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金币缘

1楼
牛哥 发表于:2009/12/7 15:34:00
    一不留神,与中国金币结下不解之缘。集币、赏币、评币,凝聚了我与中国金币三十年的醇厚情感。
   集币·乐在其中
   “乱世黄金,盛世收藏”。小时家庭贫寒,没有集藏概念。第一套中国贵金属纪念币发行的1979年,正是我“上山下乡”回城就业的那一年,虽然咋有集藏意识,但每月不足二十元的薪酬,显然力不从心。步入八十年代后期,我的收入除了维持正常生活,已逐渐有所结余,集藏由渴望变为可能。
   素有“珠城”美誉的蚌埠,集邮公司门前每个大礼拜都不约而同地聚集着熙熙攘攘的集藏人群。或有摊主在吆喝,或有藏友在买卖,或有朋友在交换,一幅初显繁荣的景象深深地吸引着偶尔光顾的我。工薪族集邮,白领集卡,贵族集币,一位同事不经意间的这句话,使我深思良久并打算尝试以金银币为主的精品集藏。
   平时做事的高品位,决定了我集藏的高品质。地摊上、集币社只能隔三差五地见到品质高贵的金银币,我便四处打探到蚌埠淮海钱币社,经理推荐的“镇馆之宝”“中国古代发明发现”第一、二、三组套装银币使我怦然心动,后经七拼八凑,终以一万元的高价将其纳入囊中。事后请教行家才得知,我着实交了不少学费。但第一次鲁莽交易的教训反思,却更加坚定了我的集藏决心,且一发不可收拾。
   意志决定成败。此后我每有微薄积蓄,就利用公休且享受铁路公用免票的便利,跑上海卢工、逛北京马甸、浏览周边市场,通过咨询、比价、选择,陆续购买了“敦煌石窟”、“戴胜鸟”、“龙”年生肖等彩色金币,“京剧艺术”第一组、《红楼梦》第一组、“吉庆有余”等彩色银币龙头品种,以及《虢国夫人游春图》彩色银币等,最多时达73套。“昔日尊贵金银币,进入寻常百姓家”。
   集币花销几乎是我的全部结余。若遇手头银根紧张,或市价波幅较大,我也偶尔转让部分币种,再择机补回原品种或其它更加喜爱的品种。集藏、转让,再集藏、再转让,不仅丰富了币识、经验,而且放松了心情、增加了乐趣。
   国家法定货币的特有属性,决定了金银币具有其它藏品不可替代的崇高市场信誉;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及其可能引发的通货膨胀,更给金银币集藏、投资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想象空间。集藏实践也无可辩驳地证明,经过97大潮的洗礼,整个邮币卡市场,金银币的品牌效应逐步凸显,市场价格一直稳中有升,集藏、投资均比较安全、放心。同时也印证我坚持精品集藏、快乐集藏的理念,对头。
   赏币·升华情感
   集币只是一种爱好,抑或投资;而赏币则是一种文化,抑或情感。
   把玩、欣赏自己偏好集藏的彩色金银币的方寸画面,从品种看,大都是京剧艺术系列、古典文学名著系列和古代名画系列,新颖别致,美不胜收;从形状看,不仅有圆形、多面形,而且有方形、扇形,遒丽婀娜,风姿绰约;从视角看,观赏性、艺术性大大优于其它币种,可以说枚枚美观大气,套套赏心悦目。
   一直在工薪族小圈子转悠的一介平民百姓,不可能拥有更多喜爱有佳且为之垂涎的金银币,但所集、所见、所赏的币种折射出,我国自1979年开始发行的1500多个品种现代贵金属纪念币,题材丰富、设计新颖、铸造精良、包装精美,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科技、体育等各个方面,包括了从盘古开天、三皇五帝到如今,每一枚币都是一部历史、都有一段故事。如此多姿多彩的中国金币所孕育的丰富内涵,充分表现出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反映出中华民族无比过人的聪敏智慧和创造才能。
   集藏中欣赏、学习、积淀,还使我逐步懂得,在人类四大文明发祥地之一的古老中国,祖先给我们创造了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也绘出了中国钱币发展史的悠悠长卷。从原始社会末期的中原仰韶文化以及龙山文化中均可追寻到实物痕迹的早期贝类货币,到出自于楚国的我国最早金币,再到现代贵金属纪念币,都是一代代钱币工作者用自己的激情和青春“淬炼金银”,对中华五千年文明以一种全新方式进行的浓缩和凝铸。中国金币已成为世界钱币中的精品,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为让钱币爱好者共同分享我的欣赏心语,我还利用业余时间撰写了20余篇金银币赏析文章。《不可多得的收藏精品—京剧艺术(1)彩银套币赏析》、《古代英雄的真实写照—京剧艺术5盎司彩银币赏析》、《玉宇澄清万里埃—三打白骨精彩金币赏析》、《传承生肖文化 恭祝美好生活—甲申(猴)年金银纪念币赏析》、《一曲“创新”和“融合”的交响乐—上海世博会金银纪念币(第一组)赏析》……,通过不同媒体,与藏友交流快乐心境、情感升华。
   评币·传承文明
   新世纪之初,我的人生经历了较大磨难。刚过不惑之年,我就被“提拔”到一个前任无一例外等待退休的“喝茶”部门当“光杆司令”。起初每天都在棋牌文体活动中消磨时光,咀嚼苦涩;后因囊中羞涩,入不敷出,就在新装的电脑上搜索商机。潜意识告诉我在写作专长和熟悉的藏品之间搭建一座币评桥梁,也许是个“生财之道”。在第一篇尝试性币评《是金子总会发光》如期见报之后,一股积聚已久的力量终于冲破坚固闸门,犹如滔滔洪水喷薄而出。
   “此山不留爷,自由留爷处!”2003年春夏之交之后的一年多时间,我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不分白天夜晚,不论酷暑严寒,不顾蚊叮虫咬,甚至放弃所有节假日,一鼓作气写了近百篇币评,以原名或笔名发表在《中国艺术报》、《国际金融报》、《市场报》、《金融时报》、《收藏拍卖导报》、《粤港信息日报》、《收藏》杂志等全国各大有关媒体,Google搜索网络转载10000余条,包括《中国金币网》在内。
   我撰写的币评均以正面宣传为主,大致划分六类:一是动态分析,诸如《彩银币的春天悄然来临》、《本金挂牌为哪般》、《彩银本金续演彩金精彩》等;二是趋势观察,诸如《藏市冉冉升起的朝阳》、《金银币市孕育巨大投资机遇》、《投资方式的转变不可阻挡》等;三是建设性评论,诸如《把集币文化宣传到千家万户》、《要倍加珍惜金银币市场的健康发展》、《币市发展第一要务》等;四是市场述评,诸如《千磨万击仍坚劲》、《树欲静而风不止》、《乘风破浪会有时》等;五是信息传媒,诸如《金银币营销模式出现新变化》、《我国剪纸艺术跃然邻国币上》、《以钱币文化展示奥林匹克精神—多国竟相发行雅典奥运会纪念币》等;六是古币追溯,诸如《布币.刀币.圜钱》、《天然贝.人工贝.金属贝》等。
   痴迷币评,其乐无穷。每当《国际金融报》的宋杰、《民营经济报》的洪晓云、《金币资讯》的殷敏等编辑老师找我约稿,一股逆境中来自远方关爱的暖流即刻涌上心头;每当币友看到刊载由我署名的稿件格外兴奋地向周边伙伴炫耀时,一种心花怒放似的成就感悄然喜上眉头。《信息早报》(收藏周刊)一期最多为我刊登稿件达5篇之多,编辑老师娴静在电话中肯定道:“你的稿件我哪一篇都舍不得丢。”如《彩银,在“抗非”腹中躁动》。币评不仅使我学会并逐步熟练地使用电脑打字,而且所得近万元稿酬除了偿还高利贷息并成功挺过最困难时期,还有部分结余充实金银币收藏,更为欣慰的是,由最初的“聊补无米之炊”升华为集币文化的传播乃至中国金币品牌的弘扬和文明的传承。
   后因“歪打正着”,我在整理币评报贴时被开明领导查岗发现,不仅未被批评“不务正业”,还在系统实施重大体制变革时,被“平反昭雪”并几经辗转,实乃无暇持续币评,但至少坚持每天班前浏览各大集币网站讯息,并期待再为中国金币发展尽绵薄之力。币评期间尽管未对正处成长中的孩子们以应有关爱并深感愧疚,但我无怨无悔!
   集中国金币三十年之精华、赏中国金币三十年之精美、评中国金币三十年之辉煌成就,三者有机结合相互交融浑然一体,给我带来深厚情缘和无穷乐趣。中国金币,我爱您!
(安徽 刘云平 “中国金币三十年征文”二等奖)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7813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