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中国钱币》杂志“创刊号”刊登了中国金币事业老前辈朱纯德先生《金币漫谈》一文,中国造币公司同时在杂志的封底做了中国熊猫金币广告。今天,我重新看了这幅广告后的感受:
在国内钱币刊物上做现代金币广告,是中国现代金币发售主战场向国内转移的一个重要信号。
到1983年时,国内经济改革和政治氛围发生变化已有四、五年了,之前中国绝大多数的家庭是消费不起贵金属制品的,既便在“文革”前经济状况殷实一点的家庭藏金,也是极少数和少量的黄金,更不敢公开佩带、展示。在佩带上,南方沿海城市上海、广州等地稍多一些。在政治最残酷时期,加上黄金严管政策和城乡居民经济收入的拮据状况,据讲有一些人家为了与“资产阶级腐朽生活方式”划清界限,纷纷将祖传的金银器皿等悄悄扔掉,不敢吭声,怕招惹灾难。
金币面值方面,1982年版熊猫金币无面值,之后所发行的熊猫金银币全部标注了面值。至今,熊猫金银币图案和布局有微小的变化或调整。虽然幅度和动作不太大,但一直是在“要变”与“不变”PK中继续发行着,形成了稳定、庞大的熊猫金银币爱好群体。
再看看当时中国造币公司推荐熊猫金币的理由,可以理解为现代金币价值理念。有两条:投资(“是一种灵活方便的投资保值方式”)、收藏(“是货币收藏家乐于收藏的珍品”)。其实,这个提法超前了一些。因为我国贵金属放开是后来好长一段时间的事,实际顺序是先白银后黄金。就在1983年至黄金放开前的时期里,比如金银制品在运输路上,车站等是要盘查的,尤其是黄金。带是可以带,但要有发票或相关手续,特别是黄金数量多的时候,确实很麻烦。当时管理部门对在银行门口私下交易黄金的,治安民警是要开罚没单的。按当时的规定也就是说金币可以买,可持凭证运输,但不能卖,要卖只能卖给国家指定的黄金经营机构。如果这样,那收藏者吃亏太大了,事实上也没人这么去做,好在人是灵活的,一些事可以变通,爱好者全在私底下进行钱币交流,黄金管理和工商部门一般不过问。所以,对国内居民和钱币爱好者来说,还暂时不能“灵活方便”。
时至今日,在“收藏”上,变化是最大的。经济的腾飞和居民收入的提高,金银币收藏家范围在迅速扩大,人人都可成为收藏家的同时也可以成为投资者,区别不是那么十分明显,加上网络购币渠道的广泛兴起,纯粹的金银币收藏群体在逐步减小。却是一些内心并不喜爱金银币而接受金银币礼品的人士,他们倒反成为了藏家。发售机构和制造单位也有变化,后来成立了专门职能的中国金币总公司,新成立的深圳国宝金币厂(现改为公司)也加入铸造金银币行列。
看到 “设计优美,铸造精致” 广告词,就使我想到现在钱币网络交易中,一些朋友常把“精制币”写成“精致币”是不妥的,要改!这个广告词是正确的,它省略了“得”,全句应是:(熊猫金币)铸造得很精致。因为“精制“是制造方面的一种工艺等级,而”精致“是形容词。工艺品是精制级的,但并不一定精致,而未采用精制工艺的产品,其质量和外观有可能很精致。认定金银币”精致“和”不精致“,完全在于个人的审美观、价值观和认知水平,大家共同形成的认识很重要。有的钱币商人认为某款普制的钱币很精致,实际上并不代表这枚钱币的工艺等级是精制的。如果在交易中随意使用不加区分,会产生歧义。这在金银币网购现实交易中,已经产生过经济纠纷。
唯一没有变化的是金银币发行单位――中国人民银行。
这绝对不能变的。哈哈!这是核心价值所在。
否则,一切免谈。
南京浩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