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2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隆中对》印样是这样造就的

1楼
123456 发表于:2009/8/26 23:49:00
《隆中对》印样是这样造就的

《隆中对》小型张印样是这样造就的(上)
                                                                 忆繁作
      
从1989年拟定发行《三国演义》第 2组邮票及《隆中对》小型张算起,至今,对于《隆中对》小型张问题的争论已近20年,讨论的广度与深度、涉及面之大以及广大集邮界热情关注程度之高都是前所未有的。那么,问题争论与争议的焦点是什么呢?
首要问题是《三国演义》第 2组邮票中是否包含有《隆中对》小型张?早在 1989年第 4期《集邮》发表丁宝斋的文章《三顾茅庐发生在襄阳隆中》中,已经明确论述《三国演义》第 2组邮票包括一枚“三顾茅庐”和一枚小型张《隆中对》,并且指出小说《三国演义》记述“三顾茅庐”事件发生的地点是襄阳隆中,这与历史典籍记载是完全一致的。”正是由于发表这篇文章,才于 1989年第 10期《集邮》又发表了张晓刚王玉君的文章《三顾茅庐不发生在襄阳隆中》,该文引证诸多典籍论点,结论是:三顾茅庐这一历史事件不发生在襄阳隆中。两篇文章对于三顾茅庐发生地是在湖北襄阳隆中,还是在河南安阳产生了截然不同的两种见解,实际上是对“诸葛亮躬耕地”认识上的冲突。因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和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联合于 1989年 12月 13日举行了“诸葛亮躬耕地”学术讨论会,京城 20多位著名历史学家参加了这次学术会议,史学家们从历代史籍文献记载、当时的地理区划、政治军事态势和诸葛氏的社会关系等诸多方面进行深入分析论证之后,得出结论:诸葛亮躬耕地在今襄阳隆中。事实清晰表明,由于《三国演义》第 2组邮票包括一枚“三顾茅庐”和一枚小型张《隆中对》,才引起河南与湖北互争原地的激烈争论,才举行了“诸葛亮躬耕地”学术讨论会。这就是 1989年发生小型张《隆中对》事件的全部过程。
并且,1990年第5期《上海集邮》的文章《“隆中对”小型张未能出台设计者陈全胜深感惋惜》,引证了《三国演义》邮票设计者陈全胜接受设计任务时情形:“领导明确交代说,你在设计创作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做一些调整、改动。回来后,我把‘三国’反复咀嚼了几遍,从历史真实到艺术真实,从绘画艺术到邮票独特的表现形式,进行了反复揣摩。根据邮票发行局领导指示精神,作了—些改动,如把第 1种小型张‘三英战吕布’改为‘千里走单骑 ’;把原来准备分两组发行的‘赤壁大战 ’改成’一组 8枚的连票;第 2组增加一种《隆中对》小型张等。这些设想,发行局在征求有关专家的基础上研究后,向我约了稿。” 2007年 2月 13日《襄樊晚报》发表刘文生 涂玉国的文章《珍贵邮票<隆中对>》,文中更加具体地讲到,“1989年春,陈全胜携《隆中对》小型张画稿送审,由邮票总设计师邵柏林亲审此稿。邵先生对画稿提出了不少中肯意见,于是陈全胜又投入到紧张的改稿任务之中。事隔数月之后,《隆中对》小型张画稿被通过。并且,1990年第 5期《上海集邮》封2上
         刊出了陈全胜创作的蓝色衬底第二稿画稿,这就是首次面市的《隆中对》小型张完成设计画稿。
然而,1990年 5月 6日,由邮电部主办的《人民邮电报》却发表了邮总发言人的谈话:“三国邮票设计方案中,无‘隆中对’小型这张,部分报刊上有关报道是失实的。”不禁让人疑问,邮总发言人是代表谁发言的?竟武断地认定这么多国内重要报刊的报道是失实的。不仅如此,国家邮政局有关人士又于 2003年 I1月 4日在西安澄清没有发行《隆中对》小型张的原因时指出:“决不是因为河南与湖北互争原地之故”。“其真实情况是专家在讨论审定选题时,认为‘三顾茅庐’的故事已经包含了‘隆中对’的内容,没有必要再发行一枚《隆中对》小型张”。不禁让人更加疑问,事隔10年后,国家邮政局有关人士再次否定这一曾经引起全国集邮界和史学界的关注的《隆中对》事件,其真实目的究竟是什么?诚然,邮总发言人的谈话否定不了《隆中对》事件,国家邮政局有关人士也否定不了《隆中对》事件。不论如何辩解,恐怕都无法掩盖当年邮政局相关人员取消发行《隆中对》小型张的错误决策。         
总之,在拟定发行的《三国演义》第 2组邮票中包含一枚《隆中对》小型张,并且由陈全胜完成《隆中对》小型张画稿的创作任务。
再说,当年国家邮政局有关人士说:“专家们在讨论审定选题时,认为‘三顾茅庐’的故事已经包含了‘隆中对’的内容,没有必要再发行一枚《隆中对》小型张”,果真如此吗?“三顾茅庐”的故事乃家喻户晓,它所表现的是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行动,是对刘备优良德行的赞扬。而稍后发生的“隆中对”故事,则是影响“三国”历史走向的重大事件,也可以说是统帅刘备此后政治目标的灵魂,是对诸葛亮非凡才智的最高赞颂。这两件事虽然是连贯发生的,但完全无法将其捏合在一起。 T157《三国演义》邮票(第二组)4-2“三顾茅庐”的画面中,刘备“三顾”临门时,只有童子开门迎接,诸葛亮尚未现身(按照小说中情节,诸葛亮此时尚在草堂高卧)。在一幅主角尚未登场的邮票画面中,又怎能将“隆中对”的内容包含其中?况且,有关人士说的“专家”不能把握和理解“三顾茅庐”和“隆中对策”的这些关系,又怎能做出正确审定选题呢?实际上,对‘隆中对’小型张最有审定选题权利的专家应该是邮票设计者陈全胜,因为正是他设计的《三国演义》邮票(第一组)和《千里走单骑》受到广大集邮界的赞誉并被评定为当年最佳邮票。所以《三国演义》邮票(第二组)中包含一枚陈全胜设计的《隆中对》小型张已成为顺理成章。
其次,《隆中对》小型张印样是如何造就的?1993年 8月4日《信息日报》刊登万鹏的文章《“隆中对”小型张流产内幕》。比较详细的论述了《隆中对》小型张的拟定、画稿的形成、原地的争论、更换设计者以及最后未能发行等等,并在文章标题处刊出《隆中对》小型张的画样稿。画样稿一经面世便受到广大集邮爱好者的高度赞许和热情追捧。一则,陈全胜的《隆中对》小型张的画稿简洁明快,生动感人,果然又是一幅成功作品。二则,画样稿除未印中国人民邮政和面值外,其小型张规格、小型张名称的配置位置、小型张的边饰、色调搭配以及用纸等等和《三国演义》(第一组)小型张《千里走单骑》都完全相同,是一枚由专业邮票印刷厂采用原画稿制版印制的精致完美的小型张票品。
可是,此后对于《隆中对》小型张画样稿的称谓问题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前者不仅认为样张、试样、画样稿,而且是未发行的珍贵邮票。后者则认为是纪念张、甚至是花纸头。首先,纪念张是为了纪念某一事件印发的,在其画面上总是印有“纪念xxxx”的字样,并且印刷纪念张的图稿与邮票图稿无关。更重要的是,大多数纪念张是由非专业邮票印刷厂用普通铜板纸印制而成,印刷粗糙,齿孔不规则。因此,把《隆中对》小型张称为纪念张是毫无根据的。其实,真正的纪念张也不乏珍品,像《建国 30年最佳邮票评选》纪念张、1980“猴”开门品种佳邮评选纪念张,目前市场价格均在 800-900元以上。至于花纸头乃是海外某些人印制的虚拟国家的腻造票。如果称为花纸头未免过于荒唐。
那么,称为样张、试样、画样稿或未发行的珍贵邮票是否确切呢?显然,这样的称谓还不够规范。说明在集邮领域对<样票﹒试样﹒印样>这样一个至关重要问题的认识还不能统一,存在着模糊观念。
1998年第 7期《集邮》刊载二阳的文章《试样、印样和样张》,曾对长期沉寂的集邮界引起不小反响。文章清楚地告诉我们,在已经出版的各种集邮工具书上,对这三者的称谓相互混淆,使人难以区分。例如,有的将“印样(Proof)”定义为:“用雕刻母模或母模制成大版在印刷机上打印的样张。”也有将“印样  proof” 定义为:“  在邮票印制前从原模或印刷版上印出的样张。”显然两者都是混淆了印样与样张的概念,因为印样和样张这两者谁也包容不了谁,它们之间没有“属”与“种”的关系。
试样、印样和样张一向是受到广大集邮爱好者和集邮家珍重和追逐的特种邮品。那么这些术语都是如何定义的,他们之间的关系与区别是什么?恐怕还很少有人说得清楚。甚至,在集邮工具书中也是把这些术语的概念相互混淆,模糊不清。这是由于,长期以来,样张、试机样票曾被当年的邮政部门规定为禁品,既不能用于编组邮集参加展出,也不能公开流通。邮政当局认为,试机样票是邮政部门的内部资料,若有外流现象属于管理不当,因而邮政部门对试机样票一直管理严格,以致多年来介绍试机样票的文章很少,一些有特色的试机样票 也湮没无闻。这种封闭状况再也不能延续了,尽快弄清楚这些术语的确切涵义以及其间的关系与区别。只有这样,我们的集邮水准才能早日与国际接轨,赶上世界集邮发展的趋势。
广大集邮爱好者,尤其是有志于在FIP各类竞赛邮展上力争高奖的集邮家,尤为重视对“试样”(Essay)、“印样”(Proof)和“样张”(Specimen)的收集与研究,因为无论是按传统模式或是专题模式来编组邮集,没有这类素材的展示是要丢分的。同样,如果不能正确地将这三者区别开来,并在相应的贴片上做出恰当的文字说明,还是会丢分的。改革开放日益深入,形势要求我们审时度势,按照国际准则规范‘样票、试样和印样’,并发掘和认定中华民族自己的‘样票、试样和印样’。
其实,集邮专业用语“样票”(或“样张”)、“试样”和“印样”并不复杂,它们分别对应的英文是‘Specimen’、‘Essay’和‘Proof’。而且,采用这样三则专业用语“样票”、“试样”和“印样”,可以毫无遗漏的包括了这方面的全部内容。前者是邮票印好后,在其上面加印或打孔中、英文“样票”(‘Specimen’)字样而形成;次者,乃采用与邮票无关的图稿试验印刷设备所印制的票品;后者是利用邮票图稿印制的与正式邮票有某些差别的邮资票品。(上)
2楼
123456 发表于:2009/8/26 23:50:00
《隆中对》小型张印样是这样造就的(下)

《隆中对》小型张印样是这样造就的(下)
广大集邮爱好者,尤其是有志于在FIP各类竞赛邮展上力争高奖的集邮家,尤为重视对“试样”(Essay)、“印样”(Proof)和“样张”(Specimen)的收集与研究,因为无论是按传统模式或是专题模式来编组邮集,没有这类素材的展示是要丢分的。同样,如果不能正确地将这三者区别开来,并在相应的贴片上做出恰当的文字说明,还是会丢分的。改革开放日益深入,形势要求我们审时度势,按照国际准则规范‘样票、试样和印样’,并发掘和认定中华民族自己的‘样票、试样和印样’。
其实,集邮专业用语“样票”(或“样张”)、“试样”和“印样”并不复杂,它们分别对应的英文是‘Specimen’、‘Essay’和‘Proof’。而且,采用这样三则专业用语“样票”、“试样”和“印样”,可以毫无遗漏的包括了这方面的全部内容。前者是邮票印好后,在其上面加印或打孔中、英文“样票”(‘Specimen’)字样而形成;次者,乃采用与邮票无关的图稿试验印刷设备所印制的票品;后者是利用邮票图稿印制的与正式邮票有某些差别的邮资票品。
下面引用和本文密切相关的印样(Proof)的定义“印样是某种已发行或未发行的邮资票品,在其设计图稿确定后,直至正式开机成批印制、加盖或改值之前的过程中,因审批、选择优化和印制工艺等项之需要而试印出来的各种局部、整枚或全张样式的一种样品。它与其后正式发行或未发行的邮资票品之图文完全是一样的,仅在其图文的不同演进阶段,或者仅在暗记或细微的修饰上与之有所差别。一般而言,印样与其正式发行或未发行的邮资票品在印制的样式、刷色、齿孔、用纸、整张枚数、背胶以及全张组合等方面存在着某些差别。”
因此,构成印样(Proof)的先决条件是邮票设计图稿,即只能在拥有邮票设计图稿的情况下,才以制成印样,反之,就无从谈起印样。那么,具体到《隆中对》小型张设计图稿是怎样呢?前面已经引证,1990年第 5期《上海集邮》姚国秀的文章《‘隆中对’小型张未能出台,设计者陈全胜深感惋惜》已经十分详细地论述了陈全胜设计《隆中对》小型张设计图稿(即第二稿,完成稿),而且在该刊封 2上刊出了小型张《隆中对》小型张的设计图稿(此图乃最先见诸集邮报刊的《隆中对》小型张图稿)的照片。事实充分说明,《隆中对》小型张设计图稿是按照邮票发行局领导人指示精神,由画家陈全胜创作,两易其稿,经过领导人审定的。理所当然,根据此种《隆中对》小型张设计图稿制版后所印的邮品,规范的称谓应该是“《隆中对》小型张印样”。因此,将《隆中对》小型张“样张”,“画样稿”,理应规范为“印样”为宜。至于“没有正式发行的珍贵邮票”乃顺理成章之事。
经查证,该印样是河南省邮票印刷厂印制,从选用纸张(带背胶印刷小型张专用纸)、打孔裁切均按照邮票生产程序严格操作,印样成品精美上乘。《隆中对》小型张邮票及印样规格和《三国》第一组《千里走单骑》小型张邮票与小型张规格一样,均为 162X40mm和 182X65mm;两者的边饰及邮票名称的配置位置均完全相同。特别值得指出,印制《隆中对》小型张印样所采用的邮票图稿就是 1990年第 5期《上海集邮》封 2上刊出的小型张‘隆中对’小型张图稿,但是,从完成票样的画面清晰程度分析,决非运用该照片图稿照相制版所能够印制,而应该是采用陈全胜的愿设计图稿制版所为(附图 )。然而,其差别仅在于,在印样上未印“中国人民邮政”及面值等字样,又齿孔度数为P12 区别于《千里走单骑》小型张的度数为P11。据此,也恰恰符合印样(Proof)的定义。
至于,“样票”的定义应该是:“在已发行的或已大批印就准备发行的邮资票品上再加印、加盖或用针孔穿出‘样张’、‘样票’、或‘Specimen’之类的中外文字的邮资票品。除上述标记外,其余均与原邮资票品相同。” 而“试样”(Essay)的定义表述如下:“试样是为了测试印制邮资票品的印刷设备而印制出来的各种局部的、整枚的或全张的类似邮资票品样式的样品,但这种样品与已发行或未发行的邮资票品的设计图稿是完全不同的。”因此,称为《隆中对》小型张“样张”,“试样”或“画样稿”,应该认为,都不够确切,不够规范。
从上述分析可知,“样票”(或“样张”)是在已有邮票上加盖中英文“样票”(Specimen)(或打上相应的洞孔而成,对于集邮者一目了然,分析研究的空间很小; “试样”(Essay) 是采用与邮资票品的设计图稿完全无关的图案所印制,如果不是由印刷邮票的设备印制而成,有谁能说清是邮票“试样”?;但是,“印样”(Proof)就全然不同于前两者,是在确定设计图稿后,直至正式开机成批印制之前的过程中,印出来局部或全部的一种样品。它与其后正式发行或未发行的邮资票品之图文完全是一样的,仅在其图文的不同演进阶段,或者仅在细微的修饰上与之有所差别。所以,“印样”会給人以更大的想象与探讨空间,对于集邮者显得更加重要。
总之,“隆中对策”在《三国演义》中占有极为特殊的位置,是成功的艺术作品成就了《三国》系邮票中的重点《隆中对》小型张印样,事件本身已表明它在中国集邮史上的重要性。由于在《三国》邮票中拟定《隆中对》小型张而引起集邮界的热烈争论,时间延续之长,涉及集邮界上下之众,集邮及非专业报刊发表文章之多都是空前的,这从另一侧面再次表明它的重要性。在百余年以来的中华集邮史上,出现过多种邮票印样,可是,小型张印样还是第一次。这些都充分表明,《隆中对》小型张印样在中华集邮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隆中对》小型张印样
小型张规格:182x65mm;邮票规格:  162x40mm;齿孔度数: P12;背面刷胶: G
共2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12695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