契纸),这种完税凭证随着房地契的存在而大量留存。田赋的完税凭证式样也很多,由各省分别印制,有征收田赋收据、随粮带征附加地方捐款收据、地粮完银串票、屯粮串票等。民国时期的工商杂税无价完税凭证很少,相反,各种票样精美的有价完税凭证不断被发现,如直隶省1927年印制的井字验契税票,北洋政府烟酒事务署1915年印制的纸烟出厂税税票、1924年东北三省印制的邮包税税票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期间,产生了令当今无数收藏者为之痴迷、倾倒的样式繁多、异彩纷呈的印花税票。从北洋政府1913年印制长城图印花税票开始,到1948年印制农工图印花税票结束,***共印制通用印花税票八套,图案分别为长城图、版图旗图、六和塔图、人像图、复兴关图、球旗图、联运图、农工图。同时还产生了无以计数的地方加盖票、伪政权发行票,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收藏内容。

  由于战争年代的艰苦环境,解放区完税凭证留存不多,目前发现的有晋察冀边区纳税执照、冀鲁豫边区卷烟税票、晋察冀边区印花税票等。

  新中国成立后,完税凭证逐渐统一,主要有干栏式通用完税证、税收缴款书、定额完税证、印花税票四种。干栏式完税凭证也逐渐由竖式转变为横式,河北省契税收据就完整地见证了完税凭证由竖式向横式转变的过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48年东北解放区出现了裁剪式完税证,这是后来风靡全国的裁剪式发票的雏形。文革开始后,人们的纳税意识日益淡薄,而这一时期的完税凭证也难觅其踪。传世稀少的文革完税凭证上大多带有“抓革命,促生产”、“要斗私批修”等字样,时代特点鲜明。1982年“利改税”之后,这一状况开始改观。但非专业人员对完税凭证的了解仍然很少。到1994年税制改革时,除农业税之外,所有税种均使用横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完税证、零散税收使用定额完税证。在此期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应用,各地先后开始印制微机打印的通用完税证。1994年9月1日,税务机构分设为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通用完税证和定额完税证的右上角全部加印了“国”、“地”两字,以示区分。税务机构分设不久,各地开始出现纳税人自核自缴税款的通用缴款书。当历史的车轮驶入21世纪之后,伴随着新一轮征管改革,完税凭证也发生了更大的变化,进而出现了委托银行代征税款的转账完税证。新中国印制的印花税票品种不多,建国以后共印制了五套。第一套为建国之初印制的国旗地球图印花税票,第二套为1952年印制的鸽球图、机器图印花税票、第三套为1988年版、1989年版的四化建设图印花税票,目前这套印花税票仍在广泛应用。为满足广大收藏爱好者的需要,从2002年起,国家税务总局每两年印制一套印花税票,内容为风光名胜、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等。

随着国际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目前国内一些发达地区已开始实行网上申报,古老的完税凭证也开始悄然退出。作为一种新兴的藏品,除印花税票外,收藏界目前对其他完税凭证还未予重视。但无论时代如何进步,那些发黄的完税凭证都会因其积淀的厚重历史文化气息,而永远璀璨流芳。

陈树群

(作者单位滦南县地税局)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8594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