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何金钢:集邮文化与邮票商品意识

1楼
我是超级邮迷 发表于:2010/7/14 13:01:00

    对于邮品,我们收藏的是历史,投资的是文化,收获的是快乐。昨晚,与邮友Q聊何为集邮文化的问题,鉴于目前的邮市现状,今天我们来谈论一下集邮与集邮文化及邮票商品意识等方面的问题:

    集邮文化是专题文化的一个种类。是集邮的思想性、艺术性、史料性、知识性、娱乐性的科学概括和本质体现。它是以邮票为主要载体,反映人类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成果的意识形态。所以说集邮文化是集邮本质的体现和概括,是集邮活动的精髓。集邮文化的本质和内涵又决定了集邮文化的多元性。

    集邮与集邮文化

    集邮是一项社会文化活动,但是集邮活动并不完全等同于集邮文化。我们通常所说的集邮一般是指“集邮活动”,它是伴随着邮票的出现而兴起的一项收藏、欣赏与研究的文化活动。人类创造邮票的本意是用来作为交纳邮资的凭证,当它走完通信过程,完成交纳邮资的使命,对邮政通信失去意义的时候,人们发现它还有欣赏、收藏的价值,于是从世界上第一枚邮票诞生时起,人们就开始收集邮票,这种收藏活动就是集邮。而这种集邮活动是从邮政派生出来的。早期的集邮活动由于参加的人数不多,在社会上的影响也不大,并未构成一种社会现象,那时的集邮活动还不足以形成集邮文化。
    随着邮政事业的迅速发展,邮票设计日臻精美,印刷技术也不断完善,邮票不仅作为邮资凭证而且作为艺术品,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喜爱,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们加入到集邮的行列中来。集邮活动也就由最初的仅仅是对邮票的收集发展到以邮票为主体,包括与邮票及邮政用品有关的邮品的收集、整理、鉴赏和研究。人们通过邮票这个小小的窗口认识了大千世界,又通过整理邮品和研究邮品受到了启迪,使集邮活动上升到文化活动的层次。
    由此可见,集邮具有双重属性,这是因为邮票本身的特性决定的。尽管集邮活动具有经济与文化的双重属性,但它又是伴随着邮政事业的不断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根据人类社会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认识规律,人们对集邮活动双重属性的认识也必然向其文化价值倾斜。我们可以这样认为:集邮文化是集邮活动的精髓。
   
    集邮文化与商品意识

    集邮文化与商品意识是相辅相成和相互作用的。要弄清集邮文化与商品意识的关系,首先要搞清楚集邮文化的属性。邮票一方面作为邮资凭证和集藏品,它是商品,当然具有商品属性。另一方面,邮票作为艺术品,被集邮者收藏、欣赏和研究,它又具有文化属性。同时邮票作为邮资凭证和商品,它满足了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作为一种艺术品,它在某种程度上又满足了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并通过人们的收藏活动作用于人们的精神世界,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情操。
    集邮文化与商品意识是相辅相成不可割裂的。那些认为集邮者不应有商品意识的人,往往割裂了集邮文化与商品意识之间的关系。他们认为集邮品到了集邮者手中,其商品属性随之消失,成为纯粹的艺术品。邮票虽然脱离了流通领域,成为集邮者手中的艺术收藏品,但是它的经济价值这时并没有消失。多数邮品非但没有丧失自身的经济价值,而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其本身文化功能的发挥而增值。还可以再次进入流通市场而成为事实上的商品,认识了这一点就不能否认集邮的商品意识。
    在邮展的规则中有邮品的珍罕性一说,这个邮品的珍罕性与商品意识就有着直接关系。
    集邮文化与商品意识并不矛盾,也并不意味着集邮活动完全商品化。这是指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不是完全对立的。在现今的市场经济中,企业与文化总是相互联姻的。有一句话叫做“文化搭台,经贸唱戏”,这里指的就是任何文化现象都是与经济现象相联系的。集邮活动应有一定的商品意识,如帮助集邮者购票,组织邮品拍卖活动,利用邮展推介邮品等,都应算作是一种商品意识。所以,我们应该理解为文化是上层建筑,经济是基础,集邮文化与集邮者、集邮品之间的关系也是这种关系。
    邮票作为一种艺术载体,要求它讲究社会效益,通过各种集邮活动对集邮者、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因为集邮的本质属性是文化属性,集邮的社会价值的核心是文化价值,但是这并不排除集邮文化本身的商品意识。所以人们在集邮活动中,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中要把邮票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来对待。而这种特殊商品又具有多次价值转换过程。所以我们在讲集邮文化的同时不可忽略集邮的商品意识。
   
    要历史而辩证地树立邮品的价值观

    在集邮文化这个有机体中,集邮者是主体,邮资票品是客体,而价值观则是连接主客体的纽带。首先作为收藏品的邮资票品的交换和买卖,是邮品价值的实现,是一种集邮活动,也是一种文化行为。邮资票品在邮递过程中,它只是一种有价证券,是价值符号。但是它一但被集邮者收藏,就注入了集邮者的心血和劳动,蕴含着集邮者的情感和价值观念。这便构成了集邮品本身的价值。由于被集邮者收藏的邮品脱离了邮政用途,因此它已不具有原来的使用价值,成为集邮者手中的收藏品,成为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途径。
集邮品在买卖和交换的过程中,可能被新的集邮者收藏,又将被注入新的心血和劳动,成为新的情感表达的途径,面临新的价值实现。此时的集邮品作为收藏品,其经济意义就很小了。
    同是集邮品在邮商的手中转手买卖,其行为和意义与在集邮者手中交换买卖就大相径庭了。集邮品在集邮者手中交换、买卖,它是集邮文化范围内的经济行为,它对集邮文化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而在邮商的眼里,集邮品是商品,是他们做生意的货物。但是在集邮活动中不能排斥邮商和集邮市场对集邮文化所起的积极推动作用。因为邮资票品作为集邮文化的客体,本身就有三种存在方式:一是作为邮资凭证而存在,二是作为集邮者手中的收藏品而存在,三是作为邮商手中的商品而存在。这也恰好说明集邮品本身属性的一种稳定与变化、对立与统一的本质特性。

    集邮文化和邮票市场是在集邮品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在集邮活动中发展的。早期的中国集邮活动还没有形成文化,更没有邮票交易市场,因为还没有形成具备文化的内涵和商品属性。今天世界性的集邮活动和邮品交易,对邮品收藏的发展壮大,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集邮文化和邮品收藏(投资)同其它文化与经济现象一样有它的多元性。集邮文化同样不排斥其它文化的渗透,而邮品收藏(投资)市场也同样不排斥其它经济行为的介入,如邮品的垄断屯集和投机炒作等。
    我们在从集邮文化的多种功能和邮品收藏(投资)的活动中可以看出,邮品收藏同样可以分支出集邮经济学、集邮心理学、集邮行为学、以及有关集邮的历史及集邮未来的发展走向等相对独立的学科。这一切有待邮品收藏者的不懈努力,有待邮学家们的不懈总结和提高,使集邮文化尽快形成世界文化之林的新兴学科,使邮票市场繁荣昌盛!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10156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