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锦林:秋日,我心目中的集邮文化城市风情(3)
秋天是集邮的季节
春之梦、夏之情、冬之忆,俱往矣。
我发现,五届中国邮文化节开幕式,秋天占四届一一首届10月9日、三届9月25日、四届10月18日、五届10月28日;场地从第四届起转到室外,向世人一展邮都开展创建“集邮文化城市”活动的风采。
2009年10月28日开幕那天,成千上万的邮民涌向华东五金建材装饰城——第五届中国邮文化节开幕式所在地。
我胸前佩戴着红色的嘉宾证,见证了这一盛大的节日:
节日的装饰城,锣鼓喧天,车水马龙,热闹非凡。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幼,像筑起了两堵人墙,行走每一步都十分困难。装饰城上空飘扬着的各色彩旗,使气氛变得更加热烈。
警车开道。由“邮政号”、“工业号”、“农林号”、“三产号”、“交通号”、“建设号”、“教卫号”、“民生号”等8辆彩车,以及威风锣鼓队、腰鼓队、莲湘队、荡湖船、舞龙队等群众表演方阵组成的节旗队伍,从中国邮文化发源地秦邮亭出发,带着千年邮驿灵气,沿着“邮驿之路”雕塑,于上午9时45分迈着整齐的步伐到达开幕式现场。
10时整,升国旗。紧接着,第五届中国邮文化节节旗和邮旗在优美的《高邮之歌》歌声中冉冉升起。蓝天白云下,节旗和邮旗与五星红旗一起漫卷。
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集邮联名誉会长张怀西宣布第五届中国邮文化节隆重开幕。随着礼花礼炮齐绽放,无数只气球飘向蓝天,在装饰城上空汇聚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看着这如此壮丽的画面,我心潮澎湃、浮想联翩。东方邮都一一我心目中的集邮文化城市正在华夏大地崛起。邮都的崛起将带动中国集邮发展,为世界集邮做出极大的贡献!
是的,高邮市委书记陈扬致欢迎辞说,邮文化是高邮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邮”则是高邮的生存之根、文化之魂、发展之脉,具有独一无二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高邮人说邮、集邮、爱邮,邮文化已深深植入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城市的标识。他说,举办邮文化节旨在掘邮文化资源、彰显邮城个性,展示高邮发展活力,打造邮都名城。同时,推进先进文化的发展,充分利用、挖掘富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弘扬邮文化,使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
在现场,一位高邮市邮协会员告诉我:目前,全市现有基层协会107个,注册会员8468人,集邮爱好者10000多人。邮,已成为高邮的根、源、脉、魂;高邮,正在形成一个浩浩荡荡的集邮大军。
开幕式由高邮市市长夏正祥主持。在开幕式上,为第五届中国邮文化节个性化邮票、纪念封举行了隆重的首发式。同时,还举行了“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集邮展览”。
本着重在参与的态度,我送展了一部题为《东方封片戳研究文献索引》整理类展品。此展品展后捐赠给了中华集邮文献馆,我由此获得编号为0000069的《捐赠证书》。这,也是继2006年之后颁发给我的第二本证书。中国邮票博物馆珍邮馆内,有荷枪实弹的武警保卫。展出的珍邮,有作者黄永玉的T.46《庚申年》邮票原图1幅,以及《费拉尔手绘稿》石印版蟠龙邮票未用图1/2分、20分各1幅。展馆对面的“集邮图书作者现场签名售书处”,有10多位集邮图书作者在那里签名售书。其中,全国集邮联副会长王新中“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经他不停地“吆喝”,数十本新著《邮缘一一我的集邮人生(七)》销售一空。
下午,我在高邮供电公司七楼会议室出席文献集邮研究会成立五周年暨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
5年来,文献集邮研究会紧密配合在高邮举办的中国邮文化节活动,先后举办了“全国首届集邮文献及文献集邮展览”、“全国文献集邮高层论坛”和倡导筹建“中华集邮文献馆”等多项文献集邮活动。从2008年起,文献会又同中华集邮文献馆合办会刊《文献集邮》,每年由高邮市补助办刊经费2万元。终于,文献集邮研究会走出了一条“搭台唱戏”的“民办公助”之路。这是一条健康而发展的成功之路,既有效地解决了挂靠和经费等办会中的难题,也为文献集邮研究会展示了光明灿烂的前景。
这次文献盛会,同样得到当地党政部门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高邮市副市长乔国银女士代表市政府致辞,并愉快地接受了葛建亚会长代表文献集邮研究会赠送给市政府的著名书法家作品。
在文献会“三大”上,我当选为新一届理事会理事。
是夜,运河西堤的焰火燃放,用烟花营造出火树银花不夜天、共庆第五届中国邮文化节的喜庆氛围。当时针指向19点30分时,“我的家乡在高邮”主题联欢晚会文艺表演的序曲在高邮市体育馆回荡。哦,高邮的邮友是热情的。对于我来说,平生首个中国邮文化节也是永远难忘的。
(1759)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jpg
和赖景耀教授(左)在华东五金建材装饰城——第五届中国邮文化节开幕式所在地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jpg
节旗队伍于上午9时45分迈着整齐的步伐到达开幕式现场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3.jpg
李锦林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集邮展览”展馆门前留影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4.jpg
展馆对面的“集邮图书作者现场签名售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