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邮在世界发展历史上可以说有了百年历史,发展到如今,实在有些让人感到“可怕”。
过去是“集”,现在是“买”,这是集邮的最大变化。对此,许多人都有看法,也提出了必要的忠告,但是只能是说说而已。
目前的集邮活动,最活跃的就是一些铁杆集邮者组成的各种民间集邮组织,这本来是好事。但是,一些收集原地邮品的集邮团体,却沉迷于一种不符合实际、不成熟的集邮活动中。就说制作原地集邮品吧,近几年来发行的普通邮资片的“白片”,售价只有几毛钱,可是到了这些人手里,就像从地下挖出的文物,立马“价值连城”;经过实寄,就更加不得了,少则几元、几十元,多则达几千元。曾经在猴年发行的“猴片”,背后加印图案的经过实寄只有十几元,而背后没有加印图案的“白片”,经过实寄在邮市上就敢卖到几千元!比大家都知道的生肖“猴”票还贵!所谓的“白片”和“加印片”,到底有什么区别呢?都是集邮者自己在炒作,自己给自己“挖坑”。这还能说是集邮吗?
民间的一些这会那会,都是集邮者自愿参加的会,按理说办理实寄邮品就是大家的事大家办,可是因为有一定的利益空间,所以就出现了争着做此生意的事,且为此搞得鸡犬不宁,有了许多是是非非。有的人制作邮品,还非要邮寄到国外,才承认是真品;在国内实寄则必须要挂号,否则就不算真品。没有落地戳,就必须要补一个。无论是什么实寄封片,都要加贴一些所谓的相关和不相关的邮票,把
2006年似乎弄成了“加贴年”。这些靠人为硬造出来的实寄品,难道就有价值吗?这实际是对集邮的一种误导。愚以为,此风不可涨,此风不可长。
还有些人集邮就是为了参展、拿奖,得不到这些,就感到失落。而邮集的评审,却必须要把珍罕性放在首位,没有珍奇的邮资票品,就别想拿什么大奖。于是,顺应潮流,就出现了“邮集经纪人”这种新“职业”。你想拿大奖,我来给你包装,给你提供所谓的缺货,保证你拿到什么级别的奖。试想,这跟暗箱操作有什么区别?与足球吹黑哨简直相差无几!
不久前我有事外出,在一家大商场门口看见许多大学生模样的人,手里拿着鲜花等礼品,不知道这些人等了多长时间,在干什么。结果到了晚上当地媒体报道说,是一些所谓的流行歌舞明星来此地(孰知来干什么),大学生等了一天就是为了能一睹他们的芳容,或是能够拉一下这些所谓的流行歌舞明星的手。看到此报道,浮想云云,难道这就是现代的大学生吗?悲呼!
我看目前的集邮,也得了同样的病,而且病得不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