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重温淡去的亲情
参观彭怀玉的书房,十有八九会吓一大跳:从客厅到房间,从床铺到地板,到处摆放着用衬衣盒、透明塑料袋分装的新旧不同、成色不一、形态各异的信函信封。
足足2000余封信件,40多位家庭成员和60多位友人的感情联络,跨越了半个世纪的岁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不只是一本亲情读本,更是一部平民生活的历史。
彭怀玉今年62岁,退休前在街道居委会工作,是人们熟称的“小巷总理”。2008年,天门集邮协会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举办了一场集邮书信展。在整理书信、邮票时,彭怀玉捧读着亲人的家书,回忆过去生活的轨迹,仍觉得亲切、温暖和感动。于是,她便萌生了整理平民家书的想法。
整理家书的过程是重温亲情的过程。怀玉读书时,是父母省吃俭用和善解人意的妹妹将零花钱为她凑齐了学费;在小妹婚姻家庭受到邪恶侵害的漫漫长夜,是三个姐姐承受了母亲般的心碎和常人难以想象的各种压力,使原本脆弱的她历练出人生的坚强与璀璨;而当怀玉重度贫血、手术在即时,又是弟妹们毅然卷起袖管……一家人就这样彼此搀扶着走在风雨加交、坎坷艰辛的人生旅途上,留下了一串串脚印,还有这一摞摞家书。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书是心灵的家园。拥有这么多弥足珍贵的信件,我感觉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和最富有的人。”彭怀玉说,她要与千千万万普通家庭的平民草根分享这幸福与富有,因为这是那个时代他们共同的经历与财富。
还原平民的历史
透过这一封封家信,我们可以唤回一些久远的记忆。
比如1976年的一封信中说:“我在年前回家,想带5元的豆腐和干子,豆腐每斤0.12(元)、干子每斤0.24(元),到江北农场去买的,不收粮票。听说下月工资要支发20元,看家中还需要什么东西,来信后我好带回。”当时正值“文革”末期,还没有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长时期的阶级斗争、政治挂帅,使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物资供应极度匮乏,像豆腐、干子这样最普通的食品都非常短缺。这段话详细记载了当时的物价及工资水平,以豆腐为例,每斤0.12元,月工资20元,可买167斤豆腐;现在豆腐每斤2元,工资按2000元计算,可买1000斤豆腐。如此看来,当时的物价水平并不低,改革开放30年来物价虽然上涨了许多倍,但工资涨得更多,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春去秋来,斗转星移,绝大多数平民的生活轨迹都随着日出日落而灰飞烟灭。彭怀玉收集、整理这些家书,将一个家庭的历史一一还原,计划经济时期的票证经济、知青上山下乡、改革开放时期的体制变更、教育双轨、下岗跳槽、炒股出国等。尤为难得的是,信中人物涉及40多位亲属,称谓囊括五服六亲、七姑八姨,可以让现代家庭中的独生子女了解到当时复杂的血缘关系网络。
抢救中国民间家书项目组委会秘书长张丁说:“还原那些被遗忘的平民历史,我们国家的历史才是一部有血有肉的、完整的历史。”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每个人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我们每个人都在创造历史,我们每个人的历史都有可能写进国家的历史。
不可消逝的家书
鸿雁传书、青鸟传书、鲤鱼传书、木鹅载表、风筝传信……古往今来,书信一直演绎着一出出的传奇、浪漫和温暖。然而,在今天这条信息高速公路上,当短信、网络、电话弥漫我们的生活,家书——这个曾经寄托着亲朋好友无数思念的薄薄信纸已逐渐被淡忘。
刘心武先生有一篇小说,写的是一位当了一辈子邮差的老人,很羡慕人家拆封读信的乐趣,却又苦于没有亲友可给自己通信,于是便在退休那天,自己给自己寄了一封信,然后便美滋滋地等着绿衣人呼喊自己拿信时那销魂的声音。“家书的萎缩,是传统的失落。”社会学家冯桂林说。书信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之一,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书信为战国末期的木简,是秦朝士卒写给家人的两封家书,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汉代以后,随着文学的发展和纸张的出现,书信文化不断繁荣。在漫长的手写文字时代,家书不仅是人们通信联络和情感交流的工具,更承载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血缘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亲和力的体现,是守护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纽带。
也许很少有人记得最后一次寄信是在何时,也许许多人已经忘了期待一封信是怎样的心情,那不妨拿起手中的纸和笔,别让有着悠久而深厚文化底蕴的书信自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