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如何鉴别真假军邮
军邮是专为军队发行、专供军人使用的邮票。由于其不公开出售,因此和一般的用邮者和集邮者拉开了距离。这种神秘感使得军邮成了集邮爱好者和藏家追逐的对象。军队在不同时期,使用的邮资物品不尽相同。其中,附有邮票、军邮票的实寄封,更是真实地记录了军邮历史,具有一定的历史文献价值。
随着军邮实寄封市场价格“节节攀升”,赝品也渐渐多起来。这些仿品或参照真品复制,或采取“移花接木”的方式。后者采用老旧信封,特别是红军、八路军、新四军、志愿军和解放军等不同历史时期的老旧封片,将同时期的普通平信实寄封上的真邮票“移花接木”到老旧军邮封片上。这类赝品因信封或明信片、邮票是真的,只有邮戳是假的,故欺骗性较大,鉴别具有一定难度。
十个邮戳“穿越”五个解放区
寇磊的军邮藏品。
一封罕见的“机密公函”
“穿越”了五个解放区的军邮实寄封。
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军战俘寄往家乡的实寄封。
与生活中的普通民用邮品不同,军邮因为部队编制的高度保密性而充满了神秘色彩。自1938年我国第一枚军邮诞生以来,小小的邮票和历经战火洗礼的实寄封,就以其独特的语言记录下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尤其是战时和特殊时期的军用邮品,存世稀少且能体现特定的时代特征,因而更显珍贵。于是,收集、研究、投资军邮就成了众多集邮藏家追求的目标。
深圳军邮藏家寇磊自小爱好集邮,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对军邮感兴趣,经过十多年的搜集整理,编成一本《中国军邮史(1945-1954)》,这本邮集精选了数十件罕见的军邮实寄封,从不同角度反映了1945年至1954年间中国军事邮政历史。该邮集曾代表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参加素有“邮品奥运会”之称的“世界邮展”,并多次获得金奖。
虽然只有37岁,寇磊却是深圳邮品藏家中的“前辈”,头顶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邮展评审员、中国邮戳研究会会长、深圳市集邮协会副秘书长等头衔,是个不折不扣的“军邮专家”。在深圳集邮协会一间简陋的办公室里,寇磊翻开了他那本获奖无数的《中国军邮史》,一个个看似普通的发黄实寄封,呈现那段激情燃烧的峥嵘岁月。
军邮记录了一段峥嵘岁月
打开邮集《中国军邮史》,一封盖有10余个邮戳的“拥军邮件”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个实寄封是一名普通战士于1948年从东北寄往山西老家的平信。从东北寄出时邮戳日期为1948年6月23日,到达收信地的邮戳日期为11月20日。为何一封普通的邮件却历时近5个月?
“因为这封信穿越了五个解放区,才到达目的地。”寇磊告诉记者,当时,全国还没有解放,信件不能直接穿越国统区,只能从一个解放区转到另一个解放区。这封信从东北解放区发出,至冀察热辽、冀中、晋察冀再到晋绥,辗转了五个解放区才寄到战士家中。“这就是军邮的特殊性,从一个普通的实寄封就可以看出特殊战争年代的历史背景。”
由于该邮品上还盖有据知唯一存世的“冀察辽军邮总局”日戳,这封普通的邮件顿显珍贵。据寇磊介绍,为了收到这件作品,还颇费了番周折。这封邮品是一个文物商在军属家中搜集到的。当时,寇磊接到消息后,就觉得是件珍品,嘱咐其将复印件传到深圳。结果,第二天,该邮品就被人买走了。为此,寇磊懊恼许久,尤其是看到复印件后,更觉得可惜。不过,令寇磊感到惊喜的是,4个月后,圈内人士拿着同一件邮品找到他。“我当即就花一万元买了下来。实际上我是‘捡了个漏’。因为那人不懂军邮史,不知道“冀察辽军邮总局”日戳有多稀少。现在,这件邮品的市场价格最起码5万元。收藏,有时候是要讲究‘机缘’的。很多藏品,本以为再也碰不到了。结果,绕了一圈,又回到你手上。”
一封罕见的“机密公函”
在寇磊的藏品中,有一个实寄封是他于2005年在中国嘉德举行的拍卖会上拍下来的。这是一封从渤海纵队政治部寄往华东军区政治部主任舒同的“机密公函”。这种公函流传到市面上的少之又少,因此尤显贵重。
这样珍贵的邮品之所以能传至民间,还要追溯到集邮大家沈增华。新四军老战士沈增华曾是舒同的部下,因此有机会获得这一信封。2005年,沈增华老人身患癌症住院期间,拿出部分军邮珍品进行拍卖,并将拍卖所得悉数捐给其工作过的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我花了2.6万元将其拍下来。那次拍卖会有很多难得一见的军邮精品。”寇磊说,那场拍卖会拍出的邮品在此后交易中,价位都是当年的2到3倍。当初,他只选择拍下这一件,一方面是经济上不允许,另一方面则跟他的家庭出身有关,因为其三个伯父都曾是渤海纵队的军人。“这个实寄封,其他人出再高的价钱我都不会卖。我的祖父、父亲六兄弟都是军人,这也是我对军邮‘情有独钟’的主要原因。”
留学生促“邮品回国”
寇磊的《中国军邮史》主要收集1945年至1954年间的军政邮品。其中,朝鲜战争的信件邮封是其收藏的重点。在其收藏的邮品中,有一个实寄封是朝鲜战争中一名美国战俘寄回家中的平安信。实寄封上方是一只展翅欲飞的和平鸽,以凸显“爱好和平”主题。据寇磊介绍,战俘使用的信纸和信封由专人设计,由于是寄往国外,保留下来的并不多。“能收集到这样的邮品还多亏了在国外留学的中国学生。上世纪80年代,国内盛行集邮,留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到处找邮品,有一部分罕见的军邮随着留学生的归国而开始在市面上流行。”
另外一实寄封也是由留学生带回来的。该信1953年11月3日从朝鲜板门店寄出,经由北京,加盖11月12日邮戳后再转发至前捷克斯洛伐克。这是朝鲜战争停战后,停战协调委员会中一位捷克斯洛伐克军官寄往家中的信。由于当年捷克斯洛伐克和中国同属社会主义阵营,因此该信选择从北京转发而不是从美国或者其他国家。寇磊说,这种信件本来就很少,而停战委员会代表的信件就更少了。因此,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我收到这件邮品是在1998年,当时花了5000美元。但11年过去了,现在也就这个价钱。”寇磊说,当年,留学生在捷克高价收到这件邮品,带回国后,国内并没有人愿意出价买下它。后来,该学生无奈之下以原价卖给了香港一藏家,经过一炒作,该邮品迅速升值至5000美元。“当时所有人都嫌贵,但我还是买下了。因为我想参加全国邮展,这样的邮品是构成一本邮集必不可少的展品。”
这本邮集“绝对不卖”
寇磊说,于他而言,收藏军邮既是一种“军队情结”,但同时也是一个痛苦的过程。由于经济条件等因素,上十万一件的邮品他没法承担。有时,只能眼睁睁看着珍品被他人买走。收藏是讲究经济实力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寇磊只能“以邮养邮”,为此还低价卖掉了从小收藏的两枚猴票。
尽管寇磊将积蓄都花在邮集《中国军邮史》上,但这本邮集在国内永远排老二,第一名是著名集邮家李曙光的《中国军邮史1931-1953》。寇磊说,虽然无法超越第一名,但是为了充实邮集,他见到好的就会买。最近,他花20万元买了一个军邮邮集,只因为其中有几件藏品他没有。
寇磊的这本《中国军邮史》现在价值上百万元,问其会不会高价卖出。寇磊的回答非常坚决:“绝对不卖,这跟赚钱与否没关系。这本邮集跟着我参加各国邮展,投入太多感情,已经脱离了物质层面。如果只是为了投资回报,大可不必拴死在军邮上,有太多升值空间更大的投资项目。”
军邮收藏还不够“热”
军邮是专为军队发行、专供军人使用的邮品。由于其不公开出售,因此和一般的用邮者和集邮者拉开了距离。这种神秘感使得军邮成了集邮爱好者和藏家追逐的对象。军队在不同时期,使用的邮资物品不尽相同。其中,附有邮票、军邮票的实寄封,更是真实地记录了军邮历史,具有一定的历史文献价值。
与此同时,军邮的收藏价值也逐渐凸显。被誉为“新中国十大珍邮”之一蓝军邮早在1994年就拍得单枚邮票80万元的天价。1999年,在北京举办的世界邮票展上,一个“蓝军邮”的四方连,经过多轮竞拍,最终以340万元成交。此后,“蓝军邮”便很少出现在市面上。近年来,军邮邮品在拍卖会上也是屡获新高。在去年11月中国嘉德举行的邮品专场拍卖会上,一件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寄出的军邮实寄封成交价高达73万元,创下了中国解放区实寄封成交的最高价。另一件1955年贴有黄军邮邮票的挂号封成交价也达到了7万余元。在市面上并不热络的军邮邮品又重新回到了众人的视野。
战争年代邮品最为珍罕
居住在江苏南通的李汇祥曾凭借其军邮邮集获得世界邮展大镀金奖(仅次于金奖)。作为国际邮展评审员、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邮展委员会传统集邮指导小组成员,有着多年军邮收藏经历的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收集难度大、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经济价值是军邮受‘追捧’的主要原因。”
“中国军邮邮品大多产生于战争年代,从军邮封上可以看到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所留下的岁月痕迹。”李汇祥说,从游击战争到大规模兵团作战,服务于军队的军事邮政机构有时候能很快成立并运作,有时则成立后很快消失。由于战争的残酷,记录历史的许多军事文件、邮件、档案在无情的战火中被损毁,因而现在收集研究这一时期的军邮品相当困难。“中国军邮邮品本身的历史价值和高难度的收集令其在国际邮坛中享有很高的声誉。这也是中国军邮史邮集在国际上屡获最高奖项的重要因素。”
据李汇祥介绍,军内邮品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邮资、经过不同的邮路,所盖的军邮戳记也不尽相同。与民间邮件相比,所有军事邮件相对来说都比较珍罕。而战争年代,尤其是游击战争中,能够完整保存下来的军邮封实在是少之又少,这就决定了军邮封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近年来,在拍卖会上,屡创新高的军邮成交纪录便是佐证。
市场潜力“有待挖掘”
李汇祥认为,军邮邮品真伪鉴别相对简单,入门较快,容易出成绩,除了自己收藏、欣赏和研究外,还可以编组邮集参加省级、国家级、国际级的邮展为国争光。“同时,军邮邮品还是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的极好素材,需求的人也比较多。每当一件军邮封被发掘出来流向市场,总有不少爱好者竞相收藏。尤其是经过战火洗礼的军邮邮品,在市场上具有广阔的升值空间。”
尽管军邮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收藏价值。但寇磊认为,军邮还只是艺术品市场上“很小的一支”,在市场上还不够热,其收藏价值和市场潜力并未完全发挥出来。
“一旦进入收藏市场,就得按照市场规律来运作。”寇磊说,猴票之所以热,是因为有大庄家在炒。而目前收藏军邮的大多是散户,没有大量的热钱和现金流,这个市场就不可能热起来。“认识、研究军邮的人太少,投资者自然少。现在,最关键的还是要让更多人了解军邮史,扩大这个圈子。”寇磊告诉记者,他正在撰写一本专门讲述军邮史的书,具体介绍邮戳的来历、邮品的存世量,其为什么少,价值何在,以此吸引投资者。
如何鉴别军邮实寄封?
随着军邮实寄封市场价格“节节攀升”,赝品也渐渐多起来。这些仿品或参照真品复制,或采取“移花接木”的方式。后者采用老旧信封,特别是红军、八路军、新四军、志愿军和解放军等不同历史时期的老旧封片,将同时期的普通平信实寄封上的真邮票“移花接木”到老旧军邮封片上。这类赝品因信封或明信片、邮票是真的,只有邮戳是假的,故欺骗性较大,鉴别具有一定难度。
专家建议,鉴别真假军邮实寄封片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对信封、明信片纸质、格式真伪的鉴别。如解放区封等早期信封、明信片所用纸张均比较粗糙,在格式上也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有的作伪者采取一些作旧方法,甚至故意造成“残封”、“残片”,需要仔细鉴别。
第二,对封片字体的鉴别。我国于1956年1月开始在全国推行简化字。1956年以前的实寄封中,如果出现简化字,就可以断定为赝品。
第三,对邮资票品真伪的鉴别。普通实寄封和军邮实寄封上的邮资,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标准。譬如,“区票”的邮资标准非常复杂,各个根据地、解放区以及与“国统区”邮政往来的标准颇不一致。这需要藏家潜心研究不同阶段的军邮历史。
第四,对戳记、制式、邮路、日期、油墨真伪的鉴别。军邮实寄封的戳记,不同时期各不相同,其制式、油墨亦有很大差异。真实的实寄封,收寄戳和落地戳在邮路和投递时日上应相符合,投递区与落地戳也应相一致。否则,可断定为赝品。
此外,在收藏军邮实寄封时,藏家一定要保持其上佳品相,即具有完整的收寄人名址、邮资凭证和戳记等,挂号、快件、超重、欠资等特殊邮件必须有相关的戳记或签条,戳记必须清晰可辨。除战地封、海难封外,封片表面不能有太多的污损痕迹。否则,即使是真品,也会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