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0-07-14作者:tianqi2010
吴天俊是长春市集邮协会学术委员、邮展评审员、长春市职工集邮协会理事、中华医学集邮研究会宣传委员会委员、全国集邮先进个人。他生于1935年11月,1956年入党,1961年毕业于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退休前为吉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副所长、主任医师、教授、世界教科文卫组织医学专家,曾获科技情报成果奖4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吴天俊青年时代开始集邮,那时主要收集信销票。上世纪80年代,他在参加长春市集邮协会后,开始注重实寄封片的收集。1995年退休以后,他又热衷于邮文写作、组集参展和邮协工作。近10年来,双鸭山天气,他在《集邮报》、《中国集邮》、《吉林集邮》、《大北方集邮》等20多家集邮刊物上发表较有影响的集邮论文100余篇。1998年,邮集《战胜疾病》在第四届中国长春电影节“长春―重庆集邮展”上获二等奖;2002年,邮集《保健》获全国首届老年邮展银奖;2004年,邮集《环境与健康》获全国首届民间文化专题集邮展览银奖;2005年,邮集《母婴保健》获全国网络一框邮展蓝宝石奖;2006年,邮集《体检》获太原全国邮展二等奖。
半辈子的集邮人生,使吴天俊对集邮有了深刻的感悟。他认为,集邮不能广征博引,而是应该扬长避短,编组邮集最好选择自己熟悉的选题。于是,他根据自己从事医学专业的特点,集中精力和财力,竭力收集医学专题邮品。为提高自己的组集水平,他一面通过研读集邮报刊和相关书籍来给自己“充电”,一面虚心向邮友讨教,边实践,边提高。当他的一部部医学专题邮集陆续问世并在各级邮展上获奖时,充溢他内心的是无限的满足。
吴天俊是个思想解放、与时俱进的人。当国内大量出现自动化邮品时,他敏锐地抓住这一机遇,刻意收集、研究,抚顺天气,并编组了二部传统类邮集《北京现行邮资机符志》和《大宗邮资标签》,以此来抒发自己对集邮最美好的情感。当网络集邮开始兴起时,他又及时介入,饶有兴趣地学习电脑知识。而今,70多岁的他已能熟练地操作电脑了。上网查询集邮资料,在网上浏览、交换邮品,参观网上邮展,凡此种种进一步丰富了他的集邮生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已经成功地实现了从传统集邮向网络集邮的跨越。
吴天俊为人热情,乐意帮助别人。不管是本地邮友还是外地邮友,只要有求于他,他总是全力提供帮助,益阳天气。别人编组邮集缺什么邮品,只要他有,他就会慷慨解囊。他常说,在我的集邮生涯中,不知有多少邮友帮助过我,向别人提供帮助,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对于邮协的工作,他更是异常热心。他认为,邮协是集邮者之家,自己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邮协布置给自已的工作,没有理由不全力以赴去完成。
市邮协举办网络集邮讲座,安排吴天俊主讲,他就认真地准备到深夜。他在讲课中充满激情地介绍自己的网络集邮体会,深入浅出地讲述了什么叫网络集邮、网络集邮包括哪些方面、怎样开展网络集邮、网络集邮的注意事项等内容,还向大家介绍了一些常用的集邮网址。他的讲课通俗易懂,使许多老年集邮者对网络集邮不再感到神秘难学。
市邮协委派吴天俊给省老干部集邮爱好者作集邮知识讲座,他一口应承下来,不辞辛劳,风雨无阻。他结合自己的获奖邮集给老干部集邮爱好者讲课,以洗练的语言、灵动的气韵生动地展示了方寸之美。他在讲课中传授的非常实用的“组集三步法”,即“构思立题编写纲要”、“收集研究适用素材”和“编排制作拓展到位”,被大家一致认同。
社区成立了集邮协会,社区该怎样开展集邮活动呢?市邮协安排吴天俊下社区办讲座,他就带上自己制作的邮集,盐城天气,深入社区进行讲解。在讲述中,他谈了自己对社区集邮的看法,重点是“五抓一奖”:一抓人性化服务,二抓集邮知识普及,辽阳天气,三抓集邮知识提高,四抓集邮知识交流,五抓邮协经济收入,还有一奖就是要奖励获奖邮集作者。他还特别强调,社区邮协的工作重点之一是要发现和培养新人新集,扶持有创新的邮集,用典型来指导面上的工作。他的精辟论述,使社区邮协找到了工作的方向。
这就是吴天俊,他以邮为乐,以邮求知,以邮结友,以邮育人,几十年来宣传集邮文化、传播集邮知识的初衷始终不变,年逾古稀不服老,乐为集邮献晚年。