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第—届金银货币藏友联谊会全纪录(即将发表于<中国收藏 钱币>)

1楼
cjiyou 发表于:2009/8/27 21:45:00

国人都讲究六六大顺。2009年6月6日,绝对是中国金银货币收藏爱好者值得记住的日子。带着众多金银货币藏友的期盼,筹备了二个月的第—届金银货币藏友联谊会如期地在杭州宝麓山庄顺利召开。第三会议室座无虚席,来自天南地北的藏友们握手言欢、互赏藏品、切磋交流、相见恨晚。一场别开生面的藏友自助性的研讨金银货币的联谊会在热烈、有序、和谐的氛围中拉开帷幕。

本次聚会的发起人之一崔鹏首先致欢迎词:“首先很感谢大家能够从五湖四海聚到杭州来,参加我们的联谊会。国内收藏金银锭的历史还不到十年,从01年02年开始到现在,收藏元宝已经很红火了,这些年来,大家在私下和网上已经很熟悉了,但是很多朋友见面却不相识,今天有这样一个机会,大家聚在一起,能相互认识,把电话里的声音变成真真实实的人,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因而,我们要感谢李老师和方伟,他们为这次聚会付出了很多的精力和心血,为我们做了很多很琐碎的事情”。出席本次联谊会的除了外地和本地的藏友外,还有北京诚轩拍卖公司的左总经理、中国财税博物馆的吕副馆长、浙江省钱币学会和杭州一些民间钱币博物馆的同好们。在会议主持人介绍完出席本次藏友和来宾后,会议进入正式的研讨程序。

组织者为本次联谊会确定了中国金银货币发展概况及当前金银锭收藏的状况;假冒金银锭的几种情况;收藏银锭经历和鉴赏心得;金银锭评判标准讨论;近年来金银锭拍卖情况漫谈等5个研讨的主题。首先,浙江省博物馆研究员李小萍介绍中国金银货币发展概况及当前金银锭收藏的状况:“中国早在商周时代就已经掌握了冶炼金银的技术, 从那时起,金银一直是财富的代名词,进而演变为货币的一员. 千百年来,金银始终以称量货币的形式活跃在历史的舞台上,以不同的面目出现在人们的面前。用重量来计算货币的价值是一种非常原始的货币制度。人类最初使用金属作为货币的时侯,是要将金属打造成一定的形状,使用时要检验其品质,称其重量,然后根据其实际的品质与重量来确定起价值。中国最早的黄金货币——楚金,就是依照切割、称量这样的办法参与流通。然而这种原始的货币形式,一直贯穿了整个金银货币的发展进程,除形状外,丝毫没有实质性的改变,直至民国时期的废两改元,才真正完成其历史使命,退出流通领域。

由于金银的特殊属性,多少年来,一直是被政府和百姓当作财物贮藏起来,很少有人对它的历史价值和货币价值进行发掘和研究。1926年日本经济学家加藤繁撰写的《唐宋时代之金银研究》是第一本研究中国金银货币的专著。中国经济学家彭信威在其《中国货币史》中将金银货币作为重要的部分加以阐述。云南钱币学会编著的《中国历史银锭》,是国内较为详尽全面的银锭图录著作。同时,台湾学者张惠信、戴学文等都写了不少银锭的专著。如《中国银锭》、《树荫堂藏元宝千种》、《晚清传奇货币——云南牌坊锭考》等。自2002年来,中国大陆对金银货币的研究和收藏发展很快,随着对金银货币的宣传和拍卖行多年来的拍卖,越来越多的收藏爱好者进入了这个新兴的收藏领域。就《金银流霞》而言,2004年4月出版,发行6000本,现在已经绝版,说明有至少有5000千多人买了此书。换句话说,有5000千多人手里可能有金银元宝。作为一个专业研究古代金银货币的研究者,有责任为藏友们提供我新的研究成果。”李小萍近年来笔耕不断,先后出版了《金银流霞》、《元宝收藏与鉴赏》和《尘封千年的国家宝藏》三本金银货币著作和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大量古代金银货币研究文章(其中《元代税课银锭考》论文获中国钱币学会第4届优秀学术成果金泉奖)。从而为藏友们提供了很好资讯和建议。

来自台湾的银锭收藏家林崇诚,有着17年的收藏历史,在鉴赏方面有很多经验。林先生谈笑风生,首次从拿佛像去美国纽约苏富比鉴定谈起:“在十几年前,要找一个假元宝,是个很难的事情,但是现在要找一个品相好的真锭子却是不容易的事。所以在这样一个过程里,鉴定就变得尤为的重要。我讲一个自己真实的故事,在1996年我带了三个佛像去纽约的苏富比做鉴定,我把三个佛像依次放在鉴定台上,一会儿鉴定师来了,他靠在门边一看,然后对我说:中间的还不错,大概5-6千左右。右边的一般,大概1千多元左右,左边的那个是个工艺品。而那个工艺品是我比较喜欢的。后来那个鉴定师对我说:东方佛像有很多品种,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佛像会显现出那时的时代感和地方特征。这让我联想到鉴定元宝也是同样的道理。元宝的鉴定是一个积累的过程。现在元宝赝品可以分成三个类型,第一,伪造品;就是用纯银以外的东西造的元宝。第二,仿造品;用纯银仿造的元宝。第三,臆造品。用纯银或其他金属来臆想造出来的元宝。造假的手法有3类:1,真锭假刻,是用真的没有铭文的锭子,加刻字或戳记;或者是用有戳记的真锭,把原来的戳记除去,重新刻字加戳。2,银皮包馅。外面是银皮,里面是其它金属。3,合金铸造。我们现在鉴定银锭,要看所有的细节部分,从水波纹、蜂窝等去鉴定。从成色的部分,要从成色去看,含银量都在96-97%。色泽温润。从文字上看,字体流畅规范,是符合当时的字体的时代气息的。而且内容也是合乎当时的历史。在包浆方面,假的包浆火气比较大,有化学味道。在形制方面,每个时代都有时代的特征。在鉴定元宝方面,我有一点体会,那就是要多看实物。藏友要多交流,信息要多流动。市场要多走动。宁可错过,不要过错。”林先生把他多年积累的一些鉴定的技巧和经验合盘托出和藏友们分享。

中国大陆的金银货币收藏是从01年才真正开始,而且很多藏友都是在02-04年后才步入这个领域。尽管时间短,但是他们都有着各自的收藏元宝的故事,那份执著狂热的经历和心得很值得和其他藏友分享。

崔鹏是学货币银行学的,从事的是金融业。他首先从货币银行学的角度谈银锭的收藏体会:“话往前说,我高中的时候酷爱历史,高考的时候本来想报北大考古系,因为找工作的原因,后改考货币银行,没想到货币银行学对今天我收藏银锭也有帮助,也是殊途同归。白银作为中国历史上一种通货,一种货币,一种本位货币其实是不一样的。什么是货币?什么是通货?什么是本位货币?白银的银两本位,银币本位,银本位,金本位,复合本位等在现在依然是货币学的一个主流。今天我们在收藏银锭的时候会注重银锭的外形、铭文、价值等方面去考量它,但是白银最终是一个货币,它是带有先天的货币属性的,那么货币的属性是什么呢?现在看宋史会发现:当时的税收可以用布、绢、丝等物,因为它们本身带有通货的属性,有一定的价值尺度。但是通货不一定是货币,丝、绢、布并没有演变成货币,尽管他们可以去交易,甚至可以去衡量物品的价值。但是它们没有储藏的价值,没有延迟支付的能力。而金银本身的属性使其天生就具备了货币的属性,值大体小,坚固耐用,易于分割,方便交易等都使得金银天生是货币。我收藏银锭以后,去看了很多资料,我很惊讶,我们国家对金银货币研究相对是空白的。今天,尽管我们见到那么多南宋的金银货币,但是那时并不是以金银作为本位货币的,到了明朝才真正建立了白银本位制度,那是因为美洲大陆白银的大量发现,而这些白银大部分流入中国,因此,为中国使用白银货币打下了数量基础。所以,我希望大家能站在货币学的角度看待银锭。”接下来他饶有兴趣地讲起了他第一次看到的银锭的情景。崔鹏早年喜欢去川藏旅游,有一次在甘孜某小县城,和当地人一起喝酒。小酒馆很小,喝到晚上十点,三桌并成一桌,其中有一个人是银匠,说:“小兄弟喝酒很豪爽,走到我们家去,给你看好东西”。那是他第一次看到的十两银锭。银锭上有捐输的字样,这是一个税锭:“简州十八年捐输匠恒足生”。崔鹏是从事金融业的,了解中国历史上的银两制度,就是从来没见过真正的银锭,于是这件捐输就是他收藏的第一件银锭。之后,就开始找各种资料研究和收藏银锭。

胡涛,是郑州人,从小喜欢用子弹壳换铜版和老纸币玩,第一次见到银锭是大约在2000年的时候,有一次在古玩市场上闲逛,看到大大小小一缸银锭,大约有200多斤。都是原光的。我买的第一个银锭是河南的槽锭,铭文是“林盛银局”是因为买银币搭进来,也不是很喜欢,为了证明是不是银锭,在上面打了一个戳,后来就卖了。2002年的时候在网上看到有介绍林盛银局银锭的咨讯,这才了解到银锭有那么大学问,从此也就喜欢上银锭。胡涛擅长从银锭的器型变化的特点来鉴别银锭的年代和真假,每个器型有自己的时代特征,了解这种变化对我们收藏和鉴别银锭有很大的帮助。他还拿出两件银锭来说明这种变化。

老靳,网名古缘独厚,也是从喜欢收藏古钱银币开始的。他收藏银锭最深的感受是银锭上面含有大量的历史咨讯,这种与生俱来的附加值是收藏银锭爱好者必须了解的,也是收藏银锭的最大乐趣。他带来两件广东盐纹砝码银锭,一件是封富,一件是运同,他通过查阅清代两广盐史考证出封富是封川和富川两地的合称,在当时是广盐行销的六柜中的中柜,理所应当是一件盐税银锭,而运同是盐运使副官的官名,由于潮州是广东的重要产盐区,清政府在潮州设立盐运分司运同,管理潮州的盐务。因而砸有“运同”戳记的银锭即是潮州地区的盐税银锭。通过对这两件广东银锭的考证来说明收藏银锭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达到以史证物,以物佐史的境界。

刘翔,酷爱历史和古典文学。以前也是以收藏古钱为主。按他的话来讲收藏银锭是弃暗投明,因为银锭上富含的大量历史信息让他对银锭爱不释手。首先,他通过《说唐》、《水浒》、《十五贯》、《金瓶梅》等古典文学上对银两的描写谈收藏银锭的趣味性,比如:从《说唐》中记载:座地分赃的绿林好汉单雄信接济秦琼,是“打一副镏金鞍辔并踏镫,又把360两银子打做数块银板,放在一条缎被内”。联想到唐代银铤。从《水浒》第十六回记载:“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联想到南宋银铤中的“天基圣节银”。又由纲引出个纲运,由纲运引出钱纲,银纲、盐纲,花石纲,马纲等。再引出南宋银铤中的纲银。从《金瓶梅》记载的西门庆生财之路——偷税漏税引出古代设卡收税。又从元剧《十五贯》故事,谈及元代白银与钞的比价。白银以五十两为一锭,以钞五十贯为一锭。只是银、钞比价随时而变,一般而言,钞价较高时二贯钞合银一两,即钞一锭合银二十五两。15贯最多不超过7.5两银子。其次,通过古代文献记载谈及银锭的可研究性,银锭上的很多铭文反映了历史财税(秋粮折色、河中税,经制银、关税银)、军事(军饷)、职官(俸银)、司法(赃罚银)、金融(昭信股票、华俄道胜银行)制度以及民俗(吉语锭)地理(库仑、广南东路、真定路)知识。由于银锭所具备这种信息的广度,使得他认为银锭是最有收藏价值的中国货币。

来自深圳的老肖酷爱收藏银币,虽然收藏银锭是偶而为之,但也是收藏颇丰,堪称大家。此次,他带了一大本银锭藏品的照片。品种之好,数量之多让很多藏友大开眼界。他从收藏银币的经验和体会谈品相的优劣决定了今后的价值走向。例如:10年前买的品相为MS63的广东宣统银币一元,当时的价格是600元。现在在拍场上,MS63的价格是2万多,而广东宣统一元普通品相的,当时是100多元,过了那么多年,其价格仍是3-400元,两者价格的差异让老肖深深体会到品相的重要性,所以他买银锭也是挑品相完美的品种。老肖深谙美国PCGS公司评判银币的标准,这套标准已经被全世界钱币爱好者所接受,这套标准是以金银币保存的完好程度来评定的,评级的作用和好处在于收藏者有标准可依从而避免了交易上出现的对品相意见不一致的麻烦。所以,他提议在评判银锭历史价值的同时,加上对保存完好的程度的评级,这样可以使银锭的收藏价值更具完整性。同时认为品相保存完好的银锭,以后会有很好的上升空间。

北京诚轩拍卖公司的总经理左京华从02年春季开始拍卖银锭,是国内最早拍卖银锭的拍卖人,也见证了金银货币价值的上升过程。她回顾了历次拍卖银锭情况:02年春天,当时还在华辰主持钱币拍卖,有一年轻人拿来6个银锭来上拍,结果全部拍掉,这让她们第一次认识银锭并了解这个东西是可以拍卖的。之后每次拍卖都有一些银锭,直到04年银锭的价格都是很低的价格上徘徊。当时有几个非常好的大锭印象很深刻,一个是明代茶陵州50两落槌价是46000,一个是湖北牙厘总局50两落槌价32000,一个50两的江西方宝落槌价是22000。 还有一个是湖南湘省50两龟宝落槌价22000。也就是说银锭在当时是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流通。但是到了07年秋拍,同样一件湖南湘省50两龟宝的落槌价是13万。可见,收藏银锭的回报还是很高的。08年经济危机的时候,银锭的价格有一点走软,特别是50两的普通品整体下滑。09年春季拍卖的数量与08年秋相近,但是成交价只有300多万,很大的原因是银锭的质量不如以前。但是让人很欣慰的是品种好的四川银锭拍出了很高的价格。比如,盐课落槌价为38000。左总还用书画的例子展望了金银货币收藏的未来。

其后,来自四川的岑明代表四川的藏友谈当地银锭的流通情况。上海的藏友李靖认为收藏需要流通,杭州藏友周共谈我们国家博物馆金银货币的收藏应该超过国外博物馆。参加本次联谊会的还有两家当地博物馆代表,在会上也作了专题发言。世界钱币博物馆的储馆长认为金银货币的价值还远远被人们所低估。中国财税博物馆的吕馆长希望和大家多交流研究成果。

本次联谊会是由几个志同道合的藏友发起,他们通过钱币天堂网向各地藏友发布联谊会的信息,得到了众多藏友的支持。家在杭州的方伟和李小萍安排了联谊会的各项具体工作。也许是杭州的风光太迷人,还是银锭更吸引人。很多藏友早早赶到杭州,在天堂般的城市里观看探讨各自的最爱,真是人生一大幸事。联谊会的前一天,部分藏友相约来到座落在风景如画的孤山的浙江省博物馆,李老师为他们安排了近距离观看银锭的机会。杭州藏友钱先生带了他的珍贵的南宋金银铤和明代麦折银50两银锭等,让外地藏友大开眼界。在短短的两天里,藏友们抓紧一些聚在一起的时候,讨论交流、切磋观看。老肖带了厚厚的一本银锭照片,藏友们争相抢看,竟忘了吃饭,以致于半夜再去吃夜宵。会前会后藏友们纷纷拿出自己的宝贝,里面不乏有珍稀品种。比如:小虞拿来了2件稀见的南宋银铤,周毅带了明代5两金花银,刘翔带来了金代河中税50两银铤,老鲍带来了明代麻铁银50两银锭,老周带来了清代湖南50两龟宝,老靳带了2件广东盐税银锭。

会后,组织者还安排外地的藏友游玩西湖,谁知在游船上,藏有们的话题依然是银锭元宝,却无心欣赏西湖美景。那真是“西湖美景六月天,迎来痴迷藏锭人”。

-------------------------------------------

李小萍 中国浙江省博物馆研究员 浙江省钱币学会副秘书长

浙江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 中国钱币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学术委员会会员

主要著作有《尘封千年的国家宝藏》、《金银流霞》、《元宝的鉴别与收藏》、

《中国近代金银币图典》等。 Emial:lixp208@163.com qq:550828700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40430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