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谁在拍卖中国》吴树著山西人民出版社
○核心提示
当人们被文物拍卖市场爆出的一个个“天价”数字弄得神昏目眩时,一本《谁在拍卖中国》在收藏圈内悄然走俏,这本书是《谁在收藏中国》姐妹篇。作者吴树颇有传奇色彩,多年从事新闻行业,如今仍以“记者”的身份自居,用了6年时间,他与盗墓贼、文物走私团伙、文物造假者等各色人等打交道,完成了“中国文物黑皮书”系列的前两本。
吴树的文章保留了浓郁的纪实文学特色,但作者称,书中记录的每一件事情都经过了实地调查而得知。出于个人爱好,吴树常逛博物馆和文物市场,在这期间接触到各类人,包括国家级文物鉴定大师、文物理论家、收藏大佬、藏界大隐、古董商、收藏大众,更有一些“另类”朋友,如盗墓里手、制假大师、文物走私客,他通过对大拍卖行以及大收藏家的走访,探听到一些内幕,尽管并没有每一件事都对准了真实的人名和事件,但矛头却对准了收藏界的黑幕,揭开许多鲜为人知的文物交易内幕。
“有人认为,我发动了一场关于文物市场的阴谋论,但我确实亲身调查出一些内幕。”近日,吴树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当人们被文物拍卖市场爆出的一个个“天价”数字弄得神昏目眩时,一本《谁在拍卖中国》在收藏圈内悄然走俏,这本书是《谁在收藏中国》姐妹篇。作者吴树颇有传奇色彩,多年从事新闻行业,如今仍以“记者”的身份自居,用了6年时间,他与盗墓贼、文物走私团伙、文物造假者等各色人等打交道,完成了“中国文物黑皮书”系列的前两本。
吴树的文章保留了浓郁的纪实文学特色,但作者称,书中记录的每一件事情都经过了实地调查而得知。出于个人爱好,吴树常逛博物馆和文物市场,在这期间接触到各类人,包括国家级文物鉴定大师、文物理论家、收藏大佬、藏界大隐、古董商、收藏大众,更有一些“另类”朋友,如盗墓里手、制假大师、文物走私客,他通过对大拍卖行以及大收藏家的走访,探听到一些内幕,尽管并没有每一件事都对准了真实的人名和事件,但矛头却对准了收藏界的黑幕,揭开许多鲜为人知的文物交易内幕。
“有人认为,我发动了一场关于文物市场的阴谋论,但我确实亲身调查出一些内幕。”近日,吴树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中国富豪们买不回真正的国宝?
“中国文物流失的最大祸主是我们中国人自己。”新书《谁在拍卖中国》是《谁在收藏中国》的姊妹篇,作者吴树通过大量调查,记录了拍卖市场存在的大量问题:圆明园兽首事件的幕后真相,赝品充斥拍卖市场,文物“三盗”、古董走私、官员收藏、拍卖黑幕等等。
为了给眼下火爆的文物拍卖市场切开一个口子,吴树说,自己用了近两年时间,动用了大量的社会关系,对浙江、江苏、山西、北京等地的十几位富豪收藏者进行了各种方式的明察暗访。被列入吴树调查目标的富豪,藏品的购买经费均超过数亿元人民币以上,藏品的主要来源是海外拍场。为了尽量使自己的调查趋于客观,在访问一些重点对象时,吴树邀请了两位专业人士同行,一位是文物专家,另一位是有几十年实战经验的古董商。
经过调查,吴树对富豪收藏的概况作了一个基本评估:除去赝品不算,这些富豪们从国外拍行竞买回来的藏品,85%以上都是元明清三代官窑瓷器,又以清代官窑瓷器为主。吴树认为,只需一联想就会发现,这些动辄上百万元、数千万元一件的元明清官窑瓷器,是近年来国际大拍卖行炒作出来的板块,根本算不上是“国宝级”文物精品。
在书中,吴树以审判苏富比一案开篇,跟踪佳士得与苏富比近20年的几次战略转移———伦敦-日本-美国-中国,并以此为线索,将中国文物市场的现状纳入全球艺术品市场的大格局进行分析。吴树大胆指出,拍价2.3亿元人民币的“鬼谷子下山图罐”真伪不明,实有佳士得做局的成分,此后元明清三代官窑瓷器价格飞涨、巨量回流。
为了证实自己的论证,吴树说,中国首批海外夺宝的富豪之一、浙江著名收藏家徐先生明确地告诉他:“我们买回来的东西并不是真正的精品,最好的中国文物还是在外国人手里……”
中国“文物私生子”数量过亿?
在《谁在拍卖中国》新书座谈会上,吴树指出,目前流失在民间的“文物私生子”粗略估计上亿,很多都是北方文物大省盗墓的杰作,这些文物价值巨大,如何保护成为当务之急。吴树首次提出“文物私生子”的概念,引发著名文物专家谢辰生、北大文博学院院长李彦君等人参与讨论。
吴树说,各地考古队中流传一句话,叫十墓九空,加上海盗、地面盗窃,“文物私生子”其实充斥在各地的文物市场里。“这些文物私生子没有法律认可和保障,通过很多途径,正在流失海外,是目前中国文物保护工作的一大瓶颈。”
“中国文物市场开放后,中国古玩市场上的古董供不应求,直接孵化了一条由‘三盗’人员(盗墓、盗捞、盗窃)和走私者、销赃者、制假者组成的黑色文物产业链,从业者近百万人之多。这一时段流失的文物大多数来源于古墓、窖藏和水底,历史价值最高,至于数量究竟有多少,很难有准确的答案。”吴树发表了令人震惊的观点。
“在我调查访问的收藏者家里,只要有真品,大部分都是出土文物,仅浙江一位大收藏家的私人博物馆里,就有3000余件高古瓷和古代青铜器、玉器,几乎全部都是出土器物。”吴树说,自己有一个粗略的算法,按照央视2007年发布的数据,国内有文物收藏者大约7000万人,就算每家有3件真品,那就是两亿多件。“根据我的调查,民间的文物,总数肯定会超过国家博物馆的总数。这个量非常庞大。我个人认为,靠开放的市场让它进行买卖,然后进入收藏家手中,这是个保护的方法。”北大文博学院院长李彦君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除了“文物私生子”的问题,吴树还指出了中国收藏、拍卖市场充斥大量赝品的现状,以及文物鉴定的混乱和失效。“不仅是拍卖会上卖出不少赝品,就连一些国有博物馆里也收藏了一些赝品,这在文物圈内已不是什么秘密。”
◎延伸阅读
《谁在收藏中国》
吴树著
山西人民出版社
●访谈
吴树简介
吴树,中国电视艺术家、资深记者,曾任九江电视台台长,现定居北京。第一个公开披露佳士得兽首拍卖阴谋。主要著作有:电影文学剧本集《阿门》,中篇小说《凤凰玦》、《失落的流浪者》、《野草莓》,电视剧《黎明行》、《父亲》、《黄昏小站》等。
“元青花存世300件”是炒作的谎言
记者:近年来,不少珍贵的古代艺术品、文物在市场上拍得天价,你怎么看?
吴树:从卖方来看,像佳士得、苏富比等国际大拍卖行,明显是为了资本利润,他们进行的拍卖是典型的商业运作,善于炒作。
从买方来看,大多是中国的富豪阶层,这些富豪在他们的文化底蕴上是有缺失的,有一部分是山西煤老板,他们可能是卖塑料什么起家的。他们只是把艺术当作投资,是一种新的投资样式,和炒股、炒房是一样的。比如元明清官窑的东西现在价格炒上天了,特别是元青花,说存世的只有300件,物以稀为贵,价格一下就上去了。
但是,元青花存世300件的说法很荒谬,有人考究过吗?其实是西方资本,拍卖公司和中国盲目理论家炮制出来的。在我亲自的了解和调查中,不少富豪家里都有元青花,数量绝对大于300件。另外,像最近炒得很热的乾隆御玺的拍卖,媒体报道的已经拍卖成交的都有几十个了,但根据可信的历史记载,乾隆御玺不超过10件,有人认真去考究过吗?
记者:你认为,元青花的价格被炒得过分了?
吴树:表面上看,中国一部分富豪,对古代艺术品乐此不疲,其实是假象。有一些富豪投了十几亿在拍卖品上,但是现在想卖也卖不出去。
一件文物的价值只有三个方面:一是历史价值,二是审美价值,三是科研价值。所有违背其自身价值的价格都是短期的,到一定时间它一定会回落。目前来看,元明清这三代瓷器的价格肯定是虚高了,他们的价格到顶了。这个观点获得过一些文物专家的认可。
为什么比元明清年代更久远的唐宋,甚至年代更久远的文物价格低得可怜?一件战国青铜器的价格,还比不上清代的宫廷官窑瓷器的价格,显然是因为一些大拍卖行对这一板块的炒作。
再比如说圆明园兽首,其实他算不上艺术品,最多只能说是工艺品,无论从是器形还是画法它都显得很死板,为什么中国人愿意去花大钱把他们拍卖回来?因为有人炒作了国人爱国的心理,但也暴露了一个问题:大部分参与天价拍卖的中国富豪,并不真正了解文物的价值。
记者:你的书里说,国内文物鉴定的失效助长了文物市场混乱?
吴树:中国文物保护目前的最大瓶颈,就是鉴定。中国古代文物鉴定有相当的难度,很多社会上著名的文物鉴定专家,很可能并没有多少实战经验,他们真正接触文物的机会可能还没有盗墓者多,又有多少鉴定可信呢?我走访了好几个公立博物馆,据一些博物馆的负责人告诉我,中国公立博物馆里大概有5%的藏品是赝品。
对于这个问题,我专门和中科院文物鉴定的专家交流过,问他们能不能确保一样东西是真品,他们说只有八、九成把握,但我问他们的鉴定具不具备法律效应时,他们都说不具备。目前,有一些资深文物专家不为个人做鉴定;有些专家做,这也无可厚非的,他们开证书,收钱,但结论只能作为参考。此外,国家有规定,国有的文物鉴定部门不能进行商业鉴定。整个鉴定市场缺乏权威、形不成体系,比较杂乱无序。相比而言,国外的博物馆鉴定要规范得多,有一整套通过科学检测的体系,才杜绝了赝品在文物市场上横行。
南方日报记者李培
实习生孙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